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爾頌共寫五首交響曲[1]。第一號C小調 op. 11完成於1824年。1840年他為慶祝顧騰堡發明印刷術四百
週年寫
Festgesang[2]
及第二號「頌讚交響曲」降B大調
op.52,其第三號「蘇格蘭交響曲」a小調
op. 56 完成於1842年。1833年作第四號「義大利交響曲」A大調
op. 90。第五號「宗教改革交響曲」D大調
Op. 107 乃1830年為「奧斯堡信仰告白(Augsburg
Confession)」300週年而作,海頓和貝多芬的交響曲是按寫作次序排列,而孟德爾頌交響曲的編號是按出版的次序排列。由於他一直想再修改義大利交響曲,所以到他去世之後,於1851年才被出版編為第四號交響曲。孟德爾頌一直不太滿意「宗教改革交響曲」,
所以沒出版,等到第四號交響曲出版後17年後才忖梓
,稱為第五號交響曲。
孟德爾頌的交響曲共用三首聖詩曲調:聖詩(Seng-si)73首「今阮慼謝上帝(NUN DANKET)」,聖詩320首,「上帝是咱安全要塞(EIN
FESTE BURG)」,聖詩519首「阿們頌
(DRESDEN AMEN)」分別介紹如下:
孟德爾頌稱第二「頌讚交響曲」為「交響清唱曲」(Symphony-Cantata)。因其模仿貝多芬的「合唱交響曲」。計有管絃
樂三個樂章;聲樂七個樂章:合唱、女高音二重唱/第一女高音、第二女高音、女高音與男高音二重唱、男、女高音獨唱。1840年在萊比錫湯馬士大教堂由孟德爾頌指揮五百人演出
。聖詩73首「今阮感謝上帝」,作曲家和詩人的生平事蹟「巴哈與聖詩(8)」[3]。孟德爾頌用這首聖詩在他的「頌讚交響曲」的第八樂章。這首曲調先以聖詠的形式出現,然後以聖詠幻想曲的型式處理。
第五號「宗教改革交響曲」,因為使用路德的聖詩320首「上帝是咱安全要塞」而得名。早在1724年以前[4]巴哈即用這首聖詩寫清唱曲第80號(BWV80)在宗教改革紀念日演唱.除此之外.這首交響曲還使用了聖詩519首「德勒斯登阿們」。阿們原為希伯來敬拜時所用.通常用於結束祈禱,意為誠心所願,基督徙沿習用之,中世紀以來廣泛為教曾合唱曲所使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於1965年決意將阿們用於每首聖詩(Seng-si)
的結束,現代出版的聖詩有不用阿們的趨勢,1985年版新聖詩已不再用阿們於聖詩的結尾[5]。
「德勒斯登阿們」的作曲者可能是瑙曼[6](Johann
Gottlieb Naumann, 1741
-1801)。為德勒斯登宮廷教會禮拜結束時用,最先出現於吉陶聖詩」Zittau
Choir Book,後來廣為路德宗於禮拜中所用。瑙曼出生於德勒斯登附近的小村莊Blasewitz,他先在德勒斯登十宇架學校
(Kreuzschule )接受音樂啟蒙教育,1757年他受教於義大利帕度亞(Padua)
的塔提尼
(Giuseppe Tartini, 1692-1770)門下,1762年受教於波隆那
(Bolgna) 的馬提尼
(Giovanni Battista Martini,17O6-1784),1764年於維也納的哈斯(Johann
Adolph Hasse,1699-1783)的門下,1764年經由哈斯的推薦擔任德勒斯登宮廷教會作曲家和指揮家。1786年被聘為德勒斯登教會終身職指揮(Oberkapellmeister
)。他的聲樂作品包括:神劇、彌撒、清唱曲、歌曲、歌劇:器樂作品含交響曲、鋼琴協奏曲。室內樂、奏鳴曲等
。
盂德爾頌運用「德勒斯登阿們」於第五號「宗教改革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導奏(Introduction)和再現部。後來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 1883)在他的樂劇「帕西法
(Parsifal)也使用了「德勒斯登阿們」當聖杯(Holy
Grail)的主導動機(Leitmotiv)
[7]。宗教改革交響曲,第四樂章應用EIN
