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Tallis是英國都鐸(Tudor)時期作曲家。都鐸王朝從1485-1603年統治者包含Henry
VII(1485-1509在位),Henry VIII(1509-47在位),Edward VI(1547-53),Mary I(
1553-58),Elizabeth I(1558-1603)。Elizabeth 去世,由於她沒有結婚所以沒有子嗣,而由James I
繼任改為司徒亞特王朝(Stuart)而結束都鐸王朝。亨利八世曾做禮儀改革,韻律詩篇也從此時期開始,據考證英國聖詩在1559年以後才開始在禮拜中使用[i]。
都鐸音樂是英國音樂的黃金時期[ii],都鐸教會音樂也被稱為英國國教音樂的黃金時期[iii]。名家如雲,為後期英國音樂所不能比擬的。在Percy
Carter Buck (1871-1947), Edmund Horace Followes (1870-1951)和Richard
Runciman Terry (1865 -1938)等五人所編的Tudor Church Music[iv]中選有九位都鐸音樂家全集:Hugh
Aston, (c1485-1558), John Taverner, (c1490 -1545), Thomas Tallis
(c1505-1585, 聖詩4, 369, 502首作曲者), John Merbecke (c1510-c1585, 聖詩495, 504,
505, 506首作曲者), Osbert Parsley (1511-85), Robert White (c1635-1623),
William Byrd (1543-1623), Thomas Tomkins (1576-1656), Orlando Gibson
(1583- 1625, 聖詩28, 316首作曲者)等人之作品。
1962年英國Steiner & Bell 出版社出版的
Early English Church Music 至去年為止共出版46冊,補篇兩冊。有些合集是 15th. century Liturgical
Music, Early Tudor Masses, 和 Early Tudor Magnificats, 及 Early Tudor Organ
Music外,個人專輯除上述作曲家外尚有:Robert Fayrfax (1464-1521), Nicholas Ludford (c1490-
1557), Christopher Tye (c1497?/ 1505/8-1572? 聖詩31, 87首作曲者), Osbert Parsley
(1511- 1585), John Shepherd (c1515- 1559/60), William Mundy (c1530- 1591),
Robert Parsons (c1535- 1571/2), Robert White (1538-1574), Thomas Morley
(1557/58?-1602), William Leighton (d. c1616), Nathaniel Giles (1558-1633),
Richard Dering (c1580-1630), Robert Ramsey (享有盛名期間fl.1610-1644)。
亨利八世原是忠誠的天主教徒,為了要和安布林 (Anne
Boeleyn, 1507-1536, 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母親)結婚向教宗克利門七世(Clement VII,
1523-1534在位)陳琴要和皇后凱撒琳(Catherine OF Aragon,
1485-1536)離婚,而遭到教宗反對,份而於1634年宣布:
1. 教宗之權不及英格蘭。
2. 英國國教(Church of
England; Episcopal Church;台灣稱為聖公會) 從教廷分出,英國國王是英國國教最高領袖。
自此英國國教從羅馬天主教脫離。亨利八世原來想在英國國教維持天主教教義,但由於英國已深受新教之影響,這個想法不能實現。同樣的理念也無法在英國國教音樂中呈現。英國國教乃興起讚美詩
(anthem)取代經文歌
(motet)。讚美詩源於經文歌而發展自成一支,使用英文歌詞取代原有的拉丁文歌詞,惟拉丁教會音樂亦在英國通行。如:Thomas Tallis,
Christoph Tye和 William Byrd 同時寫經文歌和讚美詩。讚美詩自 Tye, Tallis 和 White
等人開始創作全部為合唱曲的讚美詩稱為全讚美詩(full anthem)。Byrd 在讚美詩當中加上獨唱曲稱唯獨唱讚美詩(verse
anthem)。布勞(John Blow, 1649-1708) 和他的學生浦賽爾 (Henry Purcell,
1659-1695)加上樂器間奏曲。18世紀以來讚美詩的作曲家有韓德爾 (George Frederic Handel, 1685-1759),
撒母耳衛理(Samuel Wesley, 1810-1876, 聖詩165, 259, 268, 336首作曲者),
20世紀有佛漢威廉士(Ralph Vaughan-Williams, 1872-1958, 聖詩160, 334B首作曲者)和布利頓
(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等。
在1540年英國教會音樂新、舊教並無明顯界限。很多作曲家雖然她們採用英文歌詞但仍留在舊教陣營中,甚至英國國教再鋰一中也拉丁和英文並用。英國國教禮儀改革是漸進的,1544年坎特布里大主教克蘭馬
(Thomas Cranmer, 1489-1556) 頒行英文連禱文(English Litany; Great
Litany)。1549年克蘭馬頒行公禱書 (Book of Common Prayer),公禱書並無音樂,1550年由莫別克(John
Merbecke, c1510-c1585, 聖詩495, 504, 505, 506首作曲者)譜曲定名含樂譜公禱書 (Book of Common
Prayer Noted)。英國國教的禮儀根源於天主教的彌撒、日課經(Offices) 。1559年英國國教彌撒只用垂憐經(Kyrie)和信經
(Credo);特別彌撒 (Occasional Service) 用聖哉經 (Santus)。日課經包括:聖母颂讚曲(magnificat)、感恩曲
(Te Deum)和西面頌 (Nunc Dimittis)等沿用至今。
當14世紀末道15世紀歐洲大陸作曲者都開始轉向世俗音樂發展時,都鐸作曲者仍堅守教會音樂崗位對於各種教會音樂的創作不遺餘力。對後來英國音樂有很大的影響。可惜英國自巴洛克以後就沒有出現世界極大師,要到20世紀艾爾嘉,佛漢威廉士再從振聲威。
Tallis
被稱為英國教會音樂之父,原來是天主教作曲家,1534年Henry
VIII創立聖公會之後,開始創作屬於聖公會的讚美詩(anthem),也寫一些聖詩。在Early English Church Music, V.
13 Tallis English Sacred Music中收錄有 Tunes For Archbishop Parker's Psalter
共有9首聖詩,以第三、第八和第九最有名。英國音樂家Ralph Vaughan-Williams (1872- 1958
聖詩160、295、334A作曲者)將第三曲的旋律改成著名的管絃樂幻想曲(Fantasia on a Theme by Thomas Tallis),第八曲「The
Tallis' Canon」canon(卡農)就是輪唱,是早期複音音樂之始祖。Homer
Ulrich在他的音樂欣賞一書把此曲稱為規律旋律,意思是此曲從頭到尾都是四分音符,在音樂史上極少見。第九曲是聖詩第4首,曲調名為Tallis'
Ordinal。
歌詞是坎恩(Ken Thomas
1637-1711)英國聖公會主教所寫,他是英國主教中聲譽最高者,曾擔任國王查理二世的牧師,正直諫言很得國王歡心。但繼任者James
II無此雅量,把他拘禁於倫敦塔,1691年被革主教職。後來Ann女王就任,1703年女王的牧師去世,她要恢復坎恩的主教職,但被他婉拒。1721年詩集出版。
[i]
Nicholas Temperly, The Tunes of Congregational Song in Britain from
the Reformation to 1750, from Raymond F. Glover, from The Hymnal 1982
Companion, v. 1, p. 349。
[ii]
Henry Raynor, Music in England, p. 43。
[iii]
Iain Fenlon編,The Renaissance: From 1470s to The End of The 16th
century, p. 305。(選自Craig Monson 寫的Elizabethan London一文)。
[iv]
Tudor Church Music, 10 vol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23-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