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信心的眼光

 

經文:哥林多後書(II Cor) 4:13-5:1, RR 27 (Ps 130), SS 55, 343, 509

06-07-2015

有一位探險家雇了一位導遊帶他橫渡撒哈拉沙漠,第一天晚上,在一處綠洲過夜。下完行李,搭好了帳棚準備睡覺時,他發現導遊正跪在地上祈禱。祈禱後,他問道:「你在向誰祈禱呢?」導遊說:「我向上帝祈禱啊!」探險家嘲笑他說:「哈哈,那麼你看見上帝了嗎?」導遊說:「我沒看見上帝。」探險家說:「那麼,你怎麼知道上帝存在呢?你有辦法證明嗎?」導遊被問倒了,不知道怎麼回答他。

探險家說:「這世界根本沒有上帝,那是人編造出來,專門來騙你們這種沒有機會受教育、軟弱的人,讓你們心靈有個倚靠罷了!像我這種受過科學訓練的人,是不會去相信上帝的,你不要再想了,趕快去睡覺吧!」導遊卻睡不著,苦思如何去找到適當的答案。突然靈光一現,他跑出去,騎著駱駝在探險家的帳棚外繞了幾十圈,然後滿懷笑容去睡覺。

隔天,探險家起床,看到帳棚周圍有又多又亂的駱駝腳印。他就把導遊叫來,說:「你昨天晚上一定沒有把駱駝綁好。」導遊說:「咦?你怎麼知道?你看到駱駝在這裡亂走嗎?」探險家說:「我沒有看到!」導遊:「你既然沒有看到,怎麼能確定駱駝是因為沒有綁好而在這裡跑來跑去呢?」探險家:「你看這些混亂的腳印,雖沒看到,憑常識也知道是駱駝在這裡亂走啊!」

導遊指著沙漠說:「那請你看那裡吧!」「看看燦爛的陽光和美麗的沙漠!看看綠洲湧出的水、看看這些青綠的樹、聽聽那些鳥叫聲、看看這些美麗的花吧!這些難道不是上帝的腳印嗎?不是上帝的創造嗎?」「你雖然沒有親眼看到駱駝在帳棚外走來走去,只看到駱駝的腳印就相信了。這些上帝的所留下的證據,為何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呢?」

在福音書中耶穌對於瞎眼有許多的探討。他稱律法學者和法利賽人為「瞎眼的帶領瞎眼的」。他告訴他們,他們以為自己看得見,卻選擇當明眼瞎子,因此罪惡會跟著他們。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有眼睛,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得見?顯然不是,這位探險家就看不見!什麼是信心?有的人看見了還是視而不見,不肯相信;有的人沒有看見或還沒看見就能相信,為什麼呢?保羅在大馬色與主耶穌相遇,讓他體驗到上帝在基督裡的愛,他的生命因而改變,從此他只以信心的眼光看待世事,為了他的信,為了傳揚基督的救恩,就算苦難不絕,他依然不斷地去傳講。對保羅而言,信心是一場屬靈的經歷,是用生命去經歷的,他勉勵信徒要關心那看不見的事物—永恆的生命,也就是復活的生命,這才是基督徒應該努力追求的信仰目標。因此他說:「我信,所以我宣揚(v. 13)。」他說,基於同樣的信心,只要我們對所信的具有信心,就一定要發之於言,這就是見證。

以色列稱呼上帝為「耶和華」,意即『存在』或『成事』。以色列百姓知道上帝是成事者,因此他們能夠在逆境中仍然感謝上帝。詩篇六十五篇是以色列百姓的逆境中感謝上帝的最佳說明。比起台灣或美國,以色列的地理環境實在是差太多了,我們都知道巴勒斯坦的土地貧瘠,甚至很多地方是沙漠和曠野地,大部分的土地因為太貧瘠,而無法種植稻和小麥等主食,只能種植一些無花果、 橄欖樹和葡萄樹等副食。但是詩人竟然形容說: 「上帝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上帝的路徑都滴下脂油 (詩65: 11)。」這就是詩人信心的表現。沒有信心就好像一個人雖然有眼睛,卻把眼睛閉起來,看不見外面的世界。就像那位探險家一樣,他不用信心的眼光來看上帝的創造,那他就永遠看不到屬靈的事物。

