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詩94首

首 頁

音樂園地


生  平

聖詩27首

聖詩94首

聖詩101首

聖詩223首

聖詩339首

聖詩389首

韓德爾創作的聖詩

韓德爾神劇: 彌賽亞


新聖詩

聖詩1-100首

聖詩101-200首

聖詩201-400首

聖詩401-523首

台、英語聖詩譜

 

普天同慶主臨世界

Joy to the World, the Lord is Come   Listen  

聖詩94首之作者瓦茲 (Watts. Isaac ,1674-1748)是英國最有名的詩人,被尊稱為英國聖詩之父,他精通英語、希臘文,拉丁文,法文與希伯來文,瓦茲完成學院教育[1] 後便閉門在家寫作聖詩,1702年被任命為倫敦公理會馬可堂 (Mark Lane Chapel, Congregational) 牧師,1712年瓦茲擔任亞布尼爵士(Sir Thomas Abney) 私人牧師及孩子的家教,1739年罹患麻痺症,九年後去世,享年74歲。 

瓦茲一生共寫600多首聖詩,聖詩94首歌詞源自詩篇98篇.原收在瓦茲的詩集"大衛的詩篇" (Psalms of David. imitated in the language of the New Testament)。原詩分為兩段,聖詩採用其中的第二段,主 (Lord) 詩篇作者稱的耶和華,瓦茲將之改成彌賽亞。聖詩收錄有瓦茲作詞的第27首 "上帝做阮代代幫助"、第109首 "傷心思念我,主流血"、第115首 "我心仰望十字寶架"、第188首 "凡若日光所照的位"、第254首 "我認救主無驚見誚"、第356首 "聖徒多多天堂居起" 等七首。

曲調 "Antioch" 是由梅生 (Lowell Mason, 1792-1872) 改編自韓德爾的彌賽亞(Arr. from Handel's Messiah by Lowell Mason) ,但是卻無法在彌賽亞中找到此曲,據威爾生 (John Wilson) 的考據[2],此詩於1833年首先出現在霍克斯 (Thomas Hawkes) 編的英國衛理公會聖詩 (Collection of Tunes),曲調為 COMFORT,唯歌詞用衛斯理 (Charles Wesley, 1707-1788)的作品。威爾生發現此聖詩前面的和弦與彌賽亞第三十三樂章  "城門,當舉起您的頭" (Lift up your heads, O ye gates) 的前面和弦相同。

譜例一:彌賽亞第三十三樂章 (新版三十樂章)

在1835年左右賀福 (William Holford) 所編在倫敦出版的 "聖詩集", (Voce di Melodia) 也有Comfort 這首聖詩,這首聖詩前面四小節和彌賽亞第三十三樂章" 城門,當舉起您的頭" 很像。此外,威爾生也指出這首經過修改的聖詩中段很後彌賽亞第二樂章 "安慰我的百姓" (Comfort ye)[3]

譜例二:彌賽亞第二樂章(新版一樂章)

這也就是聖詩指南認定梅生自彌賽亞第三十三樂章和第二樂章的原困,但 Mailyn Kay stulken 指出此詩由彌賽亞第十七首" 在至高之處榮燿歸於上帝 (Glory to God)" 和第二首所組成[4]

譜例三:彌賽亞第十七樂章 (新版十五章)

1837年梅生"應景詩篇" (Occasional Psalm and Tunes) 中 Antioch曲調乃是採用瓦茲的 "歡喜救主臨到世間",因其宣稱改編自韓德爾的彌賽曲,所以很快成為最受歡迎的的聖誕歌,至於曲調為何取名安提阿 (Antioch)?Robert Guy McOutcharn 以為梅生從聖經裡隨便挑一個名字,通常他喜歡舊約的名字,這是他少數有名的新約曲調[5],此曲調在英國亦名COMFORT,由於被認為取材自彌賽亞故曲調也稱為 MESSIAH, 音樂學者對此曲調的作者是韓德爾的說法多不贊同,普魯特 (Ebenezer Prout) 指出此曲調離韓德爾的精神巳遠"[6]

