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園的比喻   太 19:27- 20:16,、(可10:28-31、路18:28-30)

6/17/2009

一、前言

少年財主(太 19:16-22)離開後,耶穌對學生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有錢人要成為天國的子民多難哪!我再告訴你們,有錢人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比駱駝穿過針眼還要困難!」門徒聽見這話,十分驚訝,就問:「這樣說來,有誰能得救呢?耶穌注視著他們,說:「人是不能,但在上帝,事事都能。」(19: 23-26)」

vv. 27-30:然後彼得開口說:「你看,我們已經撇下一切來跟從你了,我們將得到甚麼呢?」得到 (cf. 5:12、46;6:1-18;10:41-42;20:1-16)。少年官無法放棄財富獲得永生,彼得以為他和其他門徒比少年官好,肯定自己會得救,他就追問耶穌,將來會得到什麼?

耶穌給他們兩個應許,一個警告。

兩個應許:

  1. 將來耶穌再臨時,凡是與基督一同爭戰的,一定要與祂一同得勝,凡背十字架的,一定會戴上冠冕,也就是得到永生的保證。

  2. 今世的應許,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兄弟姊妹、父母親,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這個應許是指在基督裡的團契,從古至今,有很多基督徒為信仰付出代價的,主應許在基督的團契中有百倍的補償。基督徒所得到的,要比他捨棄的多得多;這個得到不是指新的物質上的產業,而是與上帝與兄姊之間一種新的團契。跟隨基督的人雖然為信仰犧牲親情,得不到親人的接納,耶穌承諾將在基督裡的教會得到更多的愛和關懷。而失去土地或房屋的,也要擁有更多的房屋和土地,因為教會的兄姊願意分享他們的財富。

一個警告:審判(林前6:2-3;啟20:4)。

最後耶穌說最後的審判將會出人意外,因是上帝看見人的內心。祂警告彼得要隨時留意,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在世界上卑微的人,將來可能在天上為大;在世上為大的,在將來的世界中可能成為卑微。因此不要中斷與神的關係,緊緊的跟隨主,乃是得救的最好途徑。

這個比喻是耶穌許多的比喻中最困難的一個,從現代人的觀點來說,園主與工人的爭執,好像雇工的抗議更有理 ,因為不同工卻同酬,對多做工的工人不公平。耶穌藉著這個困難的比喻,告訴我們一個天國恩典運作的奧秘,以及事奉的真正含義。這是現代人最難以明瞭,卻又最需要認識的關於恩典的真理。

研讀這段經文不可忽略上下文的關係,耶穌之所以舉這個葡萄園的比喻,是針對彼得的問題:「我們已經撇下一切來跟從你了,我們將得到甚麼呢?」耶穌肯定地做了三點的答覆(馬太19:28-30)後,又說:「但是,有許多在先的,將要居後,居後的,將要在先。」於是引出了20章的葡萄園比喻。

二、結構:

葡萄園的比喻

第一節一開始,便用「因為」來承接上文;第十六節,又用 「這樣」來做比喻的結語,這是整個比喻及其解釋的結構,文體上自成一組。

19:30 「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一個命題

20:1 「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用整個比喻來詳細解釋為甚麼會這樣

景一 v.1 早上

景二 v. 8 下午

v.2首先

v.9最後

v. 6-7最後

v.10首先 ;11-15 反應

20:16 「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同一句話,變成了結論。

Harrish分成三景:vv. 1-7 雇工、vv. 8-12 付款、 vv. 13-15 抗議(ICC p. 66)。

Hoppe指出此結構可和路15: 11-32浪子的比喻比較。

葡萄園的比喻

浪子的比喻

慷慨雇主(a)、首先雇工(b)、最後雇工(c)

慷慨父親(a)、浪子(b)、兄長(c)

1. 對最後的雇工慷慨  

2. 首先的雇工抱怨 

3. 慷慨的雇主為慷慨辯護   

對浪子慷慨

兄長抱怨慷慨的父親

為慷慨辯護

三、解釋:

vv. 1-8 這比喻提及六個時間,除了最後一個「晚上」是發工資的時間外(見利19:13,申24:14-15),其他都是工作時間,這五個時間分別是清早六時、上午九時(巳初)、中午十二時(午正),下午三時(申初)及五時(酉初),葡萄園主人隨時在招募工人,可見葡萄園非常需要人手。

