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札特的足跡之四

In Mozart’s Footsteps IV

7-17-2011

宗教音樂 | 聖 詩 | 教會節期聖詩 | 巴哈與聖詩 | 韓德爾與聖詩 | 孟德爾頌與聖詩 | 布拉姆斯與聖詩 | 普賽爾與聖詩 | 文集 | 古典音樂

首 頁

音樂園地


感恩曲

聖誕音樂 I

巴哈聖誕神劇

路德聖詩在巴哈之應用

音樂欣賞導論 I

音樂欣賞導論 II

音樂四要素

曲式 (I)

莫札特的足跡之一

莫札特的足跡之二

莫札特的足跡之三

莫札特的足跡之四

莫札特的足跡之五

認識歌劇

歌劇大師--華格納

布拉姆斯

李斯特的神劇基督

貝多芬

海頓

第三部、維也納 II

1. 維也納:

二十、第二次訪問維也納 (1767.9.11-1769.1.5):

莫札特十一歲時再度訪問維也納,這次他停留一年多。他到達維也納後,先停留一個多月的時間 (9月15日至10月23日),之後由於天花,父親帶他們到捷克。後來又回維也納停留約一年 (1月10日至12月27日)。莫札特這段期間寫歌劇La finta semplice (The Pretended Simpleton) 莫札特經 Melk Abbey回到薩爾斯堡。這次她們在維也納總共停留391天。

他們九月十五日到達時,住在施馬勒克家 (the Schmalecker House),當時流行天花,施馬勒克的兒子罹患天花。後來Josepha公主因罹患天花去世,維也納所有音樂會停止演出六個禮拜。十月二十三日父親趕緊帶他去捷克 Brünn,Olmutz等地避難,但在捷克他也得到天花,而母親和姊姊留在維也納。他們從捷克回來之後就在1768年1月10日住進紅劍屋 (Red Sword House) 一直到他們12月27日回薩爾茲堡為止。

當她們回到維也納之後,終於在1月23日有機會到宮廷。Leopold 寫信給家鄉的房東好友 Hagenauer 提到她們去王宮內為Wolfgang某職,太太和女皇談話,他與Wolfgang 和皇帝 Joseph II面談。此時的維也納和1762年的情況大有所別,愛音樂的女皇因丈夫去世,把王位讓給兒子,從此不再出席音樂會、歌劇院。而皇帝為節省開銷削減音樂開支。這次時間較久,當然他仍繼續演奏,如: 俄國大使的公館 (The Palace of the Russian Ambassador Galitsin, March, 1768)。

當時維也納老一輩的作曲家,如: Hasse、Gluck等人的作品在維也納歌劇界有名氣。但是Leopold一家的情況很糟,不但十二歲的兒子,已失去神童的光環。薩爾茲堡的主教撒拉登巴哈 (Schrattenbach, Siegmund Christoph, 1698-1771),只願意付Leopold的薪水至三月,之後准他留職停薪 (其實這位主教對待他們不錯,後來去義大利,還幫他們付六百Gulden作為旅費,而1767年他們去Brünn時受到他弟弟Moravia省長,Count Franz Anton Schrattenbach, 1712-83之招待)。

1768年四月Leopold要莫札特寫歌劇假鄉愚 (La Finta Semplice, The Pretended Simpleton, K 51) 可在維也納演出,但和劇院連絡一直沒有下文。因此 Leopold於九月寫一封信向皇帝抱怨劇院經理 Giuseppi Affligio 不讓莫札特的歌劇「 La finta semplice」上演,終於莫札特有機會指揮自己的作品,而且皇帝在座欣賞。1768年夏天莫札特寫歌劇「牧羊人與牧羊女」(Bastien et Bastienne, K.50),在Dr. Franz Anton Mesmer的家演出,卻招來維也納作曲家的反感,當中只有 Wagenseil對他沒有反感,但他卻生病不能參加。

