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音樂園地


韻文聖詩手冊

從加爾文五百週年談起

巴哈聖詩曲目

耶魯梅生手稿

1999聖詩週年大事紀

2009聖詩週年大事紀

研究巴哈重要書目I

  研究巴哈重要書目 II

教會音樂:聖乎?俗乎?

含淚帶笑譜出的安魂曲

古典聖樂導論


宗教音樂

認識聖詩

新聖詩

聖詩1-100首

聖詩101-200首

聖詩300-600首

台、英語聖詩譜

 

1999年聖詩週年大事紀

當全球基督徒熱烈慶祝聖詩之父瓦茲誕生325週年之際,台灣的基督徒何時才能擁有我們自己的聖詩週年慶呢?  

一、前言

週年慶對西方文化來說是很重要及有意義的文化指標。西方人平常就比東方人有浪漫氣息,對於生日、結婚週年、受洗日或情人節等週年慶都會邀請親友一同慶祝。每年美國、加拿大聖詩協會在十月出版的(聖詩季刊)中會刊出次年有關的聖詩週年大事紀 (Hymnic Anniversaries)。今年由費伯特 (Mark Alan Filbert) 執筆,他在教會擔任管風琴師,並在芝加哥路德會神學院任教。每個教派所重視的年份不同,如: 美國信義教會較看重524年,因為在475年前路德和他的追隨者出版三種聖詩本。美國聯合衛理公會則偏重於查理衛斯理出版的詩集 (Hymns and Sacred Poems,1749) 出版250週年。以下僅將聖詩有關之週年介紹於下。

二、749年:大馬色的約翰 (John of Damascus) 去世1250週年<聖詩131首>

約翰是聖詩131首之作詞者。根據大部分的聖詩指南認為他於780年左右去世[1]。我們的聖詩和有些文獻則認為他的生卒年不詳,只記載是第八世紀[2]

約翰約於700年出生於敘利亞的大馬色(今大馬士革)。受教於西西里僧侶科斯馬斯 (Cosmas)。他 曾任大馬色回教國王的首席顧問。最後他自耶路撒冷附近的馬撒巴修道院 (Mar Saba) 退休。他在修道院期間致力於編輯大部頭的科學哲學與神學選集。他最後的著作是有關希臘音樂與聖詩,因此約翰對東方音樂與聖詩很有貢獻。教宗葛麗果一世(Pope Gregory I or Gregory the Great , 540 – 604))則整合流傳於教會及民間的宗教歌曲,隨著教會勢力的擴展,將之傳播歐陸,葛利果聖歌逐漸定型成為西歐最為盛行的宗教儀式和聖歌。

約翰也是希臘教會崇拜正典 (canon) 之制定者。內容包括八或九首詩歌,每首數節。在他的正典當中,以黃金正典(Golden  Canon)最為有名,其中復活節正典,被視為現存最華麗的希臘聖詩。聖詩131首是復活節正典之第一首聖詩。

曲調 LANCASHIRE 為英格蘭的地名,為作曲家史馬特任職之地。聖詩作曲者史馬特 (Henry T. Smart)1812年生於倫敦,父親是小提琴家、音樂出版商及管弦樂隊指揮。他的啟蒙師為其父親,起初學法律,之後放棄改學音樂,自修成為管風琴師,之後琴藝精湛成為各教會之管風琴師。先後在蘭開夏 Blackburn 教會(1831-1836);倫敦聖菲利浦教會(1838-1839);老街路加教會  (1844-1864);倫敦聖潘克拉斯教會 (1865-1869)等教會任管風琴師。1865年眼睛瞎 了,但他仍繼續彈奏管風琴,由女兒把他的作曲記錄下來,他後來成為蘇格蘭和英格蘭設計管風琴的權威及安裝顧問。他設計的管風琴有格拉斯哥的聖安得烈廳、里茲的市政廳 等地。他的作品以管風琴曲和教會音樂為主,出版品有 Collection of Sacred Music(1863)和 Chora1 Book (1865),編有 Psalms and Hymns for Divine Worship (1867) 和 The Presbyterian Hymnal of the United Presbyterian Church of Scotland (1875)。

