回目錄

天國的筵席

 

經文: 馬太 22:1-14, RR (Ps ), SS 134(Eng 234), 483, 216, 509 10-09-2011

二十多年前,有一對未婚夫婦,到Boston的凱悅酒店 (Hyatt Hotel) 訂喜宴,總價13,000元。他們付了一半的訂金,準備回家寄喜帖。就在要去郵局的那天,準新郎臨陣退縮。憤怒的未婚妻到凱悅取消酒席,公關經理告訴她,合約不能改,酒店只能退1,300元。有兩個辦法:放棄剩下的訂金,或是如期辦酒席。如期辦酒席為免太瘋狂,但是這個準新娘愈想,愈覺得這個點子不錯,不過不是喜宴,而是大請客!年輕時她曾無家可歸,住進收容中心。如今,她找到工作,存了不少錢。現在她決意就用這些積蓄讓 Boston 的窮人享受一頓難忘的凱悅大餐。1990年六月的一個晚上,Boston 的凱悅酒店舉辦了一場極不尋常的宴席,準新娘把主菜換成無骨雞(chicken),消遣臨陣脫逃的新郎。她寄邀請函到各個收容中心流浪漢、撿垃圾的、有毒癮的,暫時拋開街頭生活的艱苦,坐在酒店喝香檳、吃巧克力結婚蛋糕,隨著樂隊的旋律起舞直到深夜。

這場凱悅的筵席有如天國的筵席,親像今天的經文,耶穌以「天國好比……」開場,述說著上帝的恩典,它以筵席的面貌臨到這群邊緣人身上:免費、沒有附帶條件、對方請客,教導我們要把握機會赴天國的筵席。

今天的天國的筵席比喻在路加福音也有,但是內容稍有不同,而且它沒有馬太福音的第二段。今天的經文可分為兩部分,首段 (vv. 1-10) 講述王為兒子擺設娶親大筵席並邀請許多客人,被王邀請是何等的榮幸,客人竟然拒絕出席。王不死心,再派遣另一批僕人去邀請,結果客人不但再度拒絕,還把使者殺了。王的使者,代表了王本人,客人的行為,除了有意鄙視王的權威羞辱王外,已有挑倖之意。王因此大怒發兵除滅他們。

後段 (vv. 11-14) 王就轉請一些原來沒有受到邀請的人來赴席,而且是從路口「無論好壞都請來」赴席,表示天國的筵席沒有「義」的要求,但卻特別穿插了一位沒有穿禮服的人被王驅逐的比喻。路人被王邀請,這是何等的際遇,何等的榮幸!竟然沒有穿禮服,表示他鄙視王的筵席,拒絕跟王同歡,同樣是對王的侮辱,因而被丟在外面的黑暗裡,在那裡哀哭切齒,而黑暗、哀哭切齒都是象徵地獄的用字。

耶穌說這個比喻的背景是,馬太福音從21章23節起,祭司長和猶太人的長老聯合質問耶穌的權柄從哪裏來?耶穌以反問及說比喻作為回應,這三個比喻的對象都一樣,主要是回應「權柄」的問題。第一個比喻是:兩個兒子的比喻,說明誰才是真正順服權柄的人,第二個是壞佃戶的比喻,表達上帝的權柄不容挑戰及竊奪。第三個比喻,也就是今天的經文,這比喻包含了兩種審判,第一種的審判是對那些輕慢邀約,甚至殺害祂僕人的人,將採取強烈的報復手段。第二種審判是對那些雖然接受邀請,卻帶著侮慢態度,結果進了宴席後又被趕出去的人。

這個比喻提醒我們,人不要自以為義地拒絕上帝的恩典,或輕慢上帝的呼召。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就是要宣揚上帝國的恩典,邀請人來相信祂,並享受天國的宴席。可惜的是這些早被邀請的人,親像猶太人的宗教領袖紛紛以不同的藉口來推託,甚至找機會要殺祂。祂的比喻就是要挑戰這些自以為有把握參與天國筵席的宗教領袖,以及那些自認虔守律法的義人。

耶穌講這幾個比喻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宣告末世到了,彌賽亞已經來臨,這是一個將亡的世界,也是一個豐富的,新的世界;彌賽亞的筵席亦已備妥,人也被邀請進入筵席,享受神的救恩;耶穌將天國比喻為婚宴,因為結婚是人生一大快事,這種喜樂就是上帝國的象徵,充滿著平安和喜樂,上帝要白白賜給我們。上帝作為施恩者,期望人以感恩的心回應,歸榮耀給祂。可惜被邀請的人受世務所纒,各忙各的:一個到田裏去,一個去看自己的鋪子,用種種的藉口來拒絕。這些看似正當的理由,其實都是看輕主人的邀請,不論他用什麼藉口推辭,在神的眼中,都是不配得的人。所以這些原先被召,以為可以參與天國筵席的人,最後都不能與天國有份。耶穌以「被召的人多,但被選上的人少。」作結論,指出天國的福音,雖然是公開給所有人的,但卻是一個有界限的邀請,參加上帝的筵席,一定要穿上禮服,也就是說,我們不能以未信耶穌以前的生活模式進入天國,天國的大門雖然是敞開的,我們進去之後,一定要帶著重生的生命。主耶穌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進上帝的國。」(約3:5 )而一個重生的生命,必須穿上悔改、謙卑、聖潔的禮服赴天國的筵席。

如果我們回顧基督教的歷史,不但以色列的拒絕一直在重演,我們基督徒的拒絕也在重演,上帝的忿怒也在重演,上帝不間斷的邀請也在重演。上帝對僕人說:「先前所邀請的人不配享受。現在你們到大街上去,把碰到的人都請來赴宴。」這是一場生命的筵席,原本上帝揀選猶太人,上帝要猶太人在祂的國度裡,與上帝一同掌權 然而這些猶太人 卻不肯真正來認識上帝,花太多時間和精神在生命中次要的事,而失去了赴宴的機會。親像先知耶利米曾多次警告猶太人:「上主一再地派遣他的僕人─先知們向你們傳話,你們總是不聽,也不理會 (耶25:4;26:4;29:19;33:15) 。」這也是今天的基督徒常犯的罪,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在他的《追隨基督 (The Cost of Discipleship)》一書談到恩典的比喻時,沈重的說:「廉價的恩典是蒙饒恕而不需要悔改,受洗而不需要遵守教會紀律,領聖餐而不需要懺罪,獲赦免而不需要個人懺悔。恩典成就了一切,因此,在廉價恩典下的人可以一切照舊,基督徒可以過著與其他人一樣的生活,在每件事上以世界的模式作標準。」今天有太多基督徒只想得著和經歷上帝恩典和能力,而太少人願意背負十字架、付出任何代價。雖然保羅教導我們『唯獨恩典』,「因信稱義」,但是我們不能只著眼於領受主恩,而忘記作門徒的本份。使耶穌為我們付上生命代價所成就的救恩,都變成「廉價的恩典」!

親愛的兄姊,今天我們有幸在大街上被請來赴宴,也許在信仰裡仍存有很多不明之處,有時會軟弱,有時會懈怠,求聖神賜給我們謙卑的心,在主的恩典中繼續追隨基督,並時時自省:『白白領受主恩是上帝的心意嗎?』盼望我們能夠珍惜這恩典,在信仰的馬拉松長跑中堅持到最後,穿上最體面的禮服,去參加天國的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