莫札特受女皇邀請寫作「孤兒院彌撒曲」 (Waisenhaus Messe, K 139) 於12月 7日孤兒院教堂 (Waisenhauskirche) 獻堂時,他親自指揮演出,眾人皆感嘆為上帝的奇蹟。參加的人除了,女皇之外,還包括: 皇帝Joseph II,大公 Ferdinand和 Maximillan,Elizabeth 和Maria Amalia公主。當晚節目還包括一首奉獻音樂及小喇叭協奏曲 (DGG 的CD427255建議或許是教堂奏鳴曲 Epistle Sonata)。莫札特得到獎金和聲譽 (本文取材自Laudon, Mozart and Vienna, pp. 22-32,和 In Mozart’s Footsteps, pp. 37-47 )。

作品:交響曲no. 7 in DK45,no. 8, in D, K48,小提琴和低音大提琴奏鳴曲Sonata for violin and contrabass, in C, K. 46d a和Sonata in F, K. 46e。孤兒院彌撒曲 (Waisenhaus Messe, K 139) 等。

二一、早期奏鳴曲

由三樂個章組成的,源自義大利歌劇序曲 (sinfornia)。這義大利序曲是拿坡里樂派史卡拉蒂 (Alexandra Scarlatti 1660-1725) 所創,它是快、慢、快的三段結構 (法國序曲則由Jean Baptiste Lully, 1632-1687 所創是慢、快、慢的形式)。奏鳴曲家族,包含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和奏鳴曲,它們的曲分在於樂器的多寡而定。交響曲由四類樂器組成的樂團演奏,協奏曲則由樂團和獨奏樂器演出,室內樂由二重奏到九重奏,而奏鳴曲通常是鋼琴為主,若是其他樂器則由鋼琴伴奏,如:小提琴奏鳴曲,由小提琴和鋼琴一起演出。

二二、交響曲的形成:

交響曲的創始:

義大利作曲家桑馬替尼 (Giovanni Baptistta Sammartini, 1700/1-1775)首創交響曲 (The Complete Early Symphonies CD, p. 17,稱他為交響曲之父),是奏鳴曲最龐大的形式。他的交響曲是由快板、抒情慢板樂章和第三樂章快板樂章組成。而第一樂章為奏鳴曲式,第三樂章小步舞曲則有終章氣勢 (協奏曲只有三樂章,但它省略的是第三樂章小步舞曲)。其樂器配樂只有弦樂和大鍵琴 (Sammartini, The Complete Early Symphonies for String Orchestra, Nuova Era, CD 7206-08)。

曼漢樂派

桑馬替尼後,交響曲由德國的捷克裔作曲家兼小提琴家史塔米茲 (Johann Wenzel Anton Stamitz, 1717-1757) 領導的曼漢宮廷樂派 (Mannheim School) 發揚光大,其成員包括李希特 (Franz Xaver Richter, 1709- 789)、何茲包爾 (Ignaz Jakob Holzbauer, 1711-1783)、萬德林 (Johann Baptist Wendling, 1723-1797)、Stamitz死後由康納彼西史塔米茲 (Johann Christian Innocenz Bonaventura Cannabich, 1731- 1798) 繼續領導,泰斯氣 (Karl Joseph Toeschi德文,Carlo Giuseppe Toeschi, 1731- 1788,義文)、服爾茲 (Johann Anton Filtz, 1733-1760)、貝克 (Franz Ignaz Beck, 1734- 1809)、法蘭茲 (Ignaz Fränzl, 1736-1811)、埃西納(Ernst Dietrich Adolph Eichner, 1740-1777)、 史塔米茲的兒子卡爾 (Carl Philipp Stamitz, 1745 -1801)、(Goerg Joseph Volger, 1749-1814)、史塔米茲的么兒安東 (Anton Thadäus Johann Nepomuk Stamitz, 1750/54- 1798/1809)、勒布朗 (Ludwig August Lebrun, 1752-1790)、丹吉 (Franz Danzi, 1763-1826) 等成員,他們發展成四樂章的形式。曼漢吸收很多個的音樂家前往,巴哈的么子克利斯丁 (Johann Christian Bach, 1735-1782) 1772年至-1773年到達曼漢,也寫歌劇在那裏演出,市面上出版兩張有關曼漢宮廷音樂 (Music at the Court of Mannheim) 都收錄他的音樂。

