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約翰福音書 6:56-69, RR17 (Ps 84), SS 216, 462, 499 |
08-23-2015 |
約翰福音作者喜歡用隱喻 (metaphor) 來表達主耶穌的身分和能力,他用了七個我是「I am」來宣告耶穌的神性與上帝的關係,這也是約翰福音的主題資訊。當耶和華在摩西面前和他說話時,摩西問你是誰,上帝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who I am)」(出3:18)。耶穌的宣告和上帝的我是 (I am)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因此我們要認識耶穌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祂的宣告。 耶穌七個宣告的第一句 是「我就是活命的餅」。耶穌講這句話是在行過五餅二魚的神蹟之後,當晚耶穌與門徒過了加利利海,眾人沿著陸路繼續尋找耶穌,為什麼?按照古老的猶太傳統,有一種信念,彌賽亞來的時候將重新恢復摩西時代降下嗎哪的神蹟,而耶穌昨天豈不是正做了這件事嗎?耶穌若是彌賽亞,將會繼續把食物賜給他們,只要跟著耶穌自然能夠得到飽足。然而耶穌卻一反常態,突然指控群眾貪心的動機,說他們只不過是為肚腹要食物。耶穌說,嗎哪是上帝從天上降下來,餵養他們當時肉身的需要。但是他們吃了這個天上降下來的食物,最後也都死了。可見,食物只能短暫滿足肉身的需要,無法解決人的真正需要。他還說了一些難以理解的話:「我是活命的餅。」、「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和「除非你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在你裡面就沒有生命。」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是世上第一個億萬富翁,但是他沒有整天絞盡腦汁計畫如何守住自己的財富,他知道信仰是他成功的力量來源,正如他所言:「上帝給了我金錢,我必須做一個好管家。」他積極的參與文化、衛生與慈善事業,讓整個社會分享他的財富。他離世後,很多人都想知道他留下多少遺產。有位記者訪問該集團的一 名高階職員,到底洛克菲勒留下了多少資產?這位職員詼諧地說,所有的都留下來了(all of that)。 最近有記者訪問台灣的企業家許文龍,他說,許多有錢人死後留下大筆財產,會發生糾紛,這些財產不論怎麼分,都不公平,結果親兄弟變仇人。留錢給兒子,只是讓他多娶幾個某,所以,我很早就告訴兒子,不要期待我會留什麼給他,尤其第三代不能花我一分錢,我希望他們靠自己本事賺錢。他說:賺錢的目的是為了享受幸福。他自己享受幸福也希望身邊的人都能享受幸福。於是他把巨額財富全部投入文化藝術的提升,他洞悉文化才是一個民族真正的驕傲跟尊嚴所在,才是一個國家在國際上可以真正抬頭挺胸的依靠。他說,將來如果我走了,不要為我造墓。我希望子孫明瞭,許文龍留下來的是一座博物館! 今天我們拼命地賺錢、存錢,有一天我們也要將所有的留下來,一分錢都帶不走! 親愛的兄姊,賺錢或物質的享受本身並沒有錯,耶穌也用五餅兩魚餵飽五千人,但是當耶穌說「我是活命的餅」時,祂要展現的是一種超越物質,就像莫札特的聖體頌所歌頌的價值,是一種順服、捨棄、犧牲、愛的價值。但是群眾不懂,耶穌說我是從天上來的糧食,吃他肉、喝他血的人有屬天的生命,不朽的生命。群眾不明白這個人怎能把他的肉、他的血,「給我們吃呢?」他們終於認清耶穌畢竟不是他們所要的那種彌賽亞!他不會再應群眾要求而提供食物或行神蹟。於是不安的群眾就散去了,連耶穌自己的門徒也彼此發牢騷:「這話甚難,誰能聽呢?」約翰記載門徒就分裂,許多人離棄了耶穌。「你們也要去嗎?」耶穌悲哀地問那十二個門徒。彼得回答說:「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想彼得他們當時也不明白主所說的那些話。但是他們沒有離去,原因是他們知道在主的話語中有永生,他們願意跟隨耶穌。 今天情況豈不相同。在這貧富不均、高失業率、人人追求物質享受的時代,傳講健康與財富的成功神學特別有吸引力。成功神學鼓勵會眾只要你把十一奉獻(撒種)給教會,上帝一定會加倍的用錢財報答你。並鼓勵會眾追求物質的享受,吃好、穿好、開好車,因為我們是萬王之王的兒子。有一次我和一些牧師聚會,談到奉獻。有位牧師說,紐約某間教會會友的十一奉獻高達90%,他自己的教會目前雖然只有50%,但是他講道時都會特別強調十一奉獻的重要性,他認為唯有這樣上帝才會加倍祝福。言下之意對那間教會牧師的權柄與會友的順服極為仰慕。他也問到我們教會奉獻的情形,我告訴他我們是內外並重,但是會友對外的奉獻看得比自己的需要更重要,就算經常費不足,對外的奉獻也絕對不能減。他聽了極不以為然說,這些會友需要再教育,十一奉獻一定要奉獻給自己的教會才能算,對外奉獻不能算,你乾脆安排一次我來講奉獻好了。我客氣的婉拒了。我心想咱教會是一間有愛、有行動的教會,咱追求的是與需要的人分享、靈性上的富足,不是自我的富足,這也是我為咱教會感到非常驕傲的地方。 其實成功神學的思想遠比傳講這種理念的教會更為普遍,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這種思維所影響。以教會而言,我們如果更看重節目,更關懷各種統計數字,更希望迎合慕道者的口味,或者更在意神學的純潔性,而沒有把目標放在將人帶到上帝面前,讓他經歷生命的改變。那麼,或許事工很成功,或看似神學很正確,卻已經陷入偶像崇拜的迷思。從個人來看,如果我更看重自己在服事上的表現,或是在教會和社會的身分地位,而不是真正用愛心來服事,來關心上帝國的推展。那麼,我豈不也是一個隱性的成功神學信徒呢? 親愛的兄姐,耶穌供給我們的是道化成的肉和血,不是眾人期待的餅和魚;是活命的餅,不是會朽壞的物質。我們每個人都是按著上帝的形象所塑造的,有一天我們也將留下一生的努力成果回到上帝那裏去。但是,目前我們生活在世上,真的要謹慎自守,保持自己信仰的純淨,讓「活命的餅」餵養我們生活的每一天,想像一下,假如你生命的焦點從眼前看的見的利益,轉變成分享你的所有,珍惜與人的關係、與上帝的關係,你會是個多麼富有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