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的教會 2-7-10

維佳詩台美基督長老教會

經文:腓立比 1:1-4


1我─保羅和提摩太是基督耶穌的僕人。我們寫信給所有住在腓立比的上帝的子民,就是屬於基督耶穌的信徒,以及教會領袖和助手們。2願我們的父上帝和主耶穌基督賜恩典、平安給你們!3每逢想到你們,我就感謝我的上帝,4每次為你們大家禱告都懷著喜樂的心;


保羅的書信分為個人書信和教會書信。教會書信從羅馬書一直到帖撒羅尼迦後書共九部,寫給七間教會,其中除了羅馬和歌羅西教會,其他都是