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督的心為心

9-28-08
辛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經文: 羅馬書 8:6-11 RR27(PS130), SS51(E13), 160(E62),    

我在牧會時都按照教會曆來安排講章,這種安排講道的方式叫經課(lectionary)或稱三代經文講章,因為它是三年一輪。第一年福音書以馬太福音為主,之後分別為馬可,路加福音。通常每週經課有四段經文,分別為:舊約、詩篇、福音書和書信。其中詩篇大多用來當啟應文,一般天主教,聖公會或路德會等禮儀教派多以福音書作為講章的經文。教會曆每年由待降節開始,然後是聖誕節、主顯節期、大齋節期、受難週、復活節期、聖神降臨節期或稱三一主日。有些節期是固定的,如:聖誕節,有些節期卻是浮動的,如:復活節。因此每年的復活節日期都不同,因此大齋節期也有先有後,大齋節是復活節扣除禮拜天往前算40天大齋節期的第一天是聖灰節,今年由於復活節較早3月23日,往前推算聖灰節(Ash Wednesday)是二月六日。今天是三一第20主日,新約經文是腓立比2:1-13,因此我就以以基督的心為心為題和大家一起勉勵。
腓立比教會除了是保羅設立的第一間教會,和保羅的關係也相當親密,保羅想到腓立比教會時就感謝神,且歡喜地為他們祈求(1:3-4),在傳音的事工上,腓立比教會長期支持保羅(4:10),而保羅也只接受該教會的經濟支援(4:15、16),保羅說,腓立比是他的喜樂,他的冠冕(4:1)。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就沒有問題,因為(4:2-3) 他提到有兩位姊妹不和。其實只要有人的地方,難免會有爭端,包括教會也是一樣。使徒信經說:『聖徒相通,罪得赦免』,聖徒相通是兄弟姊妹如肢體般地相交通,罪得赦免是指信徒在主裡展現出另一種不同的生命,是一個新的創造。所以不同的意見,在基督疼的裡面,更加能顯出教會的活潑和多元化。此外保羅勉勵信徒要有共同的目標,同樣的愛心,相同的情感,和一致的想法(v.2)。
腓立比教會的危機是分裂。當信徒堅持高舉自己的信仰理念時,便很容易落入各持己見,互不相容的險境。對事工越熱心,磨擦的機會也就越大。保羅在v.3-4指出:自私自利、貪圖虛名是造成分裂的原因。解決之道是要彼此謙讓,體貼他人,看別人比自己高明。有些人熱中於聲望的追求,希望得到別人的愛慕和尊敬,還有別人的阿諛奉承。但基督徒要學習內斂,隱藏自己,而不是炫耀自己。行善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稱讚,而是要把榮耀歸給在天上的父。所以長老宗創始人加爾文去世時吩咐人不要在他墓碑上刻名字,只要在墓碑上面刻三個拉丁文: Soli Deo Gloria (only the glory of God)意思是「只為榮耀上帝」。今天我們到日內瓦看不到宏偉的加爾文紀念墓園。只看到日內瓦四改革者的紀念公園,建於1909-1917年間,這也不是加爾文之原意。音樂之父巴哈喜歡在他完成的樂譜上寫下SDG,就是Soli Deo Gloria的縮寫,巴哈擔任萊比錫聖湯瑪士教堂樂長27年間,起初五年專心致意為每一個禮拜日和宗教節慶作了約三百首的清唱劇、管風琴曲、受難曲、神劇等,他藉著作曲体會耶穌的愛並分享上帝的榮耀。雖然他在生之年,並沒有獲得世界級的掌聲,然而300多年來他的音樂激發了人類心靈深處的感動。巴哈的一生叫我們深思,上帝看重的是,我們如何在生活中歡歡喜喜的分享祂的榮耀。
