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歡喜作,甘願受

 

經文:路加 14:25-33, RR 28 (PS 139), SS 66, 309, 510

09-08-2013

「吃教,死沒人哭」,一直是外界對基督教的誤解,而祭祖的問題一直是許多人不願意受洗的原因之一,也經常成為基督徒在台灣人社區傳福音的障礙。在今天的經文,耶穌大膽叫人去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兄弟,兒 女!耶穌怎麼會這樣不近人情﹖ 事實上,我們必須要瞭解耶穌說話的背景,才能明白祂真正的意思。而這一段也正說明瞭信仰與迷信的分別。

經文背景是耶穌即將上耶路撒冷受死,門徒以為耶穌上耶路撒冷是要得權柄和寶座,所以耶穌用了最強烈的說話,試圖搖醒門徒。從路加福音的編排,我們看見有極多的人跟從耶穌,要與祂同行,於是耶穌說了兩個比喻。第一個是蓋樓的比喻。祂要跟隨者在採取行動之前,先計算代價,三思而後行。第二個是打仗派兵的比喻。祂說,跟隨祂的道路有如戰場,常會出現一萬兵對二萬兵的危險局面。因此耶穌向跟隨者提出挑戰,要與祂同行,可以。但是有一個條件,不能只是跟從,而是要成為門徒,一個甘願背負十字架的門徒。

主後九年加利利的猶大發動叛變,羅馬帝國以嚴厲手法鎮壓殖民地的叛變;不單派兵攻打,還在路旁造了二千個十字架,逼令犯人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走到刑場中受刑,以警效尤。因此「背負十字架」對當時的猶太人有而言,是等同於釘十架,因為犯人需要背著十字架到刑場,然後再釘在上面。所以,跟從主耶穌並不是一種宗教的選擇,而是一條不歸之路,是一個生命的抉擇,也就是要有放下一切的決心。在這裡耶穌並不是說捨棄主所賜的一切屬世的金錢、才幹、機會、名位,或斷絕親情才是跟隨主的條件,而是要善用神所交托的一切,用在屬天的事工上,作神的好管家。但對物慾、對人情世事念念不忘的,除非立下決心作一了斷,從此以後,對天國事工要「歡喜作,甘願受」,否則不能真正作主門徒。

近代宣教之父克理威廉 (William Carey, 1761-1834) 在1793年到印度宣教,當地環境惡劣,艱苦難當,不久,五歲的兒子病逝,太太憂鬱成疾,精神異常,長達十二年之久。但威廉‧克理仍致力於傳福音,他不僅自己傳福音,更鼓勵印度信徒作宣教士;這在當時是嶄新的宣教戰略觀念。為了促進文化和社會福利,他首創印度的醫藥宣教事工,儲蓄銀行,並神學院,女童學校,和孟加拉文報紙。他也建立了印度第一所現代印刷所,造紙廠,和蒸氣火車。他並致力於聖經的翻譯,共譯成二十多種語文,成了神非常重用的牧者。他把一生奉獻給印度,雖然環境是那麼困難,他仍終身守護著患精神病的太太;他更喚醒了教會,展開普世宣教事工,其所結累代的果子,無法數計。他的名言:「望神行大事,為神作大事」,神果然藉著克理威廉行了大事!他的一生並不順遂,但他卻擁有背起十字架的生命,在任何艱難時刻他都仍歡喜作,甘願受。我想這也是他之所以能被神使用的原因。

