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人生的路標

 

經文:路加福音 2:22-40, RR 3(PS 8), SS79, 82, 508

12-28-2014

聖經一直是教會音樂取材之來源。舊約以詩篇為宗教音樂最重要的題材。新約則非路加福音莫屬。路加福音的宗教音樂除了受難音樂之外,其聖誕音樂也非馬可福音和約翰福音能比,馬太福音有關耶穌誕生,只記載東方三博士來朝拜的故事。由於路加福音對於耶穌誕生的故事極為平民化,由此發展出許多著名的拉丁教會音樂,如:聖母馬利亞頌讚曲 (Magnificat, 1:46-55)、撒加利亞之歌 (Benedictus, Song of Zachariah, 1:68-79)、榮光頌 (Gloria, 2:14),天使向牧羊人報佳音,通常用於彌撒曲的第二樂章,這些曲目和西面頌 (Nunc Dimittis, Song of Simeon. 2:29-32) 等都是路加福音獨有的資料。拉丁聖詩是羅馬天主教會使用的聖詩,除了歌詞為拉丁文之外,其曲調是用葛利果聖歌 (Gregorian Chant) 的形式。聖詩中的拉丁聖詩,除了143首和 154首之外,就是在散會詩之後的517讚美頌 (Te Deum Laudamus) & 518西面頌,兩首都是陳泗治牧師作曲。

路加是四本福音書中,記載耶穌誕生最詳細的一本書。其中第一、二章提到耶穌誕生前後的事蹟,包括:施洗約翰的出生、天使報喜、耶穌誕生與耶穌童年的記事,這些在別的福音書都沒有紀錄。今天的經文是約瑟和馬利亞按照猶太人的禮節,出生後的第八天,帶耶穌上聖殿接受割禮,要把他奉獻給神。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馬利亞對小耶穌屬靈生命的成長是用心的。他們家很窮,只能獻兩隻斑鳩,雖然是最少的奉獻,卻也是最珍貴的奉獻。馬利亞讓我們看到她對年幼耶穌宗教教育的用心,教會好比是一個母親,作一個好媽媽,我們願意投資多少在孩子上面?我們教會高齡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沒有坐在這裡等著熄燈,我們知道孩子們靈命的成長就是教會的未來。感謝發展基金的同工,特別是克明兄、楊長老與政賢兄,一直投注心力在兒童主日學的發展,雖然這些小朋友大部分是會外的孩子,但是每個小孩都是福音的種子,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主動去認識、關心他們。

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面,一直盼望基督的降生。經文說他「又公義又虔誠」,雖然社會充滿無奈與挫折,他仍活在盼望中,他為猶太人守望,等待他的民族得到安慰,得到救贖,他預感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見主所立的基督,他對上帝的作為充滿期待。經文說聖神與西面同在,聖神啟示他,聖神感動他,帶領他到聖殿。在聖神的幫助下,他在這嬰孩生命裡,看見上帝的救恩,看見上帝給萬民的光明。於是他滿懷感恩的稱頌上帝說:「主啊,祢已實現了祢的應許;如今可讓祢的僕人平安歸去。我已親眼看見祢的拯救,就是祢為萬民所預備的:祂要成為啟示外邦的亮光,成為祢子民以色列的榮耀。」這就是有名的西面頌。

很多人追求神蹟奇事,他們盼望在上帝的大作為裡見到救恩,要成功了,才會感恩。但西面卻在一嬰孩裡,看到上帝的救恩。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西面在這裡表達同樣的心境。他在小小的嬰孩耶穌那裡,看到救贖,死而無憾了。這是西面的智慧,他在小事物裡,看到上帝的偉大。其實在我們的生命當中,一定有許多人留下許多微小的事物,例如:一句安慰的話、一次誠懇的握手、一個微笑、一個擁抱…,都可以包含上帝偉大的救贖。我們教會明年的主題是「歡歡喜喜與主同工」,就是希望我們能學習在小事上,看到上帝的偉大,盡心服事,活出意義,歡歡喜喜與主同工。如果我們能因此將救贖、希望、安慰帶給我們的周遭的人。我想,我們也死而無憾了。