談到分裂,我想在北美的教會體會更是深刻。北美的台灣教會不曾經歷過分裂的屈指可數,做為一個重生的基督徒,我們是那個環節出了問題呢?我認識兩個人,其中一個在台灣當牧師,他很能欣賞別人的優點,尤其是那些不受歡迎的人,他能從他們的缺點當中看到好的一面,常常用台語說:lam lam馬也有一步that,意思說:世人認為沒有用的馬,有時也會有好的表現。他鼓勵這些人,進而成為他們的好朋友。我認識另外一個會友,她受很高的教育,自視甚高,在教會事奉,多選擇教導人或能彰顯自己才華的角色。由於自我優越感作祟,他打從心底鄙視他人,她表面上非常虔誠,勤讀聖經,時時尋求上帝的旨意。若有人意見與他不同,就是魔鬼在動工。這種人就是犯了屬靈的驕傲。想想看,為什我們身邊那麼多不滿的事情,是不是自傲心態在作祟呢?自傲的人,缺乏包容性,才會看別人都不順眼。自我中心的人,會產生淘汰別人的念頭,這種人只幫助與他同類的,並設法把非我族類擠出局外。因此屬靈的驕傲比任何肉體的罪都來得嚴重。耶穌一再譴責法利賽人,不是因為他們不夠虔誠,而是他們在不自覺中流露出屬靈的優越感,這種表現就是出於驕傲,驕傲是撒但利用來攻擊人最凶狠武器,它的可怕不是驕傲本身,而是在於有了驕傲,就不自知的還以為自己非常屬靈。所以所箴言第六章說:耶和華所恨惡的有七件事。其中祂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傲慢的眼睛。
V.6-11是我最喜歡的經文之一。保羅在這裡提出謙虛是治理傲慢的最好方法,這段經文生動地刻畫出耶穌神性和人性合一的生命,謙虛在耶穌時代的希臘文化是懦弱的表現,而非美德,而這個謙卑的德行使耶穌將祂自己的神性放置一旁,在市井人群當中活出祂的靈命,祂向瀕臨貧病飢餓邊緣者動慈心,撫摸痲瘋病患,親近卑微者,為門徒洗腳,教導「誰要居首,誰就得作你們的奴僕。」(太20:27),最後甚至服從父的旨意死在十字架上,設下謙卑的模範。當一個教會在爭執應該不應該接納邊緣人時,這教會就有問題。有一間教會一位長老他是政府內閣員,在教會常常服事會友。教會兄弟姊妹知道他是內閣官員都不好意思。這位長老努力推行社區宣教事工,也大力主張接納邊緣人士,會友們雖然心裡不贊成,卻也很難出言反對。有一主日,一位滿身惡臭的流浪漢走進來禮拜,他原本坐在最後排,但是附近人都掩鼻,避之惟恐不及,他只好往前坐,最後走到這位長老旁邊,他伸手拉住他說:兄弟,坐我旁邊。他的舉動,感動了教會兄姐,不但這位弟兄因此認識了基督,會友們也開始逐漸接納邊緣人。幾年後那個教會成為增長很快的教會。保羅說,謙卑是信仰的基礎,如果我們在上帝面前能全然謙卑的話,就會知道我們在神面前乏善可陳,並以完成祂的旨意為樂,然而今天這種信仰特質卻鮮見於教會內。當世人都以表現力量、知識、權勢為榮時,謙卑的基督徒在那裡?馬丁路德曾說:一位婢女的掃地服事比一位牧師的講道更能得到上帝的悅納。作為耶穌基督的追隨者,保羅呼籲我們要學習耶穌道成肉身服侍人的榜樣,與人和諧相處,把爭吵擱置一旁;摒棄個人的野心、驕傲和謀取名位的慾望;在我們所處的環境內格守本分,心存謙卑,作光作鹽把基督的馨香之氣表現出來,使人心得以更新,如此才能吸引更多人歸主。
二十世紀英國著名的文學家也是神學家C.S. Lewis曾說過:驕傲是最大的罪,當我們看到耶穌如何面對生活的困境,看祂怎樣愛門徒,作罪人的朋友,如何做一個為羊捨命的好牧人,又如何的順服上帝。我們知道靠自己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保羅說只有分享基督的靈,學習祂的謙卑,體貼基督的心思才可以改變我們。換言之,就是要倒空自我,用心去體會,去實踐他曾經做過和要我們做的,同時信徒之間也要彼此作榜樣,彼此勉勵,那麼天堂也離我們也不遠了。盼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學耶穌基督立下的完美榜樣,成為他所喜愛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