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馬太福音書
7:24-27
RR3(PS8),SS164(E654),452(E16),508(E190)
(台語版)
護教學一直是教會史發展中很重要的一環,早在二世紀就有護教士游斯丁為初代基督教會辯論,中世紀教會設立異端裁判所,為的是維護正統信仰,這種做法在早期教會為了抵擋異端,原是無可厚非。但是有時做得過份,成為打擊異己的工具。如:威克里夫(Wicliff)、胡斯(Hus)等這些改革者都被處死。到了20世紀中業神學院還有護教學課程,但到了後期以後很多主流神學院不再教授護教學,開始重視宗教對談
(dialogue),甚至不同宗教還可事工合作。上帝是至高無上的根本不需人為祂護教。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曾經寫一本書上帝死了。我在高中時我們班上有一位無神論者,每次都拿這本書來嘲笑我說:你們的上帝已經死了!那時我不曉得如何回答。但尼采死了一百多年了,上帝不但沒死,基督教和猶太教之人口佔全世界人口的40%。可惜很多基要派還是在做護教工作,比如:反墮胎團體,到墮胎診所殺死醫師,他們認定自己是公義與道德的守護神,凡意見與他們相左的都應當剷除,這等於是拿聖經來壓死人。
有一個國王,他喜歡穿漂亮的衣服,甚至付很高的代價,請全國最優秀的裁縫師為他縫製新衣。兩騙子到城裡來,他們誇口可以織出最華麗的布,縫出最美的衣服,且不聰明的人看不見這特別的衣服。國王聽了之後心動,馬上付一大筆錢,請這兩個騙子到王宮來做衣服。兩個騙子每天裝模作樣的工作,其實織布機上什麼都沒有。國王派忠實的臣去看新衣的進度,臣看到空的紡織機,可是為了怕被人說他不聰明,只好假裝誇著說:「美極了!」衣服終於做好了,國王根本什麼都看不見,可是大臣不停地讚美,國王也不敢說實話,只有讓那兩個人幫他把衣服穿上,到大街遊行。有一個小孩說:「國王什麼也沒穿嘛!」這時,所有的人都同聲大笑。這個故事是在戒嚴時期,我們在嘲笑國民黨的故事。因為我們都是拆穿國王「光溜溜」的人。請不要笑,當我們面對聖經的時候,我們也一樣遇到這種困境。聖經是上帝的啟示,通過不同時代,不同作者所寫下來的。每卷書都有寫作者當時的背景和寫作目的。試想若上帝啟示聖經的作者用現在的科學觀來寫,地球繞著太陽轉,不要說寫出來的東西不被當時的人相信,作者反而會被視為異端而被用石頭打死。上帝會做這樣啟示嗎?上帝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不要用自己的想法來看聖經,這樣會陷入斷章取義之危機。何況聖經是一本上帝對人類的拯救史,是寫給每一個時代的人看的。我們應該像保羅專注於耶穌為我們釘十字架為中心來讀聖經。我們要回到作者寫作當時的情景,加入他們的行列,因為我們都陷於相同的人類處境之中。上帝藉著故事、詩歌、箴言、以及奧秘,呼召我們去活在它的事件當中,成為天父世界的一份子。因此信仰的豐富不在於口舌辯論,而是我們如何於信仰中去經驗生命,這本身就是不斷豐盛的過程,只要我們的信仰生命愈豐富就會愈有包容性。
今天的經文是山上寶訓最後的比喻,也是一個總和結論:強調凡信而遵行祂話語的,是將生命建基於磐石上,無論環境如何險惡都會堅強地站立。耶穌以房屋的根基作比喻,清楚告訴我們,信仰是一種實踐,而非紙上談兵。其實法利賽人對聖經是最熟悉的一群人,但耶穌並沒有稱讚他們,反而時時罵他們,為什麼?因為法利賽人只是表面虔誠,自以為是上帝的選民,比一般人更有道德、知識的宗教領袖。當考驗來臨時,其假冒為善的本性便顯露無遺了。耶穌說:「凡聽了我這些話而實行的」,明確地告訴我們如何將生命建造在磐石上:
1.
認真聽:我們跟從耶穌,成為祂的門徒,是要成為祂全時間的學生,而不是旁聽生。全時間的學生與旁聽生的差別在於,旁聽生聽完課可以輕鬆離開,學生則要預備功課、交報告和考試。耶穌說這話的意義也在於此,當初來跟從耶穌的,有不少人是抱著旁聽生的心態,心想拿了利益就走。但是耶穌卻要求學生一定要註冊入學,經歷諸般考試與訓練,才能有所成,單單旁聽是學不成的。因此作為基督徒第一個步驟,就是要知道耶穌在說些甚麼?我們之所以不知道耶穌在說些甚麼,並不是耶穌話沒說清楚,而是我們的主觀意識,遮蓋了祂的教訓,所以我們聽不見。更糟的是我們常常還沒有聽清楚耶穌的話就隨便定人的罪。我們常常會問:到底上帝的旨意是什麼?其實你只要問:在這種情況下耶穌會怎麼做,那就是上帝的旨意了。耶穌所做和教導的都記載聖經裡,我們一定要有讀經,靈修的操練,只要行之以恆,上帝的話就會慢慢在心內成形,然後才有機會聽得見耶穌要我們怎麼做。
2.
要去行:信仰若只有用口說,而沒有實踐,就如同主耶穌在這裡所說的把房子建立在沙上。那種信仰沒有根基,經不起考驗。耶穌在教導時,祂一定以身作則,當祂教導學生要彼此服事,祂就束腰為學生洗腳。當祂教導學生要彼此相愛,祂就愛學生,如為羊捨命的好牧人。從福音書我們看到耶穌就是祂自己道德教訓的具體成就,祂使受教的人深切體會道理的真實和可行。如早年的馬偕等宣教師在台灣建立教會,他們當年種下的種子,今日已經開花結果,他們雖然已經過世,但是他們的影響力仍然在工作,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去年冬天有一位來音樂學院audition的女孩,我們並不認識她,一個牧師的孩子在旅行社工作安排到我家住十天,建議她每天付膳宿10元,我告訴她,我是傳教者不會收她的錢。今年她考上西岸的學校寫一封信來:表達對我們的感恩。 對於我們的照顧感動很多。她說當今實在很少人肯大方的去接受陌生人,由於我們的接待,讓她不管是對主的認同上或是對人的態度上,都有正面的改變,連家人都很驚訝。她說她雖然生長在基督教家庭,成長過程中有許多教會的朋友,從沒有這麼深的感動過,也希望我們能繼續感動,在主下迷途的羔羊 !這就是我們作為主的學生的信息,信仰是活的,是生命的表現,要經過磨練、累積才成為我們的資產。我們不但要效法基督,也要在同信的兄姐之間彼此效法,互動成長。
耶穌的山上寶訓給豐富生命一個矛盾的秘訣,就是在基督裡捨棄愈多生命愈豐富。寶訓也是耶穌門徒的生活原則,其精神在於言行合一。八福是耶穌一生的寫照,祂要我們學祂的榜樣,以簡單的信心來生活,將信仰實踐在生活上,這就是我們信仰的建造的根基。基督徒要不斷追求,除了個人要勤讀聖經,積極追求聖經的真理,教會也要負起教導的功能,幫助信徒建立正確的信仰價值觀,雖然信仰的根基平時看不到,當遇到巨大的變故與逆境時,就可以發揮信仰的力量,幫助我們持守信仰價值,堅持與上帝親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