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詩320首

 

 

首 頁

音樂園地


巴哈導論

巴哈生平 1

巴哈生平 2

巴哈生平 3

巴哈生平 4

巴哈生平 5

巴哈生平 6

巴哈的宗教音樂

巴哈作品簡介

 巴哈作品

待降節聖詩

第四號清唱曲

聖詩27首

聖詩34首

聖詩72首

聖詩73首

聖詩93首

聖詩106首

聖詩110首

聖詩137首

聖詩154首

聖詩157首

聖詩161首

聖詩163首

聖詩184首

聖詩217首

聖詩223首

聖詩258首

聖詩298首

聖詩309首

聖詩320首

聖詩343首

聖詩375首

聖詩376首

聖詩390A首

聖詩508首

新聖詩5首

新聖詩21首

新聖詩26首

新聖詩42首

     帝是咱安全要塞     Listen

A Safe Stronghold Our God is Still

填詞者:Martin Luther, 1483-1546

作曲者:Martin Luther, 1483-1546

1517年10月31日,威登堡(Wittenberg)大學神學教授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將當時教會的弊政寫成95條貼在威登堡教堂大門上,史稱此日為宗教改革紀念日,馬丁路德著作等身,「路德全集」共55大冊,其中第53冊為音樂論著及聖詩創作,路德認為音樂僅次於神學是上帝賜給人類最大的恩賜,因此身為上帝的管家應該創造音樂來感謝及讚美上帝,事實上路德把聖詩視為對上帝信仰的回應,崇拜中的音樂絕對是需要的,他自己除了是神學家外也是有名的音樂家。他對路德派的禮儀有許多修正,他的論著有「有關公共崇拜的規則  (1523)」,「威登堡教會彌撒規則」1523)」,並制訂「德文彌撒(1526)」,他不願與傳統拉丁禮儀分道而馳,因此對於天主教會之彌撒略有刪減,而有些只是前後秩序的變動,仍保有聖服,燭光,聖壇。他將傳統禮儀作部分改變,用德文聖詩代替進堂曲 (Introit),階台經 (Gradual) 和阿利路亞 (Alleluia)除此以外尚有羔羊經(Agnus Dei, 1528),感恩曲(Te Deum, 1529),德文連禱文(The German Litany & Latin Litany Corrected, 1529),聖母讚主曲 (Magnificat, 1533),領主曲(Communion, 1533),榮耀在至高處(Gloria in Excelsis, 1537) 另有一首經文歌(Motet, 1545)。他並為特別禮儀(The Occasionial Services)制訂規則[1]。他寫了37首聖詩,第一首作於1523年,最後一首完成於1543年,大致可分為拉丁聖詩十首,改編早期德國聖詩六首 ,改編拉丁聖詩七首,德文經文聖詩八首,自己創作聖詩六首。這些聖詩中以「上帝是咱安全要塞」最為有名,這首聖詩被譽為比國歌還有力量,還要普遍 。1900年已經有73種語言 ,超過一百種譯本,朱利安 (John Julian)編的「聖詩學辭典」(Dictionary of Hymnology)列出英文譯本有63種,常用的就有18種之多,今日大概有二百種語言版本。

曲調 "EIN FESTE BIRG" 出自德文首行,意為「上帝是咱安全要塞」。關於這首曲調的年代亦有許多說法,有認為在1521年馬丁路德前往渥木斯大會(Worms)時所寫,但一般學者皆認為寫於1527年的可能性較大; 因為這首聖詩對路德而言極重要,若是1521年時所寫,1524年出版的「基督教小詩集」(Etiich Christliche Lieder 或稱 Achtliederbuch) 收錄八首聖詩,其中路德有四首,但並沒有包含這首聖詩。同年由華爾特主編 (Johann Walther, 1496 -1570)出版的「小聖詩集 (Geistliche Gesang Buchlein)包括38首聖詩,其 中有24首是馬丁路德之作品,也沒有這首聖詩。直到1529年克魯西 (Joseph Klug) 的「艾福聖詩手冊」(Erfurt Enchiridon)才有收錄這首聖詩。如果這首詩在1521年即完成,實在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這首詩是根據詩篇46篇寫成的,但因歌詞的雅潔,音韻的和諧,大有青出於藍的情勢。不僅路德愛吟,歷代也有許多人愛吟; 三十年戰爭的大英雄阿多發 (Gustav Adolplus) 將軍在攻打萊比錫之前曾唱此聖詩,振作精神士氣百倍。1989年百萬東德人民在齊聲吟唱「上帝是咱安全要塞」的聲中推倒了柏林圍牆,這些拿著蠟燭的群眾沒有犧牲任何生命,就把政府推翻了。有人 稱頌路德的「至高天我今降臨 (Vom Himmelhoch)」為宗教改革的聖誕歌,那麼「上帝是咱安全要塞」就是宗教改革的馬賽曲了 !

自路德以來,很多音樂家喜歡這個曲調,有改編其和聲,或以此曲調用作聖詠,管風琴曲,交響曲,甚至用於歌劇當中。如:華爾特,歐香德 (Lukas Osiander, 1534-1604),普雷托流士(Michael Praetorius, 1571 -1621),謝恩(Johann Hermann Schein, 1586 - 1630),謝德 (Samuel Scheidt, 1587 -1654),巴士德胡 (Dietrich Buxte-hude, 1637-1707),巴海貝爾 (Johann Pachelbel, 1653-1706),華爾特(Johann Gottfried Walther, 1684-1748) 柯尼希 Johann Balthasar Konig, 1691-1758),道爾 (Johann Friedrich Doles, 1715-1797),馬伯 (Friedrich Wilhelm Marpurg, 1718-1795),麥爾貝亞 (Giacomo Meyerbeer, 179I - 1864),華格納 (RichardWarner, 1813 - 1883),雷格 (Max Reger 1873 -19I6),其他管風琴作曲家所寫的音樂不勝枚舉[2]。孟德爾頌 (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1847)的第五號 D大調 「宗教改革交響曲」(Reformation, op. 107) 第四樂章用這首曲調而得名。巴哈引用這個曲調於他的管風琴上帝是咱安全要塞 (Ein feste Burg ist unser Gott,BWV 720)。 1724年10月31日巴哈寫清唱曲「上帝是咱安全要塞」(Ein feste Burg ist unser Gott, BWV80)作為宗教改革紀念日禮拜使用,這不但是巴哈清唱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宗教音樂的珍品;全曲共分八個樂章,有合唱(Chorus),聖詩 (Chorale),重唱(Ensemble),朗誦調(Recitative),詠嘆調(Aria),巴哈將此曲調用於第一樂章合唱,第二樂章女高音和男低音詠嘆調,第五樂章及終曲的聖詠。


 

台灣教會公報第2071期主後19911110


[1]包括洗禮規則 (The Order of Baptism, 1523),陪餐者的勸誡 (An Exhorration to the Communications, 1525),為牧者的婚禮規則(The Order of Marriage for Common Pastors,1529)等共8種。

[2]  Jean Slater Edson, Organ Preludes, pp. 736-737列舉12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