莫札特在曼漢:

最早是七歲西歐大旅遊時經過,後來去巴黎往返都經過曼漢,在往巴黎時1777-1778年停留大約半年,年底回薩爾茲堡時再停留一個月,最後一次造訪是他去世前一年1790年10月。他和史塔米茲卡爾史塔米茲 (Carl Stamitz)、何茲包爾 (Holzbauer)、萬德林 (Wendling)、康納彼西 (Cannabich) 成為好友。他在那裏寫很多音樂,其中由於 Wendling 是作曲家兼長笛演奏家,莫札特的重要長笛音樂多在此完成,如:長笛四重奏 (quartet for flute, K 285, K285a)、兩首長笛協奏曲(K313, K314)、為長笛演奏的行板 (Andante for flute, K315)。另外他還寫��琴奏鳴曲 (K309, K311)、小提琴奏鳴曲 (K 296, K301-303, K305)、歌曲和詠嘆調以及宗教音樂等。

交響曲的發展:

從此以後交響曲就由曼漢傳到歐洲各地,1751年就在巴黎演出。傳到維也納經由曼恩 (Monn) 的發展出奏鳴曲式,只是他並不知���後人把它稱之為奏鳴曲式,已有現在四樂章交響曲的雛形了 (CPO 發行的CD, Monn , Six Symphonies, p. 9)。華根塞爾 (Wagenseil) 又加入主題的運用與展開的���見,而到海頓集大成,海頓一生寫超過一百首交響曲,而被後人尊稱為交響曲之父。而莫札特使它的內容更加深邃,貝多芬的加入短笛,增強銅管和打擊樂器,甚至加入了人聲,使這個曲式達到空前之���就。

二十三、輪旋曲(又稱迴旋曲Rondo Form):

通常是奏鳴曲的第四樂章,協奏曲最末樂章多用迴旋曲式。意為返回前段基本上是三段式,旋曲式最簡單的是五段迴旋曲 (Five-Part Rondo)的ABABA或ABACA,七段 (Seven-part Rondo) 的ABACABA���稱��奏鳴�����旋曲 (Sonata Rondo Form) 組成。

奏鳴回旋曲式

「呈示部」(Exposition): A-B-A

「展開部」(Development):C

「再現部」(Recapitulation):A-B-A+結束部 (Coda):

迴旋曲中主要部分 (A部,Refrain) 起碼要反覆三次��上,所以新的插部 (couplet) 起碼要有兩個。迴旋曲獨立樂曲作品 (如: Mozart, Rond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K 382, & 386, Rond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in B, K 269, in C, K 373, Rondo for piano, in D, K 485, in a minor, K 511) 也可以加上序曲、中間過渡、結尾等,但主要部分為迴旋曲式。

1. Kreisler, Fritz, 1875-1962, Rondoino on a theme of Beethoven----------------2:4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gG9JWHnJdk (played by Kreisler himself)

2. Gluck, Christoph Willibald, 1714-1787, Che faro senza Euridice (ABACA)---5: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mVW8tgGY_w

3. Beethoven, Bagatelle (敘事曲) Für Elise, ABACA(27)-----------------------------4: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mVW8tgGY_w

4. Beethoven, Sonata, op. 49. no. 2, 2nd., mvt., ABACA (10)------------------------3:4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RqFGO1mKgA&feature=related

5. Mozart, Serenade(Eine Kleine Nachtmusik K 525, 2nd mvt., ABACA-----------6:0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hGUxKdlnnU

6. Beethoven, Piano quintet, op. 16, 3rd mvt. ABACABA-----------------------------6:3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c2nIacx4ao

7. Schumann, Robert, 1810-1856, Kinderscenen, no. 11, Furchtenmachen ABACABA  -------------1:4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44jfcwh_IY

8. Mozart, Serenade notturna, K 239, 3rd mvt., ABACABA--------------------------4:3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17GVUSUwh4&feature=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