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背十字架跟隨基督

 

經文:馬可福音 8:31-38

03-04-2012

近年來隨著靈恩運動興起了成功神學 (Prosperity Gospel) 或稱信心神學。他們相信憑信心向上帝祈禱就會在生命各方面都能亨通,包括身心健康和財物豐足。其祈禱的方式是憑信心宣告,讓神的作為可以顯現。這次去奧蘭多 (Orlando, FL) 開會,順便探訪一位朋友,她雖不是一位基督徒,但卻相信宇宙中有一位上帝。 她也常去白人教會聽道,也買成功神學實踐家喬依絲邁爾牧師 (Joyce Meyer, 1943- ) 的書來看。她原本很喜歡喬依絲邁爾勵志性的信息,後來媒體報導她家中使用造價23,000元美金的馬桶和私人飛機,當記者質問她超級享受時,這位牧師認為這有什麼好奇怪的?上帝願意你活得更豐盛,她為上帝做這麼多,上帝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享受有什麼不對? 因此她推崇物質享受的人生,穿名牌、住別墅、開名車。這位朋友聽了很生氣,認為牧師豈可假借宗教斂財,從此不再看她的書。的確上帝是祝福的、應許我們成功興旺!祂所賜豐盛的物質生活, 讓我們在世俗眼中有好見證, 但是聖經也說: 富人要進天國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可見問題並不在財富, 而是在擁有財富的人。 擁有神所賜予的豐盛, 更要以智慧小心運用, 要做祂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善用資源,做更多美好的事工與見證, 造福多人,才不會落人口實。

基督徒靠著聖神,得到成功,當然很好。但是基督要我們在苦難中,能不怨天、不尤人,依然持守信仰,背負十字架,跟隨主的腳蹤,不但能振奮人心,也更證明聖神的大能。今天經文是馬可福音記載耶穌第一次告訴門徒,他將在耶路撒冷遇難,因為31節提到長老、祭司頭,和經學士,這三種人就是猶太人在耶路撒冷最高議會「三和林」(Sanhedrin)的成員。耶穌說,「他將會被殺害,三天後復活」,門徒顯然不了解,連彼得也不懂,門徒所期待的救主,是像大衛那樣的英勇神氣的軍事君王,而不是受苦的救主。於是耶穌轉過身來,看看門徒,責備彼得說:「撒但,走開!你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想法,而是人的想法 (v。 33)。」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今天我們的社會,充斥著人的想法,已經不再為真理辯論了。親像法院,只要律師能說服陪審團即可贏得案件。親像選舉,只會畫餅充飢,用打造黃金十年來騙選票。事實是,台灣的年青人個個背債唸書,10 年還不起求學貸款,30 歲不敢結婚,40 歲不敢生孩子,50 歲買不起房子,60 歲還在打零工,70 歲沒人送終,執政黨睜眼說瞎話,媒體不肯報導並不表示現象不存在。

又親像學校教進化論,如果我們走進迪士尼樂園的EPCOT,會發現一切都是根據自然主義設計。孩子潛移默化,以為進化論是完全真實的,大自然的產生不需要神,人也不需要神。他們以為只有科學可以找到真理,而信仰只是一個主觀的意見而已。所以耶穌在這裡告訴我們,基督教的信仰不只是個人的信仰,不只是個人的得救,而是一個完整的人生觀、世界觀(worldview)。信仰不只是要拯救我們,還要影響社會、國家和世界,我們的神要在這個世界掌權。作為基督徒我們不能忽略信仰對生活各個層面的影響,而失去了我們作光作鹽的責任。

接著耶穌告訴所有門徒和民眾,要跟隨祂,就必須先背起十字架捨棄自己,意思是,跟隨耶穌就要有受苦的心志。新約時代十字架,是種受苦的記號,卻在耶穌復活後,成為教會榮耀的記號,也成為世界救援單位紅十字會的共同記號。耶穌要我們在得著榮耀十字架之前,先放下身段背起苦難的十字架。背十字架說的容易,若是真的要親像耶穌一樣背十字架,那就非常不簡單了。

