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立志行善

 

經文:I Peter, 3:13-17, RR17, SS 68, 313, 515 5-29-2011

去年五月我第二次來講道,在講道回應時,重吉兄提到《時代》(Times) 刊登2010年度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百大人物名單,範圍包含藝術家、國家領袖、改革人士、英雄及業界領導人等。其中來自台東的菜販陳樹菊女士,以慷慨捐款助人,榮登「英雄」類第8名,而「英雄」類的第一名則由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奪下。時代雜誌報導說,陳樹菊平生節儉樸素,在台東中央市場賣菜,卻捐給不同機構將近32萬美元(超過1000萬台幣),其中包括兒童基金、興建圖書館,和捐給當地孤兒院等。時代雜誌認為,陳樹菊這種簡單平凡的慷慨行為,是最令人讚賞的地方。陳樹菊則表示: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今年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榮登 Times年度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百大人物名單中, Times形容證嚴是超凡脫俗的精神領袖,創建慈濟,在全球各地災難中協助救災及長期重建。連續兩年都有台灣人上榜,兩人皆為佛教徒,而且都是行善的典範。

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約翰書信和猶大書稱為大公 (Catholic Epistles) 或普通書信 (General Epistles),這些書信沒有指名特定對象,乃是給所有的基督徒。普通書信主要是見證基督以及處於教會內部異端增加,外受迫害的環境下,信徒如何因應。普通書信對當時教會的問題有極強的指導性。不但對當時的教會,就是對歷代的教會也都有極大的幫助。彼得前書是寫給分散在本都,帕拉太,加帕多家,亞西亞,庇推尼寄居的(1:1)基督徒。英國聖經學者摩法特(James Moffatt, 1870-1944)認為彼得前書充滿牧者的憐憫心,鼓勵信徒培養忍耐、盼望的心志。美國聖經學家顧斯比(Edgar J. Goodspeed, 1871-1962)說:『彼得前書是眾多受苦文學中,最感人肺腑的作品之一。』

在今天的經文中,作者有兩點論述,而這兩點論述是彼此關連的。作者勉勵當時受迫害的信徒依然要熱心行善,因為基督徒的生活,是信仰的最佳辯護 (v. 16)!行善不但是見證信仰,也會討上帝的歡心而得到祝福。另外在受到迫害時,要能挺身而出為所信的道辯護,即使因而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 (V. 14)!彼得認為基督徒的辯護必須合理,因為基督徒是為『道』辯護,辯護時要以溫柔態度和敬虔的心作辯。這是指基督徒在為真道辯護時,其語氣必須柔和,使上帝也可用喜樂之心來稱許。關於為義受苦的議題,容我下周在敘述。

上禮拜我們對傳福音有很熱烈的討論,也談到對新朋友的關懷。我們剛信主的時候,常是最熱切傳福音的時候,在態度上也很溫柔,但隨著對真理的認識越來越深,越少用淺顯的話語去作見證,反而花較多的精神在教義的辯論上,我想這是北美台灣教會的通病,雖然初代使徒常為真道辯論,但他們依然熱切傳福音。可見談道固然是很重要,如何調整我們的行為,好去幫助人認識主更是重要。

日本311大地震,台灣有人在facebook上發表仇日言論,引發網友痛批,而中國人則在網上大呼過癮,認為他們活該罪有應得;也有許多基督徒說,發生地震的地區是,日本佛教鼎盛之地,由於日本人不信耶穌基督,因此遭天譴。我心裡想:在社會上負面的言論會受到批判,而持這種可議心態的基督徒,難道不必受任何指責?比起證嚴法師,讓許多受難者感受到生命有溫暖,這種基督徒更難以見證上帝的愛。

日本教會合作協會(NCCJ)在地震後一個月邀請台、港、韓教會代表前往受災區勘查。當時餘震不斷,核災前景未明出發,出發前有人問受邀請的張德謙牧師說:「牧師你敢去嗎?」他認為這是一次好機會,可向世界展現基督徒從上帝而來的愛與平安,希望能為災後重建盡上一點心力。他們以仙台市為據點,拜訪日本基督教團東北教區受災支援中心及東松島市社會福址協議會,了解災後志工、物資需求。日本教團由於人員經驗不足處於較被動的姿態,日本這次除了天災,還有核電廠潛在的輻射危機,使當地人內心非常不安,當地牧師哽咽地表示「一開始是要想辦法活下來,現在則是要想辦法好好的活著。」由於台灣長老教會有過921大地震的經驗,加上近年來天災不斷,已經建立相當完善的救難機制。因此張德謙牧師建議日本教團儘速在各災區成立關懷站,聘請全職工作者、專業社工員來協助牧師了解災民內心真正需要,把各界湧入的資源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保羅勉勵我們要「跟喜樂的人同喜樂,跟哭泣的人同哭泣」 (羅12:15) ,我相信我們生命中的任何一件災難都是人生轉變的契機,當我們與受難者一起經歷上帝的愛及分享生命的感動時,他們自然會打開心門接納福音。

去年讀到一位基督徒作家,以一個很刺眼的題目寫一篇文章,《陳進興上天堂,還是下地獄呢》?陳進興,曾犯下綁架、殺人及許多性侵害案件,被判處五個死刑,兩個無期徒刑,在服刑期間悔改,皈依基督。該作者的論述是:假使陳進興是真的信耶穌,那麼,即使他生前行過那麼多惡事,他一切靈魂的罪行,都已經被主耶穌赦免了,所以,他一定會上天堂。至於陳樹菊上天堂,還是下地獄呢?他說陳樹菊沒信耶穌,雖然她一生行善,還是有罪的人不能上天堂,只能下地獄。

這正是答覆,上禮拜在講道回應時,有人提到各宗教都有勸人為善的心意。一位姊妹回答,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是基督教除了勸人為善之外,還有救贖的功能。但是我們很少對他宗教的人,作如此強烈的評論,因為審判的主權在上帝。我們不評論他們,只需努力將福音傳給他們。佛教認為做功德就可得救,基督教是因信稱義,信耶穌得救贖。既然如此,基督徒為何需要行善?因為基督徒的好行為不是為了上天堂,而是我們對上帝愛的回應。正如主耶穌所說:你們的光也該照在人面前,讓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來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親 (太5:16)」。

麥覺.波特(Malcomlm Boyd)牧師曾寫過2本靈修祈禱的書。第一本是《耶穌,你在與我同跑嗎?》(Are You running with me, Jesus?);十年後,他寫了第二本祈禱書,命名為《上帝啊,我在與你同跑嗎?》(Am I running with you, God?)。在人生的旅程中,信仰就像是煉金子一樣,需要經常受考驗,純度才會越來越高 (彼前1:7) 。雖然為主而活的好行為常常需要付出代價,但這些代價不會叫我們承擔壞的影響,也不會失去心裡的平安,因為愛我們的主應許我們,祂將不棄不離地與我們同行。求主幫助我們,在這個亂世中警醒度日,當我們滿足於恩典之中時,不要忘記停下來問一聲:上帝啊,我在與你同跑嗎?親愛的兄姊,讓我們彼此勉勵立志行善,以實際的行動來見證上帝的愛,領人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