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詩124

首 頁

音樂園地

新聖詩

聖詩1-100首

聖詩101-200首

聖詩201-400首

聖詩401-523首


聖詩101首

聖詩106首

聖詩110首

聖詩115首

聖詩124首

聖詩125首

聖詩203首

聖詩137首

聖詩154首

聖詩157首

聖詩160首

聖詩161首

聖詩163首

聖詩184首

 

 

 

李斯特神劇 -- 基督 (CHRISTUS)

聖詩124首出自李斯特神劇 -- 基督 (CHRISTUS)受難與復活第三首 O filii et filae (Easter Hymn)-------------------------------308
曲調名稱出自法文首行,意思為  O Sons and Daughters。
歌詞由 Jean Tisserand ( ?-1494 ) 所寫,他是方濟會(O. F. M.)神父。Jeffrey Wasson建議是道明會(O.P.)神父 Jehan Tisserand所寫。(參見
Glover, Raymond, The Hymnal 1982 Companion, v.3A, p. 409)。


19世紀的德國是神劇大鳴大放的時期。以基督 (CHRISTUS) 命名的神劇便有6首:

  1. Apel, Georg Christian (1775-1841),           1824

  2. Mendelssohn, Felix (1809-1847),               1847 (Erato 8908-85489)

  3. Liszt, Franz (1811-1886),                           1868 (Hungaroton 12831, 3 CD)

  4. Kiel, Friedrich (1821-1885)                        1872

  5. Wilsing, Daniel Friedrich Eduard (1809-1893), c1875

  6. Rubinstein, Anton (1829-1894, Russian)     1888[1]

李斯特生平

李斯特(Franz Liszt , 1811-1886) 生於奧地的利萊丁,父親是匈牙利人,母親是奧地利日耳曼人,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他從小隨母親說德語,直到晚年才會匈牙利文。5歲開始隨父親學鋼琴,8歲開始作曲,9歲登台表演,獲匈牙利貴族資助赴維也納隨著名鋼琴教育家車爾尼[2] (Carl Czerny, 1791-1857)學琴。他是貝多芬的徒孫,後來將他的浪漫風格發揚。[3]1823年李斯特12歲,當他在一場音樂會上演奏鋼琴大師才有可能彈奏的曲目。音樂會結束後貝多芬走上台,雙手抱起小李斯特,吻他的前額,對大家說:「這孩子將震驚世界!」1823年全家遷居巴黎,1824年在巴黎首次公演獲得成功。1835年他和達爾古特伯爵夫人同居,1840年分手,伯爵夫人為他生了三個孩子,其中一個女兒Cosima (1844-1930),先和布羅 (Hans von Bülow, 1830-1894) 結婚,後來和華格納(Richard Wagner) 私奔,為此李斯特很生氣。李斯特於1843年擔任魏瑪大公的宮廷樂長,1848年和俄國親王王妃莎茵維根斯坦同居。1861年赴羅馬,為了不和王妃結婚,1865年李斯特出家成為天主教神職人員,時常身著神父的黑袍在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和義大利各處奔走授課,並分文不取,扶助了許多年輕音樂家,如: 華格納 (1813-1883) 、哥尼流(Carl August Peter Cornelius (1824 –1874)、布羅 (Hans von Bülow, 1830-1894) 、鮑羅定(Alexander Borodin, 1833-1887) 、葛利格 (Edvard Grieg, 1843- 1907)等,對音樂的普及有相當大的貢獻。匈牙利人為了爭取獨立,將李斯特看作是民族英雄,每次邀請他回匈牙利,都會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1886年他在德國的拜羅伊特(Bayreuth)因肺炎去世,葬於當地。

李斯特經常在歐洲各地演出,他彬彬有禮,堅定地支持蕭邦(Frédéric Chopin, 1810-1949)、白遼士 (Hector Berlioz, 1803-1869)和華格納[4],他積極探索鋼琴的演奏技巧,充分靈活地運用轉調手法和音色變化的技巧,並推動了管弦樂隊的改革,他擅長即興式的演奏,是一種創造性的演奏法,有時是現場創作,因此相當吸引觀眾。他在魏瑪(Weimar)時為許多年輕音樂家提供了演出場地,他擔任指揮,讓這些後起之秀有演出的機會。 

他到晚年悟出生死之間只隔一線,因而轉向宗教為天主教神職人員,1865年李斯特任修道院院長。從而寫宗教音樂,即使在一般音樂亦探討死的問題。[5]   他一生創作了一千多首作品,[6]並創造了交響詩。[7]有人認為他的作品雖然技巧輝煌,但是內容膚淺。不可否認他是位偉大的音樂革新家,對改善音樂家地位,推動新生音樂風格有其歷史地位。他將前輩、同輩或晚輩[8]作曲家的大型音樂[9]或歌劇 [10]改編成鋼琴曲以推廣音樂。他還出版多部論文和書信集,他的論文《論藝術家的處境》改善音樂家的社會地位。                           

神劇 -- 基督 CHRISTUS分三部分:

1. 聖誕神劇(Christmas Oratorio)

  1.  Overture (introducetion):管弦樂演出。

  2. Pastorale and Herald Angel’s Song:田園曲[11]和天使報佳音曲調選自葛麗果聖歌(Gregorian Chant),由女、男高音、合唱和管弦樂演出。歌詞出自路加2:10-14。

  3. Stabat Mater Speciosa (Hymn):這首詩是中世紀聖歌,描寫主耶穌出生時馬利亞的心情。由管風琴伴奏合唱演出。

  4. IV Pastorale Music at the Manger 這是另一手馬槽的田園曲,管弦樂演出。

  5. V March of the Three Magi:匈牙利風的三博士進行曲,管弦樂演出。

2. 主顯節 (After Epiphany)

