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試探是上帝的擁抱

 

經文:馬可 1:12-13, RR 34, SS74, 105, 51

3-13-2011

有個屠夫買了一擔肉,在回家路上,忽然發現一隻狼遠遠的跟在後頭,嘴裡流出口水,似乎想要吃肉的樣子。因已是晚上,屠夫怕被狼咬,遂拿出屠刀來嚇一嚇牠,狼立即退後幾步,等屠夫繼續走,狼又跟上來,而且越跟越進... 。屠夫心想,狼不過想吃肉,不如暫且把肉掛在樹上,明天再來取。於是便把肉拿出來,連鉤一起掛在樹上。狼再追上來,屠夫就舉起籃子,表示裡面是空的,狼才沒有再追來,屠夫連忙三步併做兩步的跑回家。 第二天早上,屠夫到了昨晚掛肉的地方取肉,卻看見樹上吊著的,不是肉,而是一隻狼。原來那隻狼把肉吃了,鉤子卻扎住了牠的頸部,就像被釣魚鉤鉤住了一樣。

許多吸引力,常常是致命的,特別是名、權、利與色等等,會使英雄墜落到無淚可流的地步!今天我們成為基督徒不難,但是要成為一個得勝的基督徒,卻沒有那麼簡單。每個主日我們都會用主教導我們的主禱文禱告,其中有一句「勿得導阮入佇試」好像是說不要讓我們「進入」試探。原意應該是求上帝讓我們曉得如何抗拒試探。希臘文試探和試煉是同一字,意思是信徒受外在的某些因素衝擊而引起的內心的掙扎。馬丁路德一生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試探,他的試探不是有形的,而是來自思想上的懷疑,他以苦修的方式對抗魔鬼的試探,但是試探依然陰魂不散地纏繞著他。他說:「我不祈求免於所有的試探——那比十個試探更加可怕,恰當的試探是必要的,只祈求不跌倒而得罪我的鄰舍與神。」既然試探誘惑無法避免,作為基督徒我們應該如何來面對呢?

今天的經文是耶穌在他受洗之後,接受魔鬼的試探。就時間上來說,正是他被上帝高舉、證實他是上帝兒子身份的時候。當一個人處於高峰,是最危險、最容易遇到試探的時候,它不但使人忘記神,也往往會因為志得意滿,而放鬆自己享受罪中之樂。然而耶穌卻能勝過這一切,祂在這裡將可以不陷入試探的秘訣給我們做了極佳的榜樣。

馬太、馬可、路加這三本書都有記載耶穌受試探的事件,聖經學者將這三本書稱為共觀福音,因為它們之間講述一件事情有時一字不差,有時雖然方式不同卻極為類似,但是這三本福音書仍有各自的立場和目的。馬可福音書中的耶穌,以僕人姿態出現,描述祂工作偏重在醫病、趕鬼等神蹟,少有教訓和比喻;因為僕人少說話,多作事。耶穌是僕人,因此極勤勞,祂天未亮就起來從早到晚忙不停,直到深夜。用字也特別,作者喜歡用催促、一上來、立即、立刻等字眼來形容祂的工作態度。馬可福音對耶穌受試探的描述很簡單,只說祂被聖靈『催促』到曠野受魔鬼試探,卻用「與野獸同在一處」來形容試探的險惡;馬太和路加記載比較詳細,馬太將耶穌受試探的最後地點放在高山上,以凸顯出得勝試探後的耶穌乃是君王的地位。路加則以聖殿頂上的誘惑,做為故事的結束,這樣的敘述似乎是呼應福音從耶路撒冷的聖殿開始,最後耶穌在耶路撒冷藉著祂的受苦,死而復活成就了祂的救贖工作,並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

既然耶穌是被聖靈催促接受魔鬼的試探,可見這個試探是神允許的,為了考驗祂能勝過一切敵擋的勢力,因為祂即將要面對的,正是醜陋邪惡的黑暗權勢,這也是祂事奉的基礎。如同路德就是在試探的掙扎中建構起他的神學,並啟發了他對宗教改革的契機。路德在舊約講義中常提到試探的誘惑或攻擊,他引詩4:1「我的上帝,我的辯護者啊,我呼求的時候,求你應答!在患難中,你幫助我;求你憐憫,垂聽我的禱告!」說:「舊約許多偉人的內心世界充滿了試探。雖然遇到試探是那麼地痛苦,不過我們也看到詩人在試探中所得到的安慰和喜樂。」可見上帝在使用人以符合祂的旨意以先,都必須經過試煉,祂的兒子也不例外。

