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智慧

 

經文:James 3:13 - 4:3, 7-8a, RR 1(Ps 1), SS 161A, 341, 509

09-20-2015

什麼是智慧?猶太人皆認為智慧是由上帝所賜,不是人努力能獲得的。根據傳統的猶太教,人生的目標是做「義人」,而作義人就是要行上帝的道,按律法行事以實現上帝賜與的智慧。猶太人早禱與晚禱必頌的經訓是:「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一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一你的上帝。」因此,信仰上帝,敬畏上帝,是猶太教的根本。這種信仰的智慧,不同於理性的智慧。理性的智慧是知識的追求與自我的成就,信仰的智慧則是追求人生的目的和價值,兩者都是人類生存必須的智慧。

今天的經文,雅各提到兩種祈禱的態度,不求和妄求。『不求』是沒有或不敢向上帝求。妄求的意思是「存心不良」、「動機不良」。我們的祈禱要蒙神垂聽,一定要省查自己祈禱的動機,上帝不可能聽懷著苦毒和不滿的祈禱,同時還要改變行為,轉離惡行。

大衛和所羅門都是極有智慧的人,聖經形容上帝喜愛所羅門求智慧,乃賜給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般的智慧(王上3:12)。可惜,所羅門滿腦智慧,卻放縱情慾,度過了他的晚年,雖然他大有智慧,治國有方,表面看來非常興旺,至終卻如傳道書所言:「凡事都是虛空!」

大衛倚靠的智慧是聖神的力量。大衛臨終時,對兒子說:「我要告訴你神為什麼賜福給我。我要你知道我事奉的祕訣 – 為什麼國家四境平安,而且,我每到一處,神都與我同在。」因為,「耶和華的靈藉著我說,祂的話在我口中。」(撒下23:2) 換言之,大衛沒有倚靠自己的知識與智慧,他軟弱無能,唯一的倚靠是聖神!因此,我們一再讀到大衛發自肺腑、動人心弦的悔改呼求。但是所羅門從未如此!他的禱告就像新世代受過高等教育的信徒,存著新的主意,滿有自信,他的吶喊就是:「我需要智慧與知識!」

雅各說,智慧不是你求得就一直擁有,智慧是求得一種關係,你跟上帝的關係,你聽上帝的話,親近上帝,上帝就親近你,你就有智慧,什麼時候你不聽,那智慧就不見了。所以智慧是活的,不能夠擁有的,不是物質你可以用抓住來獲得,智慧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持續跟上帝之間互動的態度。你不斷的聽上帝的聲音,你就不斷的在智慧的狀態裡。上帝本來跟他說:如果你聽我的話,我會給你長壽。然而所羅門二十歲登基做王,六十歲就走了,他晚年離開上帝,上帝答應給他的長壽就沒有實現了。

雅各又說,智慧是一種生活態度,要在言行舉止中顯出溫柔與善行。我們若心懷苦毒,善嫉妒、好紛爭、愛自誇與說謊,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帝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雅各鼓勵我們親近上帝,才會有好的生活見證,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使人和平,千萬不可向惡者妥協,上帝的祝福就會臨到我們。

然而,我們處在一個妥協的時代,越來越多人不可能在一個有理想的立場上堅持到底,因為凡想要有所堅持的人,在這個社會中就必需忍受各種暴力的凌遲和迫害,付出比別人更大的代價,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例如,鄭南榕為爭取百分一百的言論自由而犧牲;阿扁總統被關到變成廢人,只是因為他擁有一顆熱愛台灣的心,過於堅持理想,雖然擁有傲人的政績,卻一再擋人財路,最後被迫害坐牢。

去年聖誕節在美國首演的逐夢大道 (Selma) ,是取材自1965年發生在美國史上最重要的人權遊行運動事件。當時詹森總統已簽署《1964民權法案》,禁止種族隔離,也保障了黑人在僱傭和社會住宅方面的權利;同年十二月,馬丁路德金恩牧師 (Martin Luther King, Jr., 1929-1968)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此時,美國南方小鎮薩爾瑪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是黑人,登記在冊具有投票權的黑人卻僅有百分之一,為了爭取享有平等的投票權,阿拉巴馬州(Alabama)的非裔人士開始集結投入運動,1965年3月7日馬金恩牧師和他的牧師團隊,以非武力抗爭的方式發起從薩爾瑪走到蒙哥馬利的遊行運動(Selma to Montgomery marches),卻爆發了著名的「血腥星期日」事件,儘管聯邦政府派遣軍隊護送遊行隊伍,當地警察仍用警棍毆打遊行民眾、用催淚彈驅趕、甚至開槍。