最後西面預言耶穌的工作,祂會導致許多人滅亡。這句話聽來有點奇怪,但卻是實情。三天前台北的新市長走馬上任了,許多心裡有鬼的人紛紛去職,因為他們知道在透明、公平、公開的原則下,他們是無所遁形的。我想,我們的社會很需要這種人。我們的社會,什麼人才也有。我們有很多知識,但很少人教我們生活的智慧。我們有很多資訊,但很少人教我們在資訊中看到上帝走過的痕跡。有一位宣教士在傳福音時說到:「我曾旅行到一個地方,那裏有兩條分岔的路,當我在找路標時,發現了兩個人,一個已經死了,一個還活著,我該向那個人問路呢?是死的還是活的?」有人回答﹕「當然是活的。」宣教士繼續說﹔「那麼你們為何要跟隨那些已死的所謂聖人和宗教領袖,而不跟隨活著的基督呢?」

耶穌是我們人生的路標,祂指出方向,引人走向天父的懷裡;反之,令人遠離天父。對很多人而言,這是艱難的,是背負十字架,正如經文所說,耶穌成為他們「毀謗的話柄」,他們反對耶穌這個生命的路標。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的分叉路,每一個叉路口﹐我們所做的選擇都會不同。耶穌在分叉口作為一個路標,指向良善或惡路。未到分叉口,我們不用抉擇。但在分叉口,我們的意念便顯明出來了。有時,我們去買東西,售貨員多找了錢,我們心裡明白,他找多了錢。這時,我們的心念便顯明了,選擇良善或欺瞞就在我們一念之間。

德蘭修女 (Mother Teresa, 1910-1997) 年輕時看到路邊垂死者像垃圾般被丟棄,她的愛心被激起,從此她專注為最貧窮的人服務。有個垂死的老人,臨終前握着德蘭修女的手說: 「我一生活得像狗一樣, 現在終於可像個人那般死去, 謝謝你。」德蘭修女走到世界最絕望的角落,陪伴他們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她沒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誠懇、行動的愛,醫治人類的冷漠、自私和剝削等惡行,她歡歡喜喜與主同工,也為通往社會正義和世界和平,開闢了一條簡單的路。她說:「我們無法在這個地球上做大事,我們只能帶著大愛來做小事。」德蘭修女的這句話,也適用於我們的工作和人生。任何工作,不管別人眼中是貴是賤,即使世俗認為是不足道的小事,只要你懷著愛,用心去做,生命會變得不一樣。

西面最後對馬利亞說:「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這或許是指耶穌將來的命運會叫做母親的馬利亞心如刀割。但是對馬利亞的生命而言,她也是走在人生的分叉口,並不是說她被揀選,和耶穌有母子關係就一定屬於上帝,有一天,她也要經歷審判的劍。換句話說,信仰無法繼承,父母或子女的信仰再好,還是要自己活出耶穌的生命,才會屬於上帝。

西面抱著耶穌,他看到神的救贖,也看到這個救贖對人性帶來的挑戰。英國有個很富有的男爵,叫費茲哲羅 (Baron Fitzgerald)。太太早逝,留下一個兒子。後來,兒子也病逝。他用大量的財富,收藏名家的藝術品。他死時立下遺囑,拍賣一切藝術品。由於他的收藏相當有名氣,吸引了很多人來競標。拍賣前,按例展示所有藝術品。其中一幅畫,品質粗劣,畫的是費茲哲羅的獨生子的肖像。拍賣開始,按費茲哲羅的遺囑,首先拍賣「我最鍾愛的兒子」。沒有人肯出價買這幅粗劣的畫。僵持許久,有位老人,他是費茲哲羅家中的老僕人,他認識畫中的人,他服事過他,基於感情因素,他出價購買。但因他不富裕,他只能出價一英磅。由於沒有其他競標者,最後,老僕人買下這幅畫。接著,拍賣官請律師繼續讀費茲哲羅的遺囑。遺囑說:「誰買下我兒子的畫像,誰就獲得我全部的收藏品。拍賣完畢。」

聖誕節剛過,耶穌來了,祂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個叉路口都立了路標,對我們生命作出挑戰。親愛的兄姊,在人生的分叉口,誰願意擁有上帝的兒子,誰就能擁有天父應許的一切。祝福您們抓住那上好的福分,拍賣完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