  1. The Beautitudes: 八福出自馬太5:3-10。耶穌由男中音擔任無伴奏,合唱由風琴伴奏演出。

  2. Pater Noster (The Lord’s Prayer):主禱文出自馬太6:9-13,合唱和管弦樂演出。

  3. The Founding of the Church:馬太16:18, 約翰 21:16-17,合唱由風琴、管弦樂伴奏演出。

  4. The Miracle:馬太8:26,男中音、合唱、管弦樂演出。

  5. Ride into Jerusalem:李斯特以凱旋進城作為第二部的結束,合唱管弦樂演出。

3. 受難與復活 (Passion and Resurrection, or Easter Oratorio)

  1. Tristis est Anima Mea:馬太26:38-39男中音管弦樂演出。

  2. Stabat Mater Dolorosa : Stabat Mater Dolorosa為七首最偉大的拉丁樂曲之一。STABAT意思就是堅定不移地侍立。聖母對耶穌的愛至死不渝堅貞忠誠,承受極大的痛苦,就是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約翰 19:26-27)。正描寫那默默佇立在主的十字架下,陪伴祂受苦死亡,痛苦悲愴的母親。樂曲於13 世紀由Jaacopone da Todi (1228-1306) 創作。

  3. O filii et filae (O Sons and Daughters): 葛麗果聖歌三節由兒童合唱團由小風琴(harmonium) 伴奏演出。

  4. Reesurrexit (Resurrection):開始和結束都用葛麗果聖歌Rotare Coeli之曲調,主要歌詞出自信經第三天對死人中復活(台語),合唱由風琴、管弦樂伴奏演出。


[1] Smither, Howard, A History of the Oratorio, (v. 4) : The Oratorio in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p. 95. 韓德爾同時期巴洛克作曲家寫彌賽亞 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 Der Messias, CPO 編號4118778Felix Draeseke (1835-1913), Christus - Mysterium in Four Parts: The Birth of the Lord; The Consecration of Christ; Christ the Prophet; Death and Victory of the Lord (1895-1899)BAYER唱片出品No. 445V

[2] 貝多芬最得意的學生。他的作品近千部,包括了當時的各種形式:獨奏作品,交響樂,管風琴,室內樂和宗教音樂等。但是除了少數鋼琴作品100首練習(op. 139) 125練習曲 (op. 261)鋼琴教程 (op. 599)外,大部分作品在現代很少被演奏。

[3] 在當時音樂界以李斯特為首的是繼承貝多芬激進的浪漫派。以舒曼和布拉姆斯等人為首的新古典樂派乃繼承早期貝多芬的古典樂風互相抗衡。

[4] 他雖然很不高興Wagner的作風,但是卻非常支持他的音樂。

[5] 這些作品包括:交響詩有The Preludes Prometheus Tasso Mazeppa HamletTotentanz (Danse macabre) OrpheusHungaria等,交響曲有 DanteFaust等(Ferenc Bonis, Frenenc Liszt, Christus CD手冊, p. 4)。

[6] Humphrey Searle - The Music of Liszt, 1966 編號為S,後來由Sharon Winklhofer Leslie Howard 序編總共為 S.1 - S.999,但其中有的是一個作品有兩個號碼,如: S15是詩篇 23篇, S15a 是詩篇116篇,其他還有一些作品共用號碼。Leslie Howard 把他的全部鋼琴曲都錄製為CD,由Hyperion公司出版,總共57(58)(其中53a, 53b兩集),共有94CD

[7] 交響詩,也稱為音詩,是一個樂章管弦樂,音樂有敘事性,或呈現風景,是標題音樂。音樂可取材自一首詩(李斯特前奏曲)一幅畫(莫所爾斯基展覽會之畫)或景色(史梅塔納我的祖國)。李斯特於1840- 1850年代創作了一系列單樂章管弦樂作品而名。李斯特之前,音樂家通常作音樂會序曲,如:孟德爾頌(芬格爾洞窟),白遼士(羅馬狂歡節序曲)等。李斯特共寫十三首交響詩。

[8]  改編聖賞(Camille Saint-Saëns , 1835-1921) 骷髏之舞(Danse macabre), Op 40, S555 ,CDA66346。

[9]   改編貝多芬的交響曲(HYPERION, CDA66671, 5CDs)。

[10] 改編女婿Richard Wagner, (1813-1883), 尼布龍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 S449, CDA66571

[11] Pastorale 16-17世紀源于義大利鄉村題材的戲劇音樂。巴洛克時期模仿牧人耶誕吹奏樂的器樂曲或聲樂曲。器樂曲,如: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 Christmas Concerto (op.6 no.8)Michel-Richard de Lalande (1657-1726), Simphonie de NoëlsGiuseppe Torelli (1658-1709), Concerto di Pastorale Op.8 No.6Giuseppe Valentini (1681-1753), Sinfonia a tre Op. 1, No. 12Franceso Manfredini (1684-1762), Sinfonia Pastorale Op.2 No.12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 ‘Pifa’ from The Messiah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Sinfonia from Cantata No.142(學者認為是他在巴哈之前來比錫聖多馬教會樂長 Johann Kuhnau, 1660-1722之作品)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Pastorale from The Christmas Oratorio, BWV 248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Organ Pastorella, BWV 590Giovanni Ferrandini, (1701-1791), Sinfonia PastoraleJohann Anton Stamitz (1717-1757), Sinfonia Pastorale, Op. 4, No. 2Michael Haydn (1737-1806), Pastorello, P.91。在古典音樂有Antonin Vivaldi, (1678-1741), Four Seasons(四季協奏曲)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Pastoral Symphony (田園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