三、1524年:三本基督教聖詩出版475週年

馬丁路德於1523年寫第一首聖詩,路德一生共寫37首聖詩,其中23首完成於1523-24年。1524年路德會出版第一本詩集 "八首基督徒之歌" (Etiich Christliche Lieder),又名 Achtliedcrbuch (Book of Eight Songs),在紐倫堡由 Jobst Gutknecht 出版[3],這本詩集雖只有八首,但其中四首為路德的作品 ,三首由 Speratus 所寫,另一首作者不詳。以路德的 NUN FREUT EUCH (聖詩163首) 最為有名。Mattheus Maler 於 Erfurt 出版 Erfurer Enchiridion,共收有 25首聖詩及15個旋律。這些聖詩旋律都是無伴奏的,為家庭和教會所用,路德有時亦用它來教導教區學童。這本聖詩集我們的聖詩沒收錄,但其中的待降節聖詩 (Nur komm de rheiden Heiland)[4]非常有名。

Geistliche Gesangk Buchleyn (Chorgesangbuch) 由路德的音樂助理 Johann Walther 所編,這是第一本有四部之聖詩,總共32首。其中的 Nun bitten wir den heiligen Geist 是我們的聖詩217首。

四、1549年:公禱書出版及Sternhold 逝世450週年

1.          公禱書

亨利八世於1534年由 天主教分離自創聖公會,由於分離的原因政治性高於教義性,所以在禮儀方面並沒大幅度的改變。但禮儀中的拉丁文有被英文取代的趨勢,到1549年愛德華六世頒佈 "單一法案"後才告確定,宣佈禮儀都按公禱書規定實施。公禱書音樂包含三大部分聖餐、晨禱、晚禱。聖餐音樂包括:祈憐經 (Kyrie)、信經、聖哉經和榮耀經。晨禱包括五首頌歌 (Canticlc):詩篇95篇(Venite)、讚美頌(Te Deum)[5]、祝福經 (Benedictus)、祝福頌 (Benedicite)、詩篇100篇 (Jubilate Deo)。晚禱含四首頌歌:尊主頌(Magnificat,路一:46-55)、西面頌 (Nunc dimittis,路二:29-32、詩篇98 (Cantate Domino)、詩篇67 (Deus Misereatur)1549年版的公禱書原無音樂,至1550年莫貝克 (John Merbecke, c1510-1595)才加入音樂(Book of Common Prayer Noted),到此音樂才告完成。

克蘭馬 (Thomas Cranmer, 1489-1556) 是第一位坎特伯里大主教,世界聖公會的領袖。他出生於諾漢丁郡的阿撒頓 (Asacton),從劍橋大學畢業後被派任神學公共審查員之一。1529年他任職於亨利八世手下,當亨利八世要和皇后凱薩琳 (Catherine of Aragon) 離婚時遭教廷駁回,克蘭馬建議國王提到大學辯論,在那期間,他給予許多有利的裁決。

1533年克蘭馬被封為坎特伯里大主教,成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領袖 (Act of Supremacy),幫助亨利八世。按照亨利八世的意思,克蘭馬成為他兒子愛德華六世的攝政王,在愛德華六世在位期間,克蘭馬完成許多禮儀的改革。

信奉天主教的瑪利女王於1553年就位。克蘭馬和其他新教領袖被下監於倫敦塔。554年他們被移往牛津監獄,並被控訴為異端。克蘭馬變得很虛弱,以致簽署廢除坎特伯里大主教,並服從教宗之權柄 ,兩天以後被處死。

2.          Thomas Sternhold (?-1549)

1549年史坦厚出版19首韻文詩篇 (Certayne Psalmes, chose out of Psalter of David and drawe into English Metre by Thomas Sternhold, grome of ye kynge's Maiesties roobes),同年史坦厚 和哈金斯共同出版44首韻文詩篇 (All Such Psalmes of David as T. Sternhold, late grome of ye kynge's Maiestie's Roobes,did in his lyfe tyme drawe into English Metre),這兩本詩篇都沒音樂。1556年在日內瓦出版第一版安格魯日內瓦詩篇 (Anglo Genevan Psalter),用史坦厚 和哈金斯的韻文詩篇和音樂。1561年戴約翰 (John Day) 出版所有 史坦厚 和哈金斯詩篇,加上曲調。1562年史坦厚 和哈金斯的全部150首韻文詩篇 (Whole book of PsaIms Collected into English Metre) 和65首曲調出版,此版又稱為標準版。