我是第四代基督徒,換句話說,當我還在母腹裏時,就已經是基督徒了。由於父母的家庭教育,從小我對信仰未曾懷疑過。父親剛從神學院畢業,就被派到客家莊的新屋教會牧會,那時教會剛開拓,因為是初創期各方面的設備簡陋,人材欠缺,教會的所有事工幾乎全由傳教者家庭負擔。母親要負責教養3個小孩,又要負責司琴,關懷弱勢的會友。當時交通不便,新屋教會的教區幅員廣大,探訪通常都是騎自轉車在尚未鋪柏油的石頭路上,上午八時多出發,中午在會友家便餐、交誼,下午四時回到教會。五十年代台灣的經濟不太理想,傳教者的生活清苦,會友更是辛苦,父母經常拿錢賙濟會友。教會於1952年設立,1958年開始建堂,教會用地比路面低一二尺,為要填土,教會青年於農閒期由教會後面的田地,挑土來填高教會用地,每日有十多名青年由上午八點到下午的五點工作。中餐由母親包辦,約二個月才完成填土工作。父母不曾覺得辛苦亦無怨言,他們以感恩的心,歡喜作,甘願受,來報答主的呼召。他們用心的事奉讓我們子女看在眼裡,後來我大哥創業有成,卻在45歲壯年之時,決定退休,調整人生下半場,投入上帝的事工,協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事工,關心退休牧師的生活而成立傳福會,並推展宣教事工及靈命更新,擔任基督教芥菜種會董事長,一心討主的喜悅。他曾經分享他的成功秘訣乃是「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裏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西3:23-24)。」退休後,他的人生疆界反而靠著信仰更新而更加多采多姿。

我們跟從耶穌,可以有很多不同原因。有人喜歡上教會、唱聖詩、在主日中聽道,因為他們不能接受一個完全世俗、沒有人性、沒有盼望的世界;有的知道有上帝,婚喪喜慶、逢年過節來感染一下宗教氣氛,我們稱之為文化基督徒,現在的歐洲多屬於這一類。他們習慣週旋於屬靈與屬世之間,主日在教會如常唱詩、奉獻、敬拜,平日則營營役役於物質生活。其實,人之所以感到不快樂,正因為他們終日迴盪於這種屬靈、屬世之間,不能全心全意在愛上帝或愛世界之間作出抉擇。

我們在學校修課,遇到有名的教授,常會吸引不少旁聽生來上課。旁聽生與全時間學生的最大分別,就是旁聽生在下課後可以拍拍屁股離開;全時間學生則要繼續交報告和考試。其實,耶穌這段說話的精意也在於此,人是需要經過考試的。因為當初來跟從耶穌的,有不少是抱旁聽生心態,心想拿了利益就走,這種要求無痛的基督教,哪裡靈驗就往哪裡鑽的迷信心態,結果是必然會落空的。但是耶穌卻要求既然跟從祂,就要「註冊入學」經歷過諸般的訓練考試後,才能學有所成,單旁聽一兩次是學不了甚麼。那麼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成為全時間學生?我們需要定時檢視自己的生命,重作評估你當下的生命是選擇我是主,還是讓耶穌作主?這是一個叫人扎心的問題。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有位年輕的殘障選手,獲選參加特殊奧運的一百公尺賽跑,賽前集訓了好幾個月。終於到了比賽的時刻,當槍聲響起,他準備要跨出起跑點的時候,緊張、興奮的心情使他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他的雙腿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於是,這位充滿信心的選手,就這樣滾倒在起跑點前。其他的參賽選手都已衝出去了。雖然每個人都和他一樣野心勃勃地想贏得比賽,但他們竟然全部停下來回頭去幫他,那些原本應該是競爭的對手,都走到他的身邊,扶起他,然後大家手挽著手一起穿過終點線。我想教會的關係也是一樣,沒有人是贏家;除非我們一齊贏!今年教會的主題是合神心意的教會,但若教會要按神的心意增長,就必須有更多人參與直接的服事。 最近教會已經成立長執提名小組,一如往年我們遇到諸多的困難,我們教會人數少,又夫妻不能同時任職,又擔任一個職務以後至少要休息一年規定。親愛的兄姊,教會要發展一定要有人歡喜作,甘願受。今天主耶穌呼召我們,若要跟從祂,就要有成為門徒的決心, 你願意回應這個呼召嗎?當提名小組諮詢到你的時候,你願意大聲宣告:『主啊!我願意接受袮的呼召,請使用我!』嗎?親愛的兄姊,讓我們手挽著手歡喜作,甘願受,一起來「望神行大事,為神作大事」。相信上帝一定會開路,讓我們成為一個具有創造生命的信仰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