一位年輕人被白人警察開槍打死,金恩牧師安慰他的外公說:「我不知道要如何安慰你,但是我知道上帝是第一個為他哭泣。」一位年輕人氣不過要拿槍報復,牧師擋住他說:「你殺2個,對方會殺我們10個,你只是要撫平你內心的氣憤,後果卻會讓我們損失慘重,用暴力反擊不是正確的方法,我們必須用非暴力的方式反擊。」

「血腥星期日」(Bloody Sunday) 發生後,透過媒體的傳播,兩天內吸引全美各地聲援者到場支持。3月9日第二次「薩爾瑪遊行」,金恩牧師看到警察不但沒有用暴力鎮壓他們,還一再讓路,他心裡不安,於是停下來帶領群眾蹲下來祈禱,他感覺上帝要他帶領群眾回頭,於是毅然折返,停止了這次的遊行。後來金恩牧師被幕僚攻擊,他只知道上帝要他回頭,卻說不出理由,當晚一位支援運動的白人牧師被不滿的白人打死,他才知道州長要讓他們跟反對的群眾起衝突後,再來收拾殘局,以此來嫁禍於他們。

25日第三次「薩爾瑪遊行」取得法庭合法的遊行集會證明書,吸引了全國超過兩萬五千名民眾走出來,順利地從Selma 走到Montgomery ,而成就了這場著名的人權運動。8月6日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Baines Johnson,1908-1973)終於簽署通過《選舉權法》(Voting Rights Act) 。Martin Luther King之不妥協,使得美國黑人從此享有平等投票權,「薩爾瑪遊行」乃成為美國民主發展史的一個轉捩點。

Martin Luther King曾說:「這些州政府不斷教育白人說只要顧及民生、經濟,守住自己的權利,不要讓那些黑人來跟我們平起平坐,好好維護白人的驕傲,生活就會一天比一天好。」 他嘆息地說: 「有許多白人牧者大聲疾呼說:要關懷社會的公義。但是當我們在爭取人權的時候,這些白人牧者在哪裡?」當一個社會,憐憫被暴力取代時,堅持憐憫,在仇恨之處播下和平的種子,直到憐憫回來為止,這是一個有信仰的人必須要做的事;一個有信仰的人不只是要有信心,他還要有「做對的事」的勇氣,以及願意承擔苦難的勇氣。

這兩年多來台灣公民運動的風起雲湧,看到《逐夢大道》(Selma)這部以基督教信仰作主軸的電影。他們的講壇在街頭,在人群中傳遞上帝的愛,關懷受傷的靈魂,在街頭捍衛上帝的公義。再反思今日的教會,安逸的生活是否讓我們失去了對信仰的反省,我們是否忽略了像公義這類更重要的議題,只躲在教會裡強調「得勝的生命」。作為一個重生的基督徒,雅各要我們展現與四周文化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他要我們有勇氣檢討偽善與中產階級化的現象,他要我們勇敢做抉擇,要貪戀世俗,向世界妥協?還是順服上帝的旨意?他警告我們,一旦貪戀享受及尋求世界的逸樂成為我們生命的目標,那麼,為了滿足慾望,戰鬥及分爭便會接踵而至。

親愛的兄姊,現今的社會充滿誘惑,每個人對資訊、智慧、財富和權力都有難以滿足的飢渴,但願我們每一個人能夠祈求上帝保守,讓我們這一生都能夠親近祂、敬畏祂、一生得到智慧,有勇氣去做對的事。也許我們只是一介小民,沒有改變社會的力量,但是我們可以關心、我們可以禱告、我們要發出聲音,希望掌權者、我們的社會能夠注意到那些弱勢的團體,那些在不對等制度下面受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