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打破隔離-文化與宣教

 

經文:Eph 2:11-22, RR 6 (PS 23),SS 73, 170, 511

7-14-2011

美國白人對黑人或有色人種的歧視由來已久。林肯總統雖然於1865年已經解放黑奴,但是他們依然受到歧視,南方尤其嚴重。羅莎帕克斯 (Rosa Louise McCauley Parks, 1913-2005) 在1955年12月1日因拒絕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公車司機的命令,讓位給白人乘客,引發暴力事件。這非暴力反抗,展開大規模反對種族隔離的運動。馬丁路德金恩也參與抵制運動,1968年金恩被暗殺後種族運動逐漸受重視。今日很多黑人在各領域成就,這是經過許多人努力,才使種族歧視漸漸淡化。兩年前麥可傑克森 (Michael Jackson, 1958-2009) 猝死是全世界震撼的新聞,沒有一位歌手的死能像麥可傑克森一樣,瞬間激起全球各地歌迷的同聲哀悼。他是一個跨越所有種族、所有文化和所有年齡的偶像,全世界的人都熱愛他,他的膚色只是一個表象。作為一個舞者,他強烈而獨特的節奏與舞步,在那個時代,成了跨越各種界限的最佳代表。作為一名全球超級歌星,他像他的岳父貓王,普萊斯利 (Elvis Presley, 1935-1977)一位很受黑人喜愛的白人歌手,他也跨越了種族界線。經過許多人五十多年的努力,到了去年黑人終於坐上總統寶座。他們都是成功地拆毀人和人之間隔離之牆的人物。

今年的聯合退修會主題是「打破隔離」,報名單上說是文化與宣教,當我們說到文化與宣教我們會想到二十世紀有名的神學家尼布爾 (Richard Niebuhr, 1894- 1962) 在基督和文化 (Christ and Culture),提供基督教在文化中的處境。他形容為基督反文化 (Christ against culture)、基督在文化之上 (Christ above culture)、基督屬於文化 (Christ of culture)、基督和文化在矛盾中 (Christ and culture in paradox)、基督是文化改造者 (Christ the transformer of culture),他並列舉歷代神學家對這個議題的看法。在Niebhr 的觀點中基督教可和文化相容,基督教也可和文化隔離。

至於我們要如何應用基督教和文化的關係來處理台美人宣教問題是刻不容緩的議題,今天我們教會面臨的問題,不只是移民和留學生減少,嚴重的問題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台美人的代溝以及第二代牧者在台語教會英文部適應不良,紛紛離開前往白人教會服事。我們的第二代已經融入美國主流文化,若套用Niebuhr的觀點,對於他們而言,基督教屬於文化 (Christ of culture),然而我們的一代移民卻仍然維持我們台灣的文化,就是「基督和文化在矛盾中」 (Christ and culture in paradox),所以台美人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間的問題不僅是語言的問題,更是文化的認同問題。

北美的台灣教會在這個不同的文化的現況中,我們若要存活不僅需要基督教屬於文化,更需要「基督是文化改造者」(Christ the transformer of culture),這將北美文化的價值和目標轉變為服務上帝國度的歸信主義者(Conversionists)。因為社會正義的追求,亦是參與宣教的一種方式。歷代神學家如: Augustine、Calvin等善用此方法,為當時沉苛的教勢開出一條活路。今天我們處於高度經濟化、功利化的美國,社會文化急速變遷,我們必須有高度的危機意識,正視台灣人社區生態的轉變,積極關懷台美人的需要,打出台灣的文化訴求,讓人去感受、去認同。同時要尊重第二代的獨立性與獨特性,重視他們的創意,並結合現有資源,重新調整教會的使命與方向,台灣教會才有活力生存下去。教育第二代是父母的責任,這是聖經原則,信仰與國家認同一樣決不能順其自然,父母有責任讓孩子在每個可能機會認識神與瞭解自己從哪裡來。以猶太人為例,他們散居於全世界,還有多少猶太人仍能說希伯來語?不過猶太人仍是認同自己是猶太人,所以我們應當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在文化傳統上分辨出哪些是有正面價值的,哪些是跟基督教信仰相協調的,由此建構出認同的新方向。我想只有在第一代移民能夠正視傳統文化,將之有計劃地傳承給第二代之後,才不至於在處理第二代的問題上痛苦不堪、無所適從。

北美台灣教會要活存,除了第二代的問題,還要重新裝備信徒,化信仰為行動,打破隔離向外宣教;隨著時間、大環境的變遷,有心之牧者、長執和信徒一起同心協力謀求教會的合併。首急之務是要試著拆除自己的心牆與友好教會整合。通常教會都有自己的傳統,有時這個傳統很難修正。最近聽到一個消息,有一個地區的兩間教會要合併,其中一個教會的條件很簡單,希望合併後的教會能設在離城市近,交通方便的地方,另一個教會是他們的母會,居然有人發言,我們不是合併,當初是他們要離開,要回來就回來,沒條件可談。我們說在主裡合一,就是要打破教會之間的心牆,放下身段,彼此接納,站穩腳步之後,才有可能對外宣教。因為真正的宣教,不單是傳講愛與悔改的信息,而是要把人的實況與上帝的作為關聯起來,教會的宣教不能是自我中心式的「我要給他們什麼」,而是要謙卑地了解「他們需要些什麼」,用認同和參與來宣揚基督的愛。

我曾有機會到Las Vegas台美教會幫忙,拉斯維加斯是賭城、罪惡城市 (sin city)。未去之前我有一點不安,後來我想我不是去找人與人之的差異,是要從彼此的不同,找出對話、思想和價值上的共同點,尋求拓展福音的可能性。維佳詩教會的主人教會Westminster Presbyterian Church看見弱勢族群的需要,借給西班牙裔、台裔、泰國裔禮拜聚會,共享資源不收房租,白人教會經濟也困難,聘不起全職牧師,但是他們樂於分享上帝國的資源。西班牙教會禮拜人數不到10人,牧師身兼三間教會;泰國牧師關懷遊民,禮拜天與他們共享愛餐,親自為他們理髮;台語教會禮拜人數約20人,服事很重,有一半的人參加聖歌隊,都以喜樂的心將最美的聲音獻給上帝。是一個真正屬於基督的團契,他們打破狹隘的個人觀念,追求主內合一。

北美台灣教會正處於轉捩點,幾年以前幾乎沒有台灣牧師願意來北美牧會,因為台灣的牧會環境較好。現在由於台灣整個大環境在改變,漸漸有牧師願意來北美牧會,最近有聖荷西長老教會和多倫多聯合教會都請到台灣牧師來服事,這是可喜的現象。感謝主辦教會有異象,看見台灣教會在文化與宣教上的困境而力求突破,上帝國的宣教是以上帝的旨意、主權為中心的宣教;我們只能謙卑地跟隨在上帝之後,仰望聖靈的大能與作為。真心盼望在這個新的世紀,台美教會能打破隔離,謙卑地尋求復和之道,在台美人之間再次點燃另一波的宣教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