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恩派      Pentecostalism                                                                   5/15/2005

2世紀孟他努派Montanism)是靈恩運動始祖,他說「我領受的啟示超過聖靈給保羅跟彼得的啟示」。他們跳靈舞,認為從山上跳下去,聖靈會保守。結果有一個女孩 Masin,從山上跳下去死在山下。他們說方言,教父特土良離開正統教會加入孟他努派。奧古斯丁認為方言的恩賜屬初代教會,提出恩賜停止論。中世紀的西篤會(Cistertian)修士約雅斤宣稱自西元1260年開始,屬聖靈時代。本篤會Hildegard von Bingen修女用方言歌唱,畫靈恩圖。

路德認為追求聖靈的目的是宣揚基督、傳揚上帝的話。通過聖靈,我們可體會上帝在耶穌基督裡接近我們,而因信稱義。亦即上帝透過聖靈使我們體會溫柔、慈愛、 憐憫的上帝,而非嚴厲、公義、審判的上帝。

加爾文是第一位全面以聖靈角度來做神學思想的神學家:

  1. 上帝的靈與上帝的話一起做工:這是加爾文神學中心思考, 亦在宗教體驗中對聖靈領受和對上帝的話的瞭解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表達了 在宗教體驗中平衡的發展。所有來自上帝的靈的體驗都必須透過上帝的話來印證 ,所有對上帝的話的瞭解都必須透過上帝的靈的感動。

  2. 以耶穌基督為中心:基督是上帝啟示的中心,也是上帝的話的焦 點,因此上帝的靈與上帝的話之密切關係,亦可應用在聖靈與耶穌基督之間的關係。

  3. 聖靈的位格:位格必須在關係中才能表明而顯示出其特質,因此、聖靈的位格必須建立在與聖父聖子的關係,所以聖靈不只是聖靈本身,同時也是聖父的靈和聖子的靈。 

18、19世紀,敬虔主義針對聖靈的看法,傾向靈裡更新,幫助信徒成聖。18世紀循道主義,對聖靈的認識較完備,提倡第二次恩典,以後五旬節派就用這架構,來詮釋靈洗。衛斯理認為方言可豐富個人屬靈經歷。 

  A. 富樂神學院教授Peter Wagner將20世紀的靈恩運動分為三波:

1.    第一波

傳統「五旬節運動」(Pentecostal Movement),由Charles Parham1901年於Topeka, Kansas,伯特利學院被聖靈澆灌,多人悔改病得醫治。William Seymour1906年帶到Azusa, CA聚會被聖靈擊倒、說方言、病得醫治。信徒多來自西方社會的低下階層。第一波強調第二次的洗就是靈洗,與水洗分開,在神學上也引發爭議。按著不同洗禮的層次而將基督徒劃分了不同的等級。將領受方言與領受聖靈等同,使得聖靈工作侷限在少數人身上,而且把聖靈 的能力和聖靈本身混同。

2.    第二波

60年代「靈恩運動」(Charismatic Movement)流行於基督教和天主教中上階級。最有影響力的David Plessis是南非五旬節派,透過WCC介紹靈恩運動,用文字工作,將各宗派有靈恩經歷者連結。其跟隨者來自社會的中上階層、各大宗派、大專院校和天主教 。第二波在神學上做了調整:說方言為聖靈恩賜的一種,而不是聖靈感動唯一憑據。 方言不再是關注焦點,也避免許多衝突。 聖靈充滿是開發恩賜及更新教會,而不是為了經歷第二次的洗。 聚會轉向敬拜讚美深入 體驗敬拜的意義。 