合和本聖經和猶太人時間的換算:十二個時辰

子:午夜十一點~清晨一點

丑:清晨一點~三點

寅:清晨三點~五點

卯:清晨五點~早上七點

辰:上午七點~九點

巳:上午九點~十一點

午:中午十一點~下午一點

未:下午一點~三點

申:下午三點~五點

酉:下午五點~晚上七點

戌:晚上七點~九點

亥:晚上九點~十一點

巴勒斯坦的葡萄採收期大約只有9月中到9月底10多天而已,在雨季(10月初)之前沒有收割完的葡萄,被雨水淋過後,就會腐爛。為了在下雨前搶收果實,葡萄園主會盡力增加人手。

vv. 9-12 晚上工作完畢,所有工人,不論受雇時間的長短,大家都得到一錢銀子( a denarius),即一般工人一天的工資。這個比喻的難解之處是:不管工時多少,園主所給的工價全部都一樣。不同工卻同酬,引起最早入園的工人的抗議,問題是園主並沒有虧負他們,因為工價是雙方在一開始就議定的。

園主去勞工市場找雇工,有些人一早就再等,等到日落,因此有人十二點仍然等,下午三點也一樣。所以當園主五點鐘去找工人,仍以一天工錢聘請,難怪他們會覺得是恩典。否則他們找不到工作,便空手回家,一家大小要忍飢餓上床,實在糟糕。

vv. 13-16 這是整個比喻的關鍵所在。

第一批進葡萄園工作的人並沒有吃虧。這些工人能被選上得以工作,完全是恩典,這是整個比喻的關鍵。忘記了這一點,只是斤斤計較要得到什麼報償時,就無法明白這比喻的要領。第一批進入葡萄園工作的人,是代表第一批蒙恩被揀選上、有幸為主作工的人。他們被揀選完全是神的恩典,不是因為他們的條件。他們也根本不能做任何事來使自己當選。這批葡萄園工人的問題是,身在恩典中不知感恩。而那些最後才進 入葡萄園的人,雖然只剩下一個小時的工時,他們抓到機會就歡歡喜喜進去工作,正因為他們知道感恩,反倒得到了最好的。這就是在後的要在前了。

耶穌一方面是對門徒和對猶太人提出警告:

這十二個門徒是第一批進入天國的人。但耶穌說:跟著會有第二批、第三批‥‥進來,甚至到最後一個鐘頭,仍然有最後一批人會被呼召進來!對主來說,所有的人都是寶貴的,無論是第一批,還是最後一批,耶穌都深愛他們,都會給他們「一錢銀子」的。Beasley-Murray 指出工資一塊錢象徵永生(ICC, p. 68)。信徒只要信就得永生。歷代釋經家如:Jerome, Jerome, Chrysostom, Gregory the Great 以年齡或信主之先後為例 (引ICC, p. 67),說明無論早信或晚信皆得永生。因此耶穌警告門徒:你們這第一批進來的門徒,要警醒了。你們要在恩典中長進,否則在前的就要落後了!

Gundry認為這個比喻也是對整個猶太民族講的。猶太民族最早被上帝揀選,但他們卻自栩為神的選民而自高自大,看不起外那人。所以保羅說,你們是真橄欖樹卻不結果子,神要把你們砍下來,身為野橄欖樹的外邦人卻被接上。被接上的野橄欖枝,也要在恩典中長進,否則會如同猶太人一般從恩典的地位被折斷下來!

結論:

這個比喻的中心信息是:神對人的恩典,是出人意表的,上帝是最仁慈、慷慨的老闆,不在乎人是否值得,這一切都出於神的愛,這就是恩典。無論是什麼時候進入葡萄園,工資一樣表明服事主所得的恩典都是一樣的。天國事奉原則並不是信主愈久,事奉愈久,領的就愈多。無論是第一批的門徒,還是今天的信徒,我們能進入神的國,不是我們配不配,而是神的恩典。這就是葡萄園比喻對恩典的解釋,關於恩典運作的原則。在後的要在前,晚信主的人若是存感恩、謙卑的心事奉,強過信主多年的妒嫉、驕傲、自以為是的老基督徒。

問題:

1. 園主是掌權者,他有權力決定發放多少薪水。早就進入葡萄園的工人感覺上好像比較吃虧,早一點信主的人和晚一點信的,結果真的都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