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與保羅


林皙陽          11-27-05       

一、 前言

使徒行傳提供早期教會史資料。其中前十二章以彼得為主角,其中第七、八章插入司提反和腓利的事蹟;第九章加上保羅的悔改之外,大部分都是彼得為主軸。由第九章、第十三至二八章大多以保羅為主軸。於1:8耶穌說:「聖靈臨到你們的時候,你們會充滿著能力,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和撒馬利亞全境,甚至到天涯海角,為我作見證。」使徒行傳也是基督教的發展史,原來他們並無設立教會的意思,由於猶太人不斷的迫害,基督教才會從猶太教中分離,基督教逐漸形成。

二、初代教會的中心

  1. 耶路撒冷教會:起初教會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由於耶路撒冷教會實施財物公用(共產主義,432),多少受愛色尼人共同生活的影響。但耶穌的門徒中並沒有這種人。後來耶路撒冷教會財務不能支持。原因 有二:1.使徒受迫害,逃離耶路撒冷教會,群龍無首。(121-18)。2. 財物公用:養成人的惰性,坐食山空。因此安提阿教會派保羅和巴拿巴送捐款給耶路撒冷教會(758-601127-30)。

  2. 安提阿教會興起:1. 耶路撒冷教會受迫害,信徒逃難到安提阿(1119)。2. 聖神充滿(1124)。3. 好的領導者 : 根據使徒行傳11:25-26的記載,當巴拿巴在安提阿教會牧會時,因工作上的需要,就到大數去邀請保羅來幫忙1125223,由於兩人的同心同工,教勢發展非常快,從此,信耶穌的人正式被稱為「基督徒」4. 有宣教使命 : 差遣巴拿巴和保羅開始外邦傳道。保羅的三次傳道旅行從安提阿教會開始。他也在那裡成為「希臘化猶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的領袖。以後安提阿教會取代耶路撒冷教會,他們支持保羅的反猶太化政策。     

三、代表人物

初代教會大約有使徒和保羅兩大勢力,而使徒以彼得為首。  

第一部 (1-12) 中心人物 :彼得

第二部 (13-28)中心人物 :保羅

耶路撒冷教會

安提阿教會

章節

教會的拓展

事件

章節

教會的拓展

事件

1-6:7

耶路撒冷

五旬節事件

12:25-15:35

小亞細亞

第一次傳道旅行

耶路撒冷會議

6:8-9:31

猶太全地

撒瑪利亞

司提反事件:迫害的開始,保羅的皈依。

15:36-19:20

歐洲(馬其頓、雅典、哥林多、以弗所)

第二、三次傳道旅行

9:32-12:24

安提阿

哥尼流事件彼得被囚,在希律前受審

19:21-28:31

羅馬,直到地極

保羅被囚

在猶太人前受審

 

彼得 (Peter)

本名西門巴約拿,後被耶穌改稱為磯法。是安得烈的哥哥。彼得原來是性情急躁的漁夫,十二使徒中常常由他帶頭說話。耶穌被補的那夜。彼得用刀砍了大祭司僕人的耳朵。他曾三次不認主,但 是並不影響他受主的重視。耶穌復活後曾三次查問他愛主的心,並三次叮囑他:「餵養我的小羊」。五旬節時,他一躍成爲一百廿人的領袖並公開傳講信息,是教會史上最有活力的一篇講章(徒第二章),感動數千人信主。此後,他不但是使徒當中第一個行神蹟的(徒3:1-4)。耶穌又賜給他傳福音、講道及領袖的魅力。 在使徒行傳第十章,他從神領受了特別的啟示,在異象中領悟到外邦人也是上帝所潔淨的。彼得這次所領受的異象,跟保羅在大馬色所經歷的異象一樣,都是驚天動地的。彼得晚年竭力廣傳福音,據說彼得在羅馬郊外以地下墳場作爲傳道之所。後來羅馬暴君尼祿王,決意毀滅教會,以大火焚城,諉過基督徒,捉拿使徒。彼得被處死前要求說:把我倒釘在十字架上,我的主曾爲我豎在十字架上,我不配像他一樣受死。

保羅 (Paul)

原名掃羅,出生於富有的家庭,他曾受教於當時最著名的拉比迦瑪列門下, 是個謹守律法的法利賽人,他認為律法是得救的唯一途徑。因此以消滅追殺「拿撒勒人的信徒」為己任( 徒8:3;26:9-11)。自從保羅在大馬色的路上與耶穌相遇,之後他的生命有革命性的改變。他變 成忠心的使徒、深奧的神學家、最有說服力的護教者、宣教士,也是教會史上最多才多藝的一個人。

他的傳道工作始於大馬色,以後足迹遍佈小亞細亞,甚至遠及歐洲。他一邊傳福音、一邊建立教會,與他們經常保持聯繫;他所寫的書信,占了新約聖經的五分之一。保羅在基督教早期的宣教工作中起一個重要作用:首先, 教會接納他向外邦人傳福音;第二,羅馬書一至十一章中寫出了他向外邦人傳福音的神學基礎;第三,他是外邦人的使徒,最好的宣教士的模範。

在傳福音的年月中,保羅經歷了疲乏、痛苦、饑渴、寒冷、赤身露體、毆打、監禁、石擊、船壞、海陸的危險。聖經最後記載他囚於羅馬,他以後是否出獄,學者們見解不一。傳說,他是在羅馬城外,俄斯替亞道上被斬決,但其殉難之年已不可考。

歷史學家沙夫認為:保羅的悔改不單是他自己生命史上的轉捩點,更是使徒時代教會的重要紀元,進而影響到整個人類的歷史。這是自五旬節的神蹟以來最具影響力的事件,使基督教得到普世性的勝利。

彼得與保羅的衝突

保羅與教會領袖的衝突,是發生在聚餐時。彼得傳福音的對象是猶太人 ,而保羅是向外邦人傳福音。安提阿教會當時有很多外邦基督徒,不同種族融洽相處,常常在聚會後一起用餐,彼得剛到安提阿時很快就融入教會。後來屈服於雅各派來的權威人士之下,不願再和未受割禮的外邦信徒同桌吃飯,他的行為又影響到其他的希臘化的猶太基督徒。於是保羅公開指責彼得說他犯了明顯的錯誤(加拉太書2:11-13)。幸好彼得被罵了以後,沒有當面跟保羅發難。 使徒行傳的作者也有意試圖要彌補兩人之間的不快及為彼得平反,如第9章記載彼得住在不潔的硝皮匠西門的家裡10 章強調彼得是第一個傳福音給外邦人的使徒,並與外邦吃拜過偶像食物的人共餐。總之,彼得 為了真理、為了傳福音,他的吞忍為初代教會奠定了穩定的局面。

保羅知道除非自己與耶路撒冷保持友好的關係,否則無法有效執行宣教使命。保羅訪問耶路撒冷的目的,是要確保他所帶領的外邦基督徒也應被耶路撒冷所接納,與猶太的基督徒享有同等的地位。耶路撒冷大公會議是討論外邦人要不要行割禮,雖然飯桌風波才剛過,彼得在耶路撒冷大公會議上,還 是公開支持保羅的立場,最後大會批准所有外邦人可以不行割禮。彼得年老的時候,極力推薦保羅,稱保羅為親愛的弟兄,一點也不記恨和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