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你是我疼的子

 

經文:Luke 3:15-17, 21-22, RR SS 297 (Eng. 51), 99, 510

1-13-2013

耶穌出來傳揚天國的福音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受施洗約翰的洗禮,由這個事件在教會禮儀中產生了兩個重要節日:主顯節與耶穌受洗日,上禮拜我們已經慶祝過主顯節,主顯節是紀念主耶穌基督的顯現,也就是耶穌顯明自己的身份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是全人類的救主。耶穌一生的第一個大關鍵是朝拜聖殿,當時祂才十二歲,祂發現了祂和上帝獨特的關係。今天是耶穌受洗日,也是祂生涯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捩點。受洗之後,祂的身份和使命變得非常的清楚,祂不但有著全新的身份認同,也活出全新的生命。

耶穌藉著受洗告別過去如同凡人一般的生活,開始擔負起上帝拯救人類的使命。作為基督徒,我們的信仰告白就是基督徒的身分認同,使徒信經可以說是基督教信仰的摘要,乃是早期教會根據教會的需要而制定的,凡信徒受洗加入教會之前所需要的基本真理教導,都以此信經為準則。一般教會的教導也以此為根基,而教會信仰之純正與否也以是否符合信經的教導為考核。信經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信」,而不說「我們信」因為每個人必須為自己而信,沒有人能因他人的信而得救。因此當我們告白時,不但是再次檢驗自己的信仰,更是向眾人見證我們的所信。我們需要常常反問自己「我所信的是誰?」然後,才能以基督徒的身份認同來活出全新的生命。

我們知道洗禮的意義是:承認自己有罪,願意悔改,而來受洗禮。約翰所施行的洗禮,乃是認罪悔改的洗禮,但問題是,耶穌是上帝的兒子,身分是何等的尊貴,為什麼還需要悔改而洗禮呢?

關於這個問題,福音書中只有馬太福音有提及:當約翰聽到耶穌要讓他洗禮之時,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裏來嗎?」 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於是約翰許了他 (3:14-15) 。到底什麼是諸般的義?新譯本聖經說:『這樣做就是實行上帝的要求。』加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說:耶穌洗禮是為著別人的緣故。耶穌來到曠野與準備悔改的罪人一同接受約翰的洗禮,藉此顯明了祂生命的目標︰來到我們罪人當中,以便能親自肩負起我們罪惡的重擔。由此可見,耶穌受洗的意義不在於悔改,而在於自我的覺醒與告白。祂向上帝告白祂已經認清自己的身份,也向世人宣告,祂就是他們殷切等候的那一位救主。

當耶穌從水裏上來之時,聖經描寫天為祂而開,聖靈如同鴿子降在祂身上,並且有聲音從天上發出說:「你是我疼的子,我歡喜你。」這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第一次在聖經當中完全的顯露!這象徵了耶穌接受約翰以水施洗的同時,上帝也用聖靈為耶穌施洗,也用聲音宣告對耶穌完全的悅納與肯定,並差遣耶穌去做上帝的工作,盡其身為上帝之子的職責,這是上帝對祂的兒子基督耶穌身分的確認。這一連串的景象都在說明,祂就是上帝的兒子,祂就是上帝為人類預備的救恩。

對任何一個準備受洗的人來說,這也意謂著當我們接受洗禮的同時,我們也必須領受聖靈的洗以及上帝的救恩,讓祂來管理我們的生命,成為祂可差遣及使用的人,以得到上帝的喜悅。因此做為基督徒絕非僅是一種信念或加入教會群體而己。我們的洗禮也是對我們使命的呼召。因為我們的告白,我們成為上帝所疼的子,而上帝也期待著我們的回應,回應這樣的身份認同。彼得吩咐所有慕道的人說:「你們每一個人都要離棄罪惡,並且要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好使你們的罪得到赦免,你們就會領受上帝所賜的聖靈。」(徒2:38)。換句話說:沒有人可以免除洗禮。儘管這不是拯救的行爲,它却一個外在的標記,說明一個人舊的生命死去在基督裏獲得新的生命。

常常有人問我洗禮的問題,其中較常見的是:一定要受洗才能得救嗎?路加福音23:43記載與耶穌同釘於十字架的兩位強盜之一位,在臨終前向耶穌認罪並求恩。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這裡並沒有提到他有受洗,但是主耶穌接納他的認信,並應許他當天就可以和主耶穌同在樂園裡。由此可見,受洗並不是得救的必要條件。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誠心相信但是沒有機會受洗的人仍然可以蒙受主耶穌基督的救贖,因為得救與否的關鍵在於信!「信而受洗就必得救」與「心裡相信、口裡承認」的共通之處,就是「信」。

有些人認為自己相信就好何必在乎儀式?但主耶穌給我們模範,我們在上帝和人的面前宣誓,就好像有人說兩個人相愛就好,何必一定要結婚?但是話又說回來,既然這麼相愛,為什麼不結婚來向世人宣告彼此的關係呢?洗禮雖然不能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基督徒,洗禮甚至不能讓你成為一個更有信心的基督徒,但是我們需要有洗禮,因為這是基督徒的標記,他決心在眾人面前悔改,徹底的棄絕過去,從今要靠著上帝的愛和恩典生活。但對基督徒而言,接受洗禮不是終點,而是轉向上帝的開始,我們需要有不斷成長並順服上帝的生命。有如結婚一般,婚禮固然重要,以後的生活更重要,受洗之後,我們都是上帝所疼的子女,按保羅在以弗所書的說法,就是所有受洗的人都是進入耶穌的身體「與主聯合」。當我們清楚認識主耶穌受洗的過程和生命歸屬的決志時,我們更能明白洗禮不再是一生一次、聖餐也不是一季一次,而是基督徒生命的思想態度與恆久實踐,是愛的分享與犧牲。

洗禮與聖餐是主耶穌為我們所設立的兩個聖禮典。去年底聽到貞惠姊的病情不太樂觀,我們於1月1日前去New Hampshire與貞惠姊一起守聖餐,陪餐者還有貞惠姊的女兒Francis,在聖靈的引導下,給予祝福,並希望她們能藉此得到心靈的釋放,最後也讓她們母女彼此為對方祝福。其實,我們基督徒的一生就是一場聖禮,透過「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拉太書2:20)的原則生活,要時常反思自己與耶穌的關係,若我們只追求「屬靈」而忘卻了「人性」,就體驗不到洗禮的真理。有時候我們在教會盡心盡力服事,但生活卻感到乏力,甚至信仰生命枯竭。我們就要回到主裡,重新檢視自己為什麼要事奉,是為成就、為責任、為做事而做,還是因著耶穌的犧牲代贖,感受到祂恩典,而希望將耶穌的愛帶給人。今天耶穌已經親自成為最佳模範,我們的基督徒生命也當如此,在受洗之後,需要持續過一個被聖靈充滿、討上帝喜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