3.    第三波

第三波是由溫約翰在加州阿納海姆葡萄園團契發展出來的。開始的時候只是貴格會幾個領導人物自組家庭查經聚會,時為1976年10月。77年1月溫約翰才加入。在3個月時間,人數已由原本的12人增到125人,遂自立改名為加略山教堂。到77年4月初,會友開始經歷聖靈充滿、說方言、行神醫等事,吸引大量年輕人參加聚會;人數由立會時的125人增加到700人;會友平均年齡是19歲,到83年為21歲。82年5月改名為葡萄園基督徒團契;85年人數增到5000千人,另有120個分會;按Barrett估計,約有二千萬第三波基督徒。此葡萄園運動的另一領導人是C. Peter Wagner。他們不欲被稱為靈恩派,John White認為靈恩派常給人缺乏智慧及神學反省的印象。魏格納的解釋是,他們要經歷聖靈的能力,在醫病、趕鬼、說預言,和在不影響現有之事奉下,參與其他聖靈恩賜的彰顯。韋約翰的解釋是昧於第二波的神學作品,他的解釋與第一、二波的特徵不能分開來。故第三波是只有時間上的不同,沒有內容上的分別。即使魏格納在上述文章列出五點被視為第三波的特徵,在第二波不屬極端的作品仍然可以找得出來。

 90年代出現第四波,這一波的浪潮,仍然由第三波運動主要人物,來帶領整個神學理念和行為,不同的是加入神學理念的新元素、新解釋以致在事工推動上有新取向,並加入了新的群體。人數增長很快。David Barrett編World Christian Encyclopedia, 2001的統計:1987年靈恩派有二億四千七百萬人,而2000年是七億七千萬人(David Barrett,Todd M Johnson編World Christian Trends AD30-AD2000, William Carey, 2001)。

 B. Harvard神學院教授Harvey Cox 觀察五旬節派與靈恩派,把百年來全球性聖靈運動現象,分為三層面的結構:

  1. 狂喜性的言語(說方言或有關言辭的型態)。

  2. 神秘性的虔誠(魂遊象外、異象、異夢、靈舞、醫治或其他種的宗教經驗)。

  3. 千禧年的熱情(啟示主義和末世論的導向)

  C. Jacquet 編Yearbook of American and Canadian churches 把靈恩分成三派:

  1. Holiness-Pentecostal: 基督徒三階段經驗論為轉變,聖潔,靈 洗:Apostolic Faith, Church of God, Church of God (Cleveland, Tenn.), Church of God in Christ, Church of God in Christ, Church of God in Christ--International,  Church of God of prophecy, Church of God of the Mountain Assembly, Congregational Church of God, Original Church of God, Pentecostal Fire-Baptist Church Inc.,  International, Pentecostal holiness Church, United Holy Church of America.

  2. Baptistic-Pentecostal: 基督徒二階段經驗論為轉變,靈洗:Assemblies of God, Elim, Bible Church of Christ Inc., Elim fellowship, International Full Gospel Assemblies, International Assemblies of God, International Church of the Foursquare Gospel, Open Bible Standard Churches, Pentecostal Church of God.  

  3. Oneness Pentecostal: 否認三一論,耶穌就是神 (Jesus Christ alone is God):Apostolic Overcoming Holy Church of God, Apostolic Faith Mission Church of God, Bible Way Church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World Wide Inc.  International United Pentecostal Church。

 Unitarian只承認有上帝。批評者認為靈恩派三一論則是:聖靈,聖靈,聖靈。吳祖光《出軌的靈恩運動》列舉了多倫多的祝福、錫安教會賣雙氧水、1995潤八月血洗台灣等假預言對教會和信徒 造成很大的傷害。假借神醫之名,欺世盜名,甚至犯罪危害社會。評者認為靈恩派強調的權能與世人追逐的權力,在本質和影響上頗有相近之處,反而與十字架藉捨己來彰顯的大能較不相干。真實的信仰是需要聖經及神學作導航,不斷提出批評、自省和校正,才不至於迷失。

 

                                                                                    教派發展圖

 

Campbell/Stone tradition 教派又稱「基督使徒教會」Christian Churches (Disciples of Christ) USA是美國產生的教派,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