FESTE BURG曲調2次,起初以G大調聖詩呈現然後轉為D大調6/8拍子以奏鳴曲式及聖詠幻想曲形式處理,有關作曲者及詩人請見
"巴哈與聖詩
(四 )[8]或「上帝是咱安全要塞」[9]。雖然第五交響曲不是孟德爾頌最傑出的作品,卻最能表露出他虔誠的信仰。
孟德爾頌交響曲全集CD有五種錄音。Abadon 指揮London
PO, (4CD/DGG 415353,高價位)附三首序曲,Dohnanyi指揮
Vienna PO (3CD London 421769平價),Karajan指揮
Berlin PO (3CD/DGG
429664平價)Masur指揮Leipzig
Gewandhaus OrCh. (4CD/TELDEC 71104,
附兩首鋼琴協奏曲,平價),SawallisCh指揮New
PO(3CD/PHI-432598平價)。
盂德爾頌鋼琴前奏與複格第一號(Prelude
& Fugue,Op.35,
no.1)尾奏的低音部引用聖詩320首的後半段營造一個不尋常的終止。孟德爾頌鋼琴曲前奏與複恪全集六首CD: Bourges-Maunoury
(ADDA 590108),Schic
(Solstice 77), Jones (Nimbus 5071)。另只選鋼琴曲前奏與複格第一號的CD有:Perahia
(SONY 37838), Pimer (Calig 50854)。
[1]
孟德爾頌在十二歲到十四歲期間寫了十二首絃樂交響曲
(Twelve sinfonias for Strings; 另有第十三號只有一個樂章,是他向車爾特(Zelter)學交響曲寫作時的作品。
[2]
見孟德爾頌與聖詩 (二
).教曾公報2182,2183期,1993年12月26曰到1994年1月2日。
[4] Christoph
Wolff 等著「New
Grove Bach Fomily」,p. 182;
W. Giles Whittaker「The
Cantatas of Johann Sebastian Bach」,v. 2,
p. 738認為首演在1744年 ,Walcolm
Boyd,「Bach」
p. 235 把首演定於1724年10月31日。
[5]
「新聖詩」p. 3
列出兩點不再用阿們的理由。見Erik
Routley, 「Church
Music & the Christian Faith」,pp. 96-99
(Agape,1978)。參見柯玲真「談
美國長老教會的聖詩」,教曾公報2090期1992年3月22日。駱維道牧師亦曾在教會公報發表有關「阿們
」的文章。
[6]
聖詩指南如 : Ferd
D. Gealy 等著,「Companion
to the Hymnal (1970), p.141. J. Irving Erickson
著,「Sing It
Again : A Handbook on the Covenant Hymnal (1985)」,p. 229.
Jere V. Adams 等編著,「Handbook
to the Baptist Hymnal (1992) 」,p.92.
Carlton R. Young 著
,「Companion
to the United Methodist Hymnal (1993)」p. 582,LindaJo
H. Mckim 著,「The
Presbyterian Hymnal Companion (1993)」,p. 581
用「may
或
probably」為瑙曼所作。而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
的 Naumann
款目並無「Dresden
Amen」之記載。
[7]
白遼士(Hector
Berlioz.1803-1869)在幻想交響曲用固定樂思(Idee
fixe)是主導動機的前身。伏左根(H.
Von Wolzogen)是華格納的朋友,他把「主導動機」定義為「音樂的動機
」( Musical
motive)於華恪納後期的樂劇用來指特定的人物、情景、理念等。
[8]
教會公報 2071
期,1991年11月10日。
[9]
教會公報 1864
期,1987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