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宗教音樂 | 聖 詩 | 教會節期聖詩 | 巴哈與聖詩 | 韓德爾與聖詩 | 孟德爾頌與聖詩 | 布拉姆斯與聖詩 | 普賽爾與聖詩 | 文集 | 古典音樂

首 頁

音樂園地


生  平

聖詩27首

聖詩94首

聖詩101首

聖詩223首

聖詩339首

聖詩389首

韓德爾創作的聖詩

韓德爾神劇: 彌賽亞


新聖詩

聖詩1-100首

聖詩101-200首

聖詩201-400首

聖詩401-523首

台、英語聖詩譜

 

一六八五年是音樂史上劃時代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有三位著名的音樂家出生,史卡拉弟 (Domenico Scarlatti, 1685-1757)出生於十月二十六日,巴哈(Johann SebastianBach, 1685-I750)出生於三月二十一日,韓德爾(George Frederic Handel, 1685-1759)則是三位當中最年長的一位,出生於二月二十三日[1]。韓德爾生前即享有盛名,據托維(Donald Francis Tovey)估計他的作品數約為巴哈與貝多芬的總和,但卻只靠彌賽亞揚名於世[2]

Domenico Scarlatti Johann Sebastian Bach George Frederic Handel

韓德爾生於德國的哈勒(Halle),父親是外科醫生兼理髮師,雖家中都沒有音樂淵源韓德爾從小即顯對音樂十分感興趣,但父親卻希望他學法律。曼瓦林牧師(Rev. John Mainwaring. 1724-1807)的著書中[3]。有韓德爾童年學音樂的軼事,謂韓德爾從小就愛彈琴,老韓德爾卻不准他學琴,因此他常利用深夜偷偷躲到閣樓上練琴。有名的葛羅夫音樂大辭典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1980)的主Stanley Sadie 指出這記載不可靠,因為十七世紀德國房子不可能有那麼好的隔音設備。Sadie 認為韓德爾可能自教會接觸到音樂[4],曼瓦林記韓德爾七歲那年[5],有一次老韓德爾坐馬車要去見薩克斯公爵 (Duke of Saxe- Weiseenfels),他跟在馬車後面跑。等父親發現他時已太晚,所以只好帶他同行。在公爵的鼓勵下,韓德爾演奏管風琴,並大獲公爵讚賞,公爵也力勸老韓德爾讓韓德爾學音樂。由此故事看出韓德爾的確熱愛音樂。

韓德爾在 Liebfrau 教堂管風琴師柴考 (Friedrich Wilhelm Zachow, 1663-17I2) 門下學作曲、風琴、大鍵琴、小提琴和雙簧管。1705年進哈勒大學唸法律,1703年他前往漢堡尋求發展,遇到馬提生 (Johann Matheson, 1681-1764),八月兩人結伴前往盧比克 (Luebeck) 拜見聖馬利教堂管風琴家巴士德胡 (Dietrich Buxtehude, 1637-1707)。巴氏擬定找繼承者,條件之一是娶他女兒為妾。但為韓德爾所拒,韓德爾在漢堡期間作"約翰受難曲"和第一部歌劇 "阿蜜拉" (Almira)。 1701年至1710年,韓德爾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羅馬、威尼斯和佛羅倫斯諸城停留。以致他有機會遇到科瑞里 (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巴斯昆尼 (Bernardo Pasquini, 1637-1710) 和史卡拉第父子 (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 Demenico Scarlatti) 等義大利音樂大師,在義大利期間,他用現學的技巧寫了一些歌劇,義大利清唱劇和拉丁教會音樂。1710年六月韓德爾回到漢諾瓦宮廷 (Hanover Coour)任樂長。同年韓德爾去倫敦,1711年他的的歌劇林納多 (Rinaldo) 在倫敦上演,後他又回到漢諾瓦去。1712年韓德爾再度到倫敦並歸化英國籍,他成為倫敦最成功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韓德爾一生創作四十多首歌劇,可惜其中有些已經遺失,因著倫敦歌劇逐漸式微,韓德爾一度破產,其後他把精力放在神劇寫作。1740年,彌賽亞在都柏林首演成功後,他更專心於神劇的創作,海頓(Joseph Haydn,1732-1809)、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1809-1947) 的神劇都多少承襲彌賽亞的形式。1751年,韓德爾的視力開始惡化,1753年便完全失明,眼科醫生約翰泰勒為之手術結果失敗。恰巧巴哈亦失明也由泰勒手術同樣失敗。1759年四月六曰,韓德爾於倫敦逝世,享年七十四歲,安葬於西敏寺。