1563年之後 Day (1563)、Damon (1579)、Cosyn & Este (1592)[6]、Barley (1599)、Ravenscroft (1621)  [7]和 Playford(1671)[8]等作曲者 ,為史坦厚 和哈金斯韻文詩篇出版曲調本。

1696年泰德(Nahum Tate, 1652-1715)和(Nicholas Brady, 1659-1726)出版的韻文詩篇,由英王威廉三世(William III) 欽定出版, 稱為新版(New  Version),而史坦厚 和哈金斯版稱為舊版 (Old Version)。聖詩第2首 (OLD 44TH)、34首和1508首(OLD 100TH)、44首(OLD 124TH)、353首(OLD 112TH)的曲調即選自舊版。而新版的聖詩比較少被引用。

五、1599年,天主教詩集& Nicolai詩集出版400週年<聖詩66首>

  1. Alte Catholische Geistliche Kirchengesang

舊版天主教聖詩集 (Alte catholische Geistliche Kirchengesang),1599年於德國科隆出版,它的底本起源於迪爾 (Trier) 卡特爾聖阿班修道院 (St. Alban's Carthusian)。新聖詩第一冊16首由普來托里士改編的"偉大能力的奇妙"(ES IST EIN ROS)[9]出自此詩集。

聖詩66首"萬物相與聚集歡喜"則出自另--本 1623年科隆出版的聖詩集,Ausserlesene Catholische Geistliche Kirchengesang。聖詩第五首OMNI DIE選自 D. G. Corner (1587-1648) 編輯的Gross Catholisch Gesangbuch (1631)。

  1. Freden-Spiegel des enigen Lebens

尼可萊(Phillip NicoIai 1556-1608:生於威達克的孟葛林豪生,是路德會牧師之子。他於1575年進入艾福大學(Erfurt)唸書,次年轉入威登堡大學,於1579年畢業。1583年他在孟葛林豪生 (Mengehringhausen)封牧並任父親的助理牧師,後來擔任海德克路德會牧師,由於議會受天主教會信徒控制,以致教會事工很難發展,但1586年西班牙部隊到達海德克 (Heidecke)以後,尼可萊才搬到尼德偉敦根(NiedeWildungen)。1586年他成為威達克的瑪格麗莎女爵(Magaretha)的主任牧師及孩子恩特斯 (Wihelm Ernst)的家教。女爵屬加爾文教派,在這個職位上因為聖餐的觀點和加爾文教義不合,並參加協同書 (Book of Concord)之聲明。尼可萊於1594年被威登堡大學冊封為榮譽博士。1596年去西發里亞的溫那城 (Unna),捲入路德教派和加爾文主義之爭論。不久西班牙部隊來到溫那,他又被迫離開安那。1601年他就任漢堡聖凱撒琳教堂牧師直到1608年他去世為止,享年52歲。

尼可萊於1599年出版(永生之鏡的喜悅)詩集,內含兩首重要聖詩,這兩首聖詩歌詞和旋律都由他創作。"主若晨星遍照全地" (Wie Schoen Leuchtet)又稱為聖詩之后(Queen of Chorales)。 "主若晨星遍照全地"曲調取自德文首行,收於新聖詩23首,歌詞依據詩篇45篇所寫。原詩有七節,尼可萊用離合詩體(acrostic)來處理,它把七節中的每一節的第一個字母取出,分別為W、E、G、U、H、Z,是Wilhclm Ernst,GraI und Herr zu Waldeck的簡寫,意思為恩特斯威達克公爵和貴族。這首聖詩在短時間之內成為德國人喜愛之聖詩,常在各種場合吟唱,尤其喜歡在婚禮中使用,但現代出版的聖詩都把它用於每年一月六日主顯節。早期巴洛克作曲家很喜歡此聖詩,如謝德 (Samuel Scheldt, 1587-1654)、普來托里土(Michael Praetorius, 1571-1621)、巴士德胡(Dietrich Buxtehude,1637-1707)、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用於未完成神劇基督 (Christus) 中。巴哈引用此曲調八次,並用此聖詩當主要題材貫穿Cantata, no.1。

