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認識真正的價值

 

經文: Acts 11:1-18, RR PS148, SS 34(Eng. 20), 66, 508

4-28-2013

有位老方丈在散步,看見小和尚大清早不工作,竟然在大樹下打盹,拿起手杖二話不說,往小和尚頭上一敲,「噹!」的一聲,小和尚當場嚇醒,他可能有三種不同的反應:

第一種,小和尚立刻抓起掃把,一面向老方丈大呼小叫,一面氣急敗壞地向圍觀的師兄們抱怨,滿腹的怨氣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最後撂下一句:「老子不幹了!」,便下山還俗去了。第二種,小和尚緩緩地拎起掃把,強忍著淚水,滿腹委屈像個小媳婦兒似的,一邊掃,一邊碎碎唸著:「人家明明就有掃,還提早起來掃,師父什麼都不知道,一大早就打人,嗐,修行真難」,這種小和尚吃不了苦,遲早也會放棄修 行的路。第三種,小和尚被方丈敲醒後,馬上抓起掃把跳起來,心裡想著:「來禪院裡三年了,師父從來沒跟我講過一句話,今兒個一大早, 就用禪杖來幫我開釋,我今天實在太幸運啦!」接著,小和尚全心全意、充滿歡喜地把花園再掃一次;幾十年後,便成了禪院裡最有德行的住 持。

請各位回想一下自己身邊有沒有第一種或第二種小和尚呢?一旦受了委屈,遇到挫折,馬上就放棄了當初追求成功的企圖心,不是積極的抱怨,就是消極的逃避;也許你會說,上面那則故事,實在太誇張啦,世上哪裡找得到這萬中選一的「第三種小和尚」?我們在座的都是早期移民來美國的,每個人移民的原因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為了讓我們的下一代接受自由與民主的薰陶,得到更具創意及開放式的教育。上禮拜蘇煥豪老師談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時說,當代藝術的賣點是:詭異、創新、搞怪和衝突。當我們參觀大都會博物館看到那些價值上百萬的現代畫時,我說,這些畫送給我放在客廳,我也不要!為什麼?因為在這些畫裡我找不到美與和諧,它令我不安!

今天彼得所見的異象便是讓他十分不安的場面,然而在使徒行傳卻出現兩次,可見路加對這事的重視。對早期信徒而言,他們是屬於猶太教的,不同的是他們在猶太教裡主張耶穌是救主、彌賽亞而已,他們承接猶太教的全部傳統和神學觀點,所以按時到聖殿祈禱(3:1) ,割禮是必須的,外邦人是不潔淨的,那些被列為俗物和不潔淨的食物是不可吃的等等,他們相信上帝仍然是屬於猶太人所有,絕對不能和外邦人共享。

彼得是老實人,他不敢亦不容自己違背律法。當彼得魂遊象外,聽到有聲音叫他吃不潔淨的食物時,起初是抗拒的。彼得與外邦人一同吃飯,違反了傳統的律法,他不得不出面澄清他所見到的異象。彼得說他帶了六位弟兄同去 (v. 12)。連他在內,共有七個人在場。按照羅馬和猶太人的法律,要證明一件真正重要的文件,必須有七個印章。彼得以實際行動表明,我們有七個見證人,這案子已被證實了。

基督徒常常以自己的觀點來理解上帝的救恩,正如彼得起初對上帝揀選外邦人哥尼流的心態一般,這也是後來,初代教會信徒對彼得的質疑,他們都是以上帝的選民自居,覺得自己比外邦人高一等。這是出於優越感的歧視包括:性別、年齡、種族、知識、財富、宗教、健康的歧視等。耶穌在山上寶訓說:最危險的人就是覺得自己已經登堂入室的人,因為如此很容易錯失上帝的恩典。只有那些感覺飢渴的人,才會求取生命活水。

