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不同的生命

 

經文:John 12:20-33, RR 13(PS51), SS 114 (Eng. 234), 133A, 510

3-25-2012

今天是大齋期的第五個主日,下禮拜就是棕樹主日,也就是主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接著耶穌便要面臨受難。那時有一群希臘人跟隨朝聖者來到耶路撒冷,聽到耶穌種種神蹟奇事的傳言,便抓住機會來見耶穌。而耶穌竟然在外邦人尋道的時候,揭開十字架是通往榮耀的奧秘。

如何看待耶穌的受難是約翰福音的重心之一。其關鍵就在今天的經文:耶穌以「榮耀的時刻」來形容自己的死亡,這與我們傳統上排斥死亡,總認為死亡是殘酷可怕又無奈的人生結局,有明顯的分別。身為上帝的兒女,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耶穌的死亡?又如何去面對呢?

首先,耶穌以地裏的麥子為例,說明:一粒麥子本來是死的,一旦種在土裡,就能發芽生長,結出許多子粒來,這是何等大的生命力。這裡講到一個很重要的主題—生命,耶穌向我們提出一個挑戰,要我們看出生命的不同處;麥子的比喻就是耶穌所謂「不同的生命」。一般人談到「死」是指生命的終結;但耶穌給了死亡一個全新的意義,它不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產生出不同的新生命。

3月11日,日本大海嘯滿一週年,去年大地震發生後,台灣民眾總共募集了600多噸物資和66億元新台幣捐款 (不包括紅十字會收到捐款而沒送過去的金額)。為了感謝台灣的愛心,日本政府在台灣的各報章,電視媒體刊登感謝廣告之外,並透過Youtube影音網站傳播。台灣與日本之間,參雜著一股說不清的一百餘年命運交織後複雜的感情,對台灣人來說,日本人是異國統治者,但也是文明傳播者。殖民統治是一種壓迫,但也有許多真正疼愛台灣的日本人,如,設計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的建造者八田與一 (Hatta Yoichi, 1886-1942);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 (Kodama Gentarō, 1852-1906) 民政長官後藤新平 (Gotō Shinpei, 1857-1929) ,在任內促進台灣農業、工業、衛生、教育、科學、交通、警政等建設,使台灣近代化。第七任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 (Akashi Motojirō, 1864-1919) 在任內創立台電會社,興建台灣最大日月潭水力發電,並設各級職業學校,鋪設縱貫鐵路海線。他們死後,除了兒玉源太郎和後藤新平回日本之外,明石元二郎葬在台灣,甚至八田與一的骨灰從日本運來台灣埋葬,一生守護台灣。這些日本人對台灣的愛豈不令人動容?

1906年日本企業賀田組技術人員,因樟腦生產發生勞資衝突,爆發太魯閣原住民出草事件,日方有井上彌之助等32人身亡。消息傳來,當時在日本就讀神學院的兒子井上伊之助(Inoue Inosuke, 1882-1966),雖然悲憤不已,卻寧願以基督的愛來贏過仇恨,於是他向日本政府申請到台灣原住民區傳道,未獲准許,轉而攻讀醫,於1911年來台進行醫療服務,前後長達三十年以上。他在原住民區域展開醫療傳道,留下了不少感人的事蹟,而被稱為「原住民醫療服務之父」。最近轟動一時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其中救了花崗二郎妻子的醫生即是井上伊之助。

1945年日本戰敗,井上向台灣政府陳情留在台灣。卻發生228事件,井上被迫離開台灣。1966年井上伊之助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四歲,他的墓碑只刻著「愛」,下面有一行他最愛的仇敵、台灣原住民泰雅族的話「TOMINUN UTOF」,意思是「上帝在編織 (他的傳記以此為書名發行)」。這句話說明了他的一生就是上帝為台灣原住民編織最美麗的一幅畫。

接著,耶穌用一個聽來矛盾卻充滿真理的逆理 (parodox) ,進一步解釋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和生命結局的關係,來傳達上帝國非比尋常的信息。祂說:榮耀與愛來自犧牲。一個看無自己,願意愛仇敵勝過自我的人,就能在肉身中活出豐盛的屬靈生命。親像井上伊之助一生的事奉,就是藉着與基督同死而使人得着生命的事奉。他說:「上帝用我們作肥料,要讓福音的種子,在台灣原住民部落裡結實長大。」

1962年,在日本發行的《台灣青年》月刊,開始收到署名「井上魯鈍」的定期捐款,從五千日圓到五萬日圓不等,如此經歷二十多年,從不間斷。1987年11月《台灣青年》收到100萬日圓捐款,附上字條寫著:「井上魯鈍突然死亡,為尊重故人台灣獨立的願望,乃寄上賻儀的一部分。魯鈍之夫啟上。」井上魯鈍即是留日黃聰美醫師,她受到井上伊之助愛的感召,乃以井上為姓,魯鈍表示自己很遲鈍,只能捐款。黃聰美醫師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曾與日籍醫師丈夫到尼帕爾從事醫療傳道八年之久,有人曾問她如果上帝要成全一個人一件事,那你要什麼?黃聰美毫不考慮地說:「願台灣能獨立!」。1993年一群以紐約衛鄉教會為中心的台美人,成立聰美姊基金會,並發行《台文通訊》,推動台語文事工,深根台灣文化,傳承她愛台灣的心志。

耶穌基督告訴我們跟隨祂,就要有犧牲自己的準備。或許我們無法像井上醫生和聰美姊一樣,可是我們可以用自己小小的力量照亮別人。許多的時候,我們捨不得、放不下,包括時間、金錢、對別人小小的付出和幫助,我們以為固守這些東西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得到更多,卻不知道這樣反而阻礙我們的成長。太多的慾望,就有太多的負擔,在信仰裡,一個愛惜自己生命的,是願意不斷付出、願意服務別人的人。好像,教會的服事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你的愛心有發揮的機會。事實上,教會是由很多不同的人組成,不同的人有多元的需求,因此需要各方面的人才配搭,讓教會有平衡的發展。我們教會昭霞姊和春鳳姊願意在聖誕夜開車超過一個小時前來司琴,這雖是小但卻讓整個聖誕夜禮拜順利舉行。有人說上帝是萬富有(Ban-pu-u)的上帝,教會是奉祂的名設立的,不可能缺乏,上帝國的事工更不會缺乏。但是,上帝卻為我們預留了一個位置,讓有心想參與的兄姊們有機會去發揮他們的愛心。耶穌說︰「那事奉我的人,我父親一定重用他。」希伯來書的作者說︰「上帝是公道的;他不會忘記你們為他所做的工作和愛心。(6:10)」因此事奉絕對不是單向的付出,縱使是微小不顯眼的工作,只要發揮你的作用,就能見證上帝,讓整個教會動起來。

今天主耶穌也在呼召我們跟隨祂,指示我們一條服事祂的途徑,雖然上帝的權能可以強迫人順服,但是唯有愛才能喚起發自內心的回應。耶穌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必要吸引萬人來歸向我。」(V.32)約翰怕我們聽不清楚,又加了一句:「他這話是指自己將怎樣死說的。」意思是,耶穌自己就是一位犧牲自己的實踐者。先知以賽亞告訴我們,是因著耶穌的傷痕,因著祂的愛,我們得了醫治。因此要服事祂的人,也必須經十字架而進入榮耀,藉着與祂同 死,才能結出生命的子粒來。

親愛的兄姊,從今日起讓我們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新的一粒麥子,重新栽種、重新發芽、成長,服務別人,讓別人不斷得到好處,同樣,也會讓我們自己進入更豐盛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