"聖民速醒,長夜快盡" (Wachet auf, ruft uns die Stimme)又稱為聖詩之王(King of  Chorales)。"聖民速醒,長夜快盡" 曲調取自德文首行,曲調可能是流行於十六世紀之旋律。歌詞取材自馬太25:1-13;啟19:6-9,21:21;林前2:9;以西結3:17;以賽亞5:8。這首聖詩採反離合詩體 (Reversed Acrostic)來處理,它把三節中的每一節的第一個字母取出,分別為W、Z、G,是 Graf zu:Waldeck的簡寫,意思為威達克公爵。恩特斯於1598年9月死於杜賓根,享年十五歲 。溫那城於1597年至1958年傳染瘟疫死了很多人,此段期間全城一千三百人死亡,因此他領悟死亡就是到天堂,就是到永生之地,於是他在這段時期寫這首永生之詩。1599年出版永生之鏡的喜悅 (Freden-Spiegel des enigen Lebens)詩集,他在序言中說:「若上帝要召我離開世間,我將很平安喜樂的離去,若上帝要我與患難的人留在世間,我將會探訪患瘟疫的病人。」Bach取之用於其Cantata no. 140當中,他又用此旋律改編成 Schuebler 管風琴聖詠曲第一號BWV645。孟德爾頌則取之用於他的神劇聖保羅兩次 no. 1 & no. l6。

六、1674年,密爾頓"願大家讚美上帝"、克勞斯曼 "主的愛疼許大"375週年<聖詩57首>

1.     密爾頓:聖詩57首 "願大家讚美上帝"

根據1623年出版的密爾頓傳記中,Warton Mitford 的記載,"願大家讚美上帝"(Let us with a glad some mind)是密爾頓十五歲的作品[10]。這首詩 是根據詩篇136篇寫的釋義詩,當時他 就讀倫敦的聖保羅中學,此首聖詩原有24節。首次 見於1645年出版的 Poems in English and Latin 詩集中。

John Milton (1608-1674) 是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以外英國最有名的詩人,也是十七世紀英國最偉大之詩人。密爾頓於1608年於倫敦出生,起先在聖保羅學校唸書。1632年劍橋大學之基督學院 (Christ College) 畢業,精通希臘文,希伯來文,拉丁文及多種當時歐洲語言,之後在父親 Horton 的住宅中住六年,並先後完成 II PenserosoL'AllegroComusLycidas 等作品。他是克倫威爾 (Oliver Cromwell, 1599-1658) 革命的熱心支持者,並任職外交工作,1649年他為英國政府翻譯外交文件。1653年失明,他仍然 繼續為英國政府工作,直到1659年克倫威爾 去世為止。1661年克倫威爾的遺體被復辟的查理二世下令掘開。在其屍受問吊和車裂之刑後,遺體被遺棄於坑中。受殘害的頭顱在西敏寺梟首示眾至1685年。密爾頓因其詩人的光環才免於上斷頭台之刑。

他的成名作是失樂園 (Paradise Lost1677),之後又於1671年完成樂園復得 (Paradise Regained) 和參孫 (Samson Agonistcs)。嚴格而言他並不能稱為聖詩詩人,因為他只寫了十九首釋義詩篇,而且大多數並不為大眾所熟悉。他對聖詩最大的貢獻是他影響瓦茲(Isaac Watts1674-1748,聖詩2794115254首之作者) 和衛斯理 (Charles Wesley1707-1788,聖詩82246251首之作者)