這次我回台灣時正好遇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召開年會,在會中發生一件令人難過的事情。有原民牧者提議讓原民同工有權平等參與各機構服事,有位牧者當場回應說:「權利與義務是相稱,到底原住民有沒有智慧 能勝任這些事情呢?」此話一出全場譁然。原住民主委為文在台灣教會公報質問:這句話意思是不是指原住民比漢人低級、沒有足夠智慧與能力勝任總會「重要職務」?長老教會長年追求一個合乎公義、和平以及愛的地上天國,大部分同工們與原民同工早已互為愛的肢體,卻仍有極少數人依然擺脫不了陳腐、粗陋的種族優越感。無獨有偶,有一位牧者針對某原民幹部遲到,公開嘲諷的說:「可能喝多了,爬不起來。」引起哄堂大笑。事實上他是身體不適,先到馬偕醫院體檢後再趕到會場,因此才稍微遲到。台灣社會一向視原住民: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不懂理財、嗜酒如命。而在長老教會年會發生這種事情實在令人遺憾。

最近讀了一本好書《海岸山脈的瑞士人》作者范毅舜,是一個學藝術的專業攝影人,他在書裡收錄多幅以「外國傳教士」為主題而拍攝的作品。看過這些攝影作品後,不用看文字,大約就可知道本書的精神。書分成二卷,卷一標題與書名相同,以一圖一文方式,簡單介紹來自瑞士的白冷外方傳教會各神職人士,以及他們在台灣多年來無私奉獻及簡樸生活的記錄。 這群瑞士人,有的年輕時,就到台灣,一生都落腳在當時相當貧瘠的台東海岸山脈,和真正的台灣人(原住民)生活在一起,用他們的信仰與學識,一點一滴做他們認為該做的事,最後其中許多人還埋骨台灣,被原住民迎進祖墳,視為祖先一樣地守護。卷二翼下之風,作者記下與幾位外籍神父、修士來往的經驗,帶出自己的的信仰歷程。這本書令人感動,不只是因為信仰,更是因為這些外國神父們真心認同這個地方並視自己為原住民。書中提到,如果有機會遇見他們,他們一定會異口同聲地告訴你:「臺灣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而臺東縱谷更是臺灣最漂亮的所在。」台灣的政治人物喜歡把「愛台灣」掛在嘴上,卻刻意製造紛爭對立,希望他們有機會看到這本書,在上帝國裡,愛可以是如此的單純、自然,如此的動人。

這也是今天聖神透過彼得要告訴我們的,上帝國的恩典是普世性的,上帝國是要賜給每一個人的。起初彼得因著傳統的緣故而不敢愛外邦人,上帝便以這異象向他啟示祂普世的救贖計劃,激發他去認識人的真正價值。上帝知道人的本性很容易分等級或製造紛歧,人所付出的愛是有條件、有選擇性的。然而就像我看不懂也不喜歡當代藝術,但是當代藝術的價值,並不會因為多數人不懂而失去它的價值。耶穌曾勸誡某位年輕富人,要他賣掉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去救濟窮人的時候,祂教我們認識真正的價值。聖勞倫斯 (St. Lawrence of Rome, c225-258) 是謙卑的傳教士,當羅馬大力迫害基督徒時,聖羅倫斯任教會的執事,羅馬官員命令他限時獻上教會的寶貝。他靜靜地走進村莊,把所有的小孩、老人、脆弱無助的人集合起來,「這些都是教堂的珍寶」,羅馬官員一氣之下將他烤死。

耶穌認識真正的價值。這豈不也是我們教養下一代最大的期待!當耶穌看到抹大拉的瑪莉亞,祂不認為她只是一個妓女,而是一個能夠付出真愛的人;當祂看著彼得,祂不是看到一位漁夫,而是一個擁有非凡潛力的領導者;當祂看著云云眾生,祂看到的並不是社會給他們貼的標籤,祂會認識人的真正價值。親愛的兄姊,讓我們彼此勉勵,求主幫助我們有祂的眼光和心胸,能看清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的真正價值,讓我們看到煤碳裡的鑽石;即使是在目前這個衝突不斷的時代,我們仍能瞥見美好的事物,掌握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