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V 208
|
|||
古典音樂
|
巴哈清唱劇 Sheep May Safety Graze 亭綺/佩璇/鋼琴 9/03/2006 今天的四手聯彈鋼琴獻詩,是出自巴哈(J. S. Bach, 1685-1750)清唱劇::Sheep may safely graze (善牧羊群),巴哈除了寫兩、三百首教會清唱劇之外,也為其他場合寫世俗清唱劇 。他為不同場合寫不同音樂,稱為世俗清唱劇。他寫作世俗清唱劇目的兩種:一種是為貴族或市民的婚喪喜慶委託寫的,最著名的是《婚禮清唱劇和BWV208》;另一是為萊比錫大學的學生樂團音樂家公社《Collegium musicum》在Leipzig的 Zimmermann Coffee House舉行而創作的,巴哈曾擔任這個社團的指導,以《咖啡清唱劇》最為著名。 清唱劇首次在十七世紀初於義大利出現,當時泛指一種歌曲集,包括宣敘調、詠歎調、合唱與管弦樂的幕間音樂等幾個部份,由一人或數人演唱。義大利清唱劇原本是世俗性的,但在傳到德國後,逐漸成為基督教禮拜儀式中聖歌隊獻詩。德國的教會清唱劇到了泰雷曼與巴哈達到極致,他們把教會清唱劇精緻化。巴哈過世後教會清唱劇逐漸沒落,似乎沒人能將教會清唱劇寫的比巴哈更好。其實巴哈有時並不遵守這些規則,他寫很多獨唱清唱劇其中有女高音、女低音和男高音清唱劇劇。如:BWV51為女高音清唱劇,以聖詩508首之後的 hallelujah 結束。 清唱劇是巴哈「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最佳典範[1],巴哈至少將同樣的旋律改編成五闕不同的清唱劇,套用不同的歌詞,重編宣敘調的曲調,詠歎調則維持原先的旋律[2]。 巴哈的世俗清唱劇據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著錄有49闕,散佚的甚多,現存數量不及原先創作的一半,現僅存17闕,占他所作兩百首清唱劇作品中的一小部分而已[3],但已經足以顯出巴哈個性上的的幽默感,其中以咖啡清唱劇(BWV211)為代表作。以清唱劇BWV211和BWV193a為例:若在聲樂之外配上動作演出即是音樂劇(dramma per musica)[4]。咖啡清唱劇具有相當的娛樂效果,顯示出巴哈在敬虔信仰生活下,仍具有風趣及幽默感的一面。清唱劇以男高音(敘事者)揭開序幕,述說父女因為咖啡引發爭執,疼女兒的父親(Schlendrian,男低音)無法忍受女兒(Liesgen,女高音)酗飲咖啡的行為,以不給禮物為要脅,女兒不為所動,父親使出最後的手段,如女兒不停喝咖啡,他就不為她尋找丈夫,女兒大驚之下願放棄喝咖啡的習慣,男人正是她要的,父親連忙為女兒物色對象,但女兒以退為進,除非男人願意忍受她喝咖啡,不然她不嫁。 BWV208狩獵是巴哈世俗清唱劇作品中最早之作品,完成於1713年2月13日,是為了慶祝薩克森威森佛絲公爵(Duke Christian of Saxe-Weissenfels)的生日而作。歌詞由劇作家所羅門法蘭克所寫(Solomon Franck, 1659-1725)。此齣世俗清唱劇是以希臘神話人物來頌讚打獵之喜樂。全曲共有15樂章,今天演出的是第九首善牧羊群(Schafe koennen sicher weiden)。歌曲和歌詞都是世俗音樂,但其內容描述小羊兒舒適的在柔美如茵的草原裡,安詳的吃著草,享受一片安寧…有如詩篇23,大衛要我們與神保持親密的關係,纔能得著完美的生命。這關係就像羊的生存完全依賴牧人,牧人不但供給羊的需要,他更帶領、保護、照料羊。神也一樣看顧和愛護我們,使我們能在生命裡有滿足有喜樂。因為情境適合教會,所以聖歌隊也都以此獻唱。音樂經過Mary Howe於1935年改編成雙鋼琴演奏版本後開始廣為世人所用。 [1]見 Carrell, Norman, Bach the Borrower (1967)一書。 第3章為大鍵琴用於清唱劇,第4章是其他獨奏曲用於清唱劇,第5章室內樂用於清唱劇,第6章協奏曲用於清唱劇,第7章管絃樂和組曲用於清唱劇,第8章包含清唱劇用於管絃樂曲,第9章包含清唱劇用於清唱劇,第10章清唱劇用於獨奏曲,第12章清唱劇用於室內樂,第13章歌曲、經文歌、彌撒用於清唱劇。1725年巴哈為復活節所寫的神劇《來,趕緊跑著來 BWV249》,其實大部分改編自早先為慶賀薩克森公爵生日所寫的世俗清唱劇(BWV249a ,Rilling指揮Musicphon #M51357)。還有聖誕神劇是取材自世俗清唱劇BWV213、214和215。 [2] Oxford Composer Companion J. S. Bach (1999), p. 444。BWV36用在教會清唱劇兩次,世俗清唱劇三次。 [3]包含:198, 200-216,共18首,BWV200大部份資料把它歸於清唱劇,只有Harnoncourt把它歸入世俗清唱劇(Teldec 3984-25710-11)。30a, 36a, 36b,36c, 66a, 134a, 173a, 184a, 193a, 194a,205a, 216a, 207a, 210a, 216a, 249a, 249b等是散佚但經過改編或復原的作品。她們存在有幾種形式:其中歌詞和音樂都存在,而音樂由清唱劇取代。如:BWV36c 音樂已經散佚,但用BWV36的音樂。這首是被復原的世俗清唱劇中最為演奏家所喜愛的作品(Archiv 457348、Berlin 92202、Brilliant 99705-9、Teldec 3984- 25710-11)。另有音樂由清唱劇提供但是歌詞已經遺失,如:BWV184a。BWV66a按最近研究認為是C.F. Hunold的作品。另外散佚的有A5-20,A194和A196另外在Bach Compendium 中提到兩部作品分別編入G25 &G49,惟巴哈全集(BG和NBA)都無收錄。 [4]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v. 2, p. 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