韓德爾的作品有器樂和聲樂兩大類:器樂作品有協奏曲、管弦樂組曲,例如有名的水上音樂和皇家煙火組曲、奏鳴曲、三重奏鳴曲和大鍵琴組曲等。聲樂分為世俗音樂和宗教音樂兩大類,世俗音樂以歌 劇為最重要,另有義大利清唱曲、英文和德文歌曲等。宗教音樂以神劇最為重要,另有拉丁教會音樂、英文讚美詩 (Anthems)、路德教會音樂等.唯其德國教會音樂今已失傳,音樂史上作曲家全集首次整理出版的榮幸由韓德爾取得.1787年至1797年最先由阿諾(Samuel Arnold) 主編.可惜沒成功。半世紀之後 (1844-1858),由倫敦韓德爾協會(Handel Society in London) 16巨冊的韓德爾作品集完成出版,1858年德國韓德爾學者 Friedrich Chrysander 主編的版本,到1902年才全部完成,由德國韓德爾協會 (Handel-Gesellschaft) 出版,簡稱 HG,1966年Gregg 出版社印製縮小版,成為通行的"韓德爾全集",由於HG之編輯時代,音樂學者考據作品真實性 (authenticity) 的訓練尚未萌芽,所以很多作品的正確性受到質疑。1955年哈勒韓德爾協會編輯由 Barenreiter 出版的新韓德爾全集 (Hallische Handel Ausgabe),簡稱 HHA。1978年巴塞 (Bernd Baselt) 編的"韓德爾手冊" (Handel-Hand-buch) 是HHA的補編.全書共五冊,第一冊為歌劇作品索引,第二冊為宗教音樂和世俗作品索引,第二冊為器樂作品索引,第四冊為韓德爾文獻.第五冊為書目。現行韓德爾作品編號有兩種:一種寫 Op.,另--種寫HWV,乃韓德爾作品索引編號(Handel Werk-Ver-zeichnis) 的簡寫,韓德爾大協奏曲,HG的編號為 op. 6, no.5,新版編號為 HWV323同一作品不同版本也出現不同的面貌。"彌賽亞"為例,HG版本金曲有五十三樂章,HHA版本只有四十七樂章[6]

:

 [1] "Christopher Hogwood "Handel" ( London:Thames & Hudson, 1984)中提及西敏寺紀念碑把韓德爾的出生年誤為1684年,p.II。

[2]見Christopher Hogwood "Handel",p.7.韓德爾生前即成國際知名的音樂家,浪漫派以後逐漸被忽視,Tovey為30年代的英國音樂學者。晚近巴洛克音樂有復甦的趨勢,其實韓德爾的神劇、讚美詩、歌劇和管絃樂作品還是音樂會很受歡迎的曲目.唯彌賽亞最為人熟知。

[3] Memoirs of the Life of the Late George Frederi cHandel, London:1760,1964,1967 再版,曼瓦林的韓德爾的資料主要得自韓德爾晚年的好友兼書記及學生史密斯(John Christopher Smith, 17I2-1795)。音樂學者如: Stanley Sadie 認為曼瓦林的 "韓德爾傳" 和記錄有出入,Winton Dear為該書年代不可靠,Christopher Hogwood 則直接指出書中年代錯誤。

[4] Stanley Sadie. Handel, (London: John Calder, 1962),P.8。

[5] 此年代有多起爭論:Hogwood 認為在韓德爾十一歲的事件,Sadie推定為八到十一歲之間,Young則以為發生在韓德爾七歲或八歲時。

[6]有關韓德爾全集、版本.作品表見 Mary Ann Parker-Hale 著G.F. Handel: A Guide to Research (Garland,1988),pp.103-125,最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