梅生於1792年一月八日出生於麻省波斯頓南方二十哩的梅非 (Medfield),梅生1805年參加歌唱學校 (Singing School),1808年任教會詩班及鎮樂隊指揮、1812年梅生寫其第一首作品讚美詩"就任" (Ordination) 1813年梅生搬到喬治亞州的沙凡納 (Savanna)[7],並設立歌唱學校,1815年任沙凡納獨立長老教會聖歌隊指揮及管風琴師 1817年梅生在亞伯 (Frederick L. Abel) 門下學和聲和作曲,同年九月梅生和葛果理小姐 (Abigail Gregory) 結婚。1819年梅生任職沙凡納銀行,1824年創作第一首聖詩"天下遍遍各邦國" (Missionary Hymn, 聖詩203首)不久完成 "我心仰望十字寶架" (Hamburg, 聖詩115首)等。

1872年梅生遷回波斯頓,馬上被選為"波斯頓韓德爾和海頓協會" (Handel and Haydn Society in Boston) 的會長。並在漢諾威街教會 (Hanover Street Church) 任音樂監督,此後梅生便以音樂為專業,1836年在安多佛神學院 (Andover Theological Seminary) 開辦音樂課程。1837年到歐洲旅行,足跡遍及英國、德國、瑞士、法國等.最後由英國返回紐約而結束歐洲之旅。1832年梅生在公立學校教授音樂。1854年任教於紐約協合神學院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New York) 1872年在紐澤西橘市 (Orange, NJ) 去世,享年80 歲。

梅生的家人將他的藏書送給耶魯大學圖書館,1985年哈佛大學教授沃夫 (Christoph Wolff) 在這些資料中發現巴哈未發表的管風琴聖詩 (Organ Chorales from the Neumeister Collection Yale University Manuscription LM 4708) 作品編號 BWV 1090-1120,梅生的作品很多,分為編著[8]、聖詩、世俗歌曲,兒童詩歌,音樂與教育論著[9]。據他的孫子亨利 (Henry Lowell Mason) 統計梅生創作及改編的聖詩共有1697首之多,梅生總會出版的 "聖詩" 選錄其聖詩共 17 首,梅生今被稱為 "美國新教音樂之父”[10]

:

[1] 英國聖公會之大學不接受別教派之學生,因此 Isaac Watts 讀非英國國教徒所辦之大學Nonconformist Academy at Stoke Newington。

[2] "The Evolution of the Tune Antioch" 刊於 The Hymn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Bulletin (Jan. 1986)" 引自 Raymond F. Glover 編 "The Hymnal 1982 Companion, v.2",(Church Hymnal Corp. 1994) 100首 (按:此書沒用頁數而用首數以示區分)。

[3] 曲調又稱為 COMFORT 的原因。

[4] 見 Hymnal companion to the Lutheran book of Worship, p.141 又 H.L. Mason, "Hymn-tunes of Lowell Mason, p.65 也註明改編自彌賽亞中的 (Glory to God)。

[5] Hymn Tune Names: Their Sources and Significance, (N.Y. Abingdon,1957), p.42。

[6] William J. Reynold, Companion to Baptist Hymnal, p.128.

[7]本文梅生的生平參考 Lowell Mason:His life and Works, 但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V.11, p.748 及 Marilyn Kay Stulken" Hymnal Companion to the Lutheran Book of Worship",p.404 認為梅生1812年搬到沙凡納。

[8]梅生和 Abel合編的 (The Boston Handel and Haydn Society Collection of Church Music) 為代表。

[9] 他介紹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奇 (Johann H.Pestalozzi,1746-1827)的理論到美國。

[10] Henry L. Mason,"Hymn-tune of Lowell Mason: A Bibliography", p. X一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