今天的回應詩聖詩343首作詞者是德國的葛哈特(Paul Gerhardt,1607-1676),他的一生坎坷,早年親身經歷三十年宗教戰爭(Thirty Years’ War 1618-1648),在戰爭的苦難中,又歷經妻亡之痛和三個子女夭折之痛。而他的後半生,又進入另一場真理的爭戰中。雖然他的一生,充滿憂患與壓力,卻促使他更深地體驗耶穌的大愛,乃以信心的眼光,寫出數百首堅定信仰、感恩的聖詩,他是自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以來最偉大的德國聖詩作者,被稱為「德國聖詩王子」。這種力量也是基督信仰最寶貴的地方,在苦難的經歷中與上帝連結,克服人生的極限,歷煉後反而更堅強更踏實。

現代社會快速變遷,講求競爭,功利主義橫行,人很容易把眼光放在缺乏上,工作的障礙、人生的挫折、愛情的失敗、身體的病痛等等,使得生活越來越焦慮、越不快樂;憂鬱症成了最流行的疾病,抗憂鬱藥物成為本世紀利潤最高與市場最大的一項商品。除了有些生理因素一定要用藥物治療之外,很多焦慮,其實只要調整眼光,就能減輕焦慮。存感恩的心,相信即使在缺乏中神也會供應我們;即便遭遇不公不義,仍然相信神會為我們申寃。這不是鼓勵人消極等候,而是以信心的眼光,把一切的憂慮都交給上帝。如此,我們就能享有從上帝來的平安和喜樂!

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幹事張德謙牧師的兒子寧祈,十四歲得了血癌,他問牧師爸爸說:「為甚麼,為甚麼全班四十幾個同學都沒有信耶穌,只有我信耶穌,卻只有我得癌症?」一時之間,張牧師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後來他對兒子說:「雖然我現在不能給你答案,但是我們可以一起來想想看,從你有記憶以來,上帝給我們的家庭、給你的恩典。」於是,他們父子倆一起分享他從小到大的點點滴滴,講了兩個多小時,講得很快樂,憶起許多美好的往事。他們一直聊,聊到欲罷不能,最後,寧祈說:「爸爸,我想要睡覺了。你不用給我答案了,我直接問上帝就好了。」三年後,寧祈過世了,他回到神的身邊,他的父親說;「雖然只有短暫的十四個寒暑,卻有數算不盡的恩典,我已經心滿意足。」

對基督徒來說,信心的眼光十分重要,它具有提升自我價值的作用。信心是以上帝的眼光來看自己。信心不是「我能」,而是「上帝能」。換句話說,上帝能藉著信心使我們做到我原來做不到的事。這也是基督教和民間宗教最大的差異,基督教的平安不是無災無病,而是因為上帝在我們心中掌權,祂會透過我們的信心來動工,來施行神蹟奇事,而使我們無所畏懼。保羅深信在今世所受的苦難,比起下一世的榮耀,就算不得甚麼。他說身體不過是帳幕,一個旅程中臨時居所,因此他從不灰心,雖然外在的軀體漸漸衰敗,內在的生命卻日日更新。這段經文可以說是保羅思想的精華。我的岳父今年95歲,近年來他費盡心力興建祖墳家廟,這些當然都很好,但是我想,他的孫子都是美國人了,即使再孝順,偶而回去掃墓也不會超過二、三代,這些世人視為寶貴,看得見的,摸得著的東西,一轉眼就會沒有了。因此保羅勉勵我們要用心經營我們的內在的生命,日日反省、日日更新,以信心的眼光,仰望天上永存的榮耀,認真活出每一天,將堅定的信仰,美好的見證留給後代,比留下有形的物質更重要。

俗話:「棺材不是裝老人,而是裝死人。」我們都不知道我們能活多久,即使生活有不如意、有欠缺,只要我們以信心的眼光,定睛於永恆,必可以從神得著盼望。讓我們珍惜每一天,為所擁有的感恩,也為神揀選我們成為祂的兒女獻上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