曲調CRESSBROOK是傑克森 (Robert Jackson1842-1914) 所寫,1842年出生於英國蘭開夏的奧漢(Oldham, Lancashire),畢業於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後 ,任倫敦聖馬可教堂管風琴師,後來也擔任伯明罕 Halle 交響樂團樂師。1868年接 任父親工作48年之職位奧漢聖彼得教堂管風琴師 ,直到 1914 年去世為止 共46年。他們父子兩人為聖彼得教堂擔任管風琴師將近一世紀,是無以倫比的記錄。

2.     克勞斯曼: 聖詩116首 "主的愛疼許大”

克勞斯曼 (Samuel Crossman, 1624-1684) 生平不詳,直到1720年 A. Wood 之 Athenae Oxonienses 出版之後才有他的生平資料。他 於劍橋大學畢業後,在必斯妥大教堂 (The Cathedral Church of Bristol) 就任牧師,本為聖公會牧師,後來支持清教徒而辭去聖公會牧師之職務,但後來又在聖公會復職,被任命為國王之牧師。1684年去世享年59歲,葬於 Bristol 大教堂 墓地。

他除了出版講章以外,也寫了一些詩集,是第一位不用詩篇作為依據的的英國聖詩詩人。這首聖詩選自他1664年出版的九首詩集 (The Young Man's Meditation) 當中。這本詩集出版以後並沒受到重視,1863年由 D. Sedgwick 再版以後才受重視。1868年被選入Anglican Hymn Book。 Kristen L. Forman 認為歌詞中的 Love Unknown 出自 George Herbert 之詩[11]

曲調 LAWES PSALM XLVII (LAWES PSALM 67)出自英國作曲家勞斯(Henry Lawes,1596 -1662) 的詩篇 六十七篇之曲調。1596年勞斯出生於 Wiltshire 的 Dinton,他是早期英國巴洛克時期作曲家、歌唱家和音樂老師。他的作品包括四百首歌曲,二十首讚美詩,其中最有名的是加冕頌讚曲 (Coronation Anthem for King Charles II, 1660) 為查理二世加冕而作,此外他還為杉帝 (George Sandy) 的兩本詩篇集 (Paraphrase upon the Divine Poems : Psalms,1638 和 Psalms put into Musick for Three Voices,1648) 作曲。他曾與弟弟威廉 (William Lawes,1602-1645) 於倫敦共同出版聖詩曲調。他的曲調經二十世紀英國作曲家佛漢威廉士 (Ralph Vaughan-William, 1872-1958) 選錄五首於其所編的 The English Hymnal (1906年)中,以後才廣為世人所喜愛。他是第一個使用小節線來加強力度及應用韻律區分旋律的音樂家[12]

他早期為(布利基瓦特)Bridgewater 公爵女兒的音樂老師。後來專業從事聲樂教學。於1631年任職於英國國王查理一世 (Charles I) 皇家教堂之聖餐助祭、樂師、會計。後來因為克倫威爾在位而失去職位,到王權復興英王查理二世就任以後,才又恢復官位。他於1634年曾為密爾頓的劇本 Comus 作曲,為此密爾頓寫114行詩題名 "To Mr. H. Lawes on His Aires"。1662年逝世於倫敦,享年66歲,死後葬於西敏寺教堂內墓園中。


[1] Julian, John, Dictionary of Hymnology, v.1, p. 603 ; Forbis, Wesley L., Handbook to the Baptist   Hymnal, p. 374; Schoenhals, Lawrence R., Companion to Hymns, p. 144。

[2] 聖詩 31首; Moffatt, James, Handbook to the Church Hymary(Rev. ed. With Supplement),

p.387。

[3] 這本詩集書名頁題為Wittenberg,其實是Nueremberg 出版。

[4]見拙者 "巴哈與聖詩",pp. 121-22。

[5]見聖詩517首。

[6]聖詩87首作曲者。

[7]聖詩39、304、314首作曲者。

[8]聖詩503首作曲者。

[9]見使者第62期,1987年3月。 pp.46-47

[10] Ryden, E. E., The Story of Christian Hymnody,p. 257記載為其十六歲之作品。

[11] Forman, Kristen L., The New Century Hymnal Companion; A Guide to the Hymns, p. 322。

[12] James Moffat, Handbook to the Church Hymnary , p.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