上帝為每個人量身訂製一支十字架,但多數人喜歡別人的十字架,不喜歡自己的。其實,我們要做的是,去發掘這支十字架,然後以感恩的心用力來背。有的人可能是要改變自己的壞習慣,有的人要學習饒恕,有的人為了事奉的緣故放下自己的工作或享受,有的人為福音的緣故殉道。各人的領受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要放下我們自己的意志來跟從主的意志。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 (Dietrich Bonhoeffer, 1909-1945) 的家庭原是文化基督徒 (Cultural Christian),文化基督徒就是理性相信耶穌基督,但卻看不慣當時教會或信徒的作為,所以平時不參加聚會,當然也沒有參予服事,一年可能只守復活節和聖 誕節等這種大節日。這種基督徒佔今天德國和西歐教會大多數,這也是造成當今教會逐漸沒落的主要原因。潘霍華在德國受了神學教育,但是因後來在紐約美國協和神學院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進修時期,從哈林區 (Harlem) 的黑人教會(Abyssinian Baptist Church)真正體驗到福音根植社會的力量,他目睹了教會熱情地為社會正義、種族平等、人權等目標發聲,親身體驗到上帝的愛、恩慈與憐憫為受壓迫的人帶 來屬靈的氣息。自此以後,他不斷反省和重估自己的信仰,最後他願意以生命追隨基督 (The Cost of Discipleship),甚至成為殉道者。他一生追隨基督就是以山上寶訓為基礎。後來,他因參加刺殺希特勒的行動,而在1943年4月5日被捕,關在監獄兩年。在這兩 年當中,他並沒為自己作任何辯護,只在獄中積極傳福音給被關的伙伴。1945年4月9日,他被下令受絞刑,當他走出監獄時,他對那些為他哭泣的伙伴說話: 「當基督呼召一個人,是呼召他來為祂死。」因此安然跪下禱告,然後就絞刑。在旁的集中營醫生,後來見證說:「在近五十年的執業經驗中,未見過一個人這樣的 從容就死,全然順服神的旨意。」

潘霍華認為基督的死,乃是上帝給人類一項最大的恩典,十字架原是恐懼、醜陋、刑罰,以及死亡的記號。但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後,十字架成為救贖的記號。當保羅 在大馬色被耶穌光照之後,十字架成為他生命的盼望。他知道一旦改信基督教,將一輩子受迫害,不可能自由,所以他有機會便傳福音。早期教父特土良曾說:「殉 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在耶穌的十一個門徒、保羅、潘霍華等信仰前輩相繼殉道之後,他們的見證繼續滋養著他們所深愛的教會,以及這個他們為之而死的世界。

耶穌又進一步說明:「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26節)。一個人無論贏得多少財富,即使得到了全世界,卻發現他的生命已沒有存在的價值,他能夠拿出甚麼來換那「生命」呢?所以,耶穌說出了一個真正的價值觀念,並提醒門徒,人生必會面臨抉擇,是獻給神呢,還是交給世界?去年過世的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是一位偉大的創造者,他善於把科技人性化,將美學觀念灌進蘋果的每一種產品。好用,小而美,輕而美,是iPod,iPhone,iPad的特色。他的創意,眼光,成功,影響力令人津津樂道, 但卻鮮有人追念他這個人,為甚麼? 他在中國深圳的裝配廠有四十五萬裝配工,有人形容這些裝配工是「失語的奴隸」,勞動中,吃飯時,集體宿舍裡,均無人際的語言交流,是一座四十五萬人海的無聲工廠。當深圳富士康發生「十三跳」時,賈伯斯說:「我去看過,有游泳池、咖啡館,不是奴工工廠。」美國知名主持人Jon Stewart 認為蘋果的利潤,是構築在許多代工廠廉價勞工 的血汗上,蘋果公司卻置若罔聞。賈伯斯或許是在事業上名成利就,擁有全世界,但卻為這瘋狂的慾望耗盡他的時間和精力,使他錯失了最寶貴的生命;那麼,即使得到這些又有何益處? 2005年他對斯史丹福大學畢業生演說時,一再勉勵畢業生要『堅持理想,不要放棄』。但是人生存的意義絕對不僅僅是追求自己的理想,還有人際關係、社會責任等等。太執著於自己的理想而犧牲該盡的責任,是自私的人生觀,

「背負十字架跟隨基督」這個真理,常常成了慕道友的絆腳石。聖經告訴我們,許多患難與苦難是義人獨有的,親像詩篇三十四篇19節首句 說:「義人多有苦難。」義人所受的苦難多是明知而自己迎上去的,即所謂「自討苦吃」,潘霍華等殉道的先知無一不屬於這一類。所以基督徒,尤其是教會的牧長無需懼怕為義受苦,當我們被推舉為長老、執事或幹部,就是在學習背十字架。這不是會或不會,而是願不願意與耶穌基督同工。當我們願意放下自己的身段,毫無怨言地將長老、執事或幹部的職分當作十字架來背負,保羅說:「若不灰心喪志,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拉太書6:9) 求主堅固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