約翰曾警告信徒要注意三種試探: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和驕傲。(約壹2:16)這也是耶穌所受的三種試探:肉體的情慾是生理上的試探,上帝把我們創造成有需要的人,肚子餓想吃東西,這是食慾。肚子餓、孤單或疲累都很容易激動,發脾氣而落入試探,耶穌卻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路4:4)耶穌要我們明白:我們活著,我們得勝,都不是只靠食物或本身的能力,乃是倚靠上帝。像寡婦的兩文錢,她在自己的不足中還捐獻了所有,原本應該是悲慘的,卻因為有神,而走出一段永遠被記念的人生。

再來是眼目的情慾,俗語說:「嘴飽目無飽。」可見生理的需求比較容易滿足,因為石頭變成食物是生理的試探,把萬國的榮華富貴給他看是眼目的試探,也是一種心理的試探,小名小利或許我們可以無動於衷,倘若面對的是國際性的名、利、地位的試探時,有多少人還會心如止水,不為所動呢?而跳下去主會保護你,豈不是覺得自己可以操縱上帝、因為他會保護?這是一種以為自己可以操控上帝的一種驕傲,是靈理的試探,這驕傲破壞我們與上帝的關係。

1988 年Martin Scorsese導演的電影《基督最後的誘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曾引起極大風暴,宗教界和衛道人士還呼籲民眾聯合抵制,因為電影中暗示,假如耶穌放棄被釘十字架,決定留在世上,會發生什麼事?這點其實很重要,耶穌確實走到一個關鍵點,要退縮?還是堅持原則與使命?但是在祂飽經痛苦和短暫的畏縮之後,又再度堅定自己的的信仰,相信上帝極致的愛,在緊要關頭,耶穌憑著信心交託,而非離去。上星期五日本發生9級地震,之後又逢百年一遇的大海嘯襲擊,死傷慘重,死亡人數不斷攀升。近年來每發生一次災難,自然都爆發出巨大的破壞力,或許有人質疑慈悲憐憫的上帝為何讓這麼悲慘的事情發生?但是不可否認,人類在每一次的災難中不斷地學習抗災的經驗,並催生了國際合作援助的機會,目前已經有50個國家陸續參與救援。這次日本無論是官方或媒體為了不讓群眾陷入慌亂焦慮,極為冷靜、有效率地教導群眾如何注意安全,如何在患難中互相幫忙。另一方面twitter更發揮了驚人的影響力,除了正確掌握災況,隨時發佈最新消息之外,並正面地呼籲網友在避難過程中要互相幫助,特別是對不會說日文的外國人,雖然語言不通,也不要忘了問一聲 ”OK?”讓 這些陌生人不至於孤單無助。可見天災雖然剝奪了他們的財富、親情,但是他們並沒有讓傷痛發酵,摧毀他們的心靈。當人一無所有,不再受制於世俗的名利時,會赫然發現上帝的愛就在我們身邊,透過祂,陌生人成為兄弟姊妹,也讓世人學會了面對災難該有的謙卑與敬畏。

聖詩516首第四節說經過試煉愈堅固,親像黃金落火爐,世間艱苦是暫時,不比天堂永福氣。今天我們活在一個充滿試探與誘惑的世代,要勝過試探是不容易的,上了鉤的野狼在提醒我們,所有的試探都是危險的。但是感謝主,詩人勉勵我們,既然無法避免試探,不如坦然接受,將之看為信仰成長的契機。馬丁路德曾說:試探是上帝的擁抱。而讀經、禱告、試探與苦難更是信徒成長的三要素。上帝往往透過試探與苦難,教導我們謙卑的功課,盼望我們每一個人在關鍵時刻都能堅強地站穩。因為耶穌已經勝過了魔鬼,靠着祂,試探可以不再危險,祂必定能保守所有在祂裏面的人,最後不但平安地從試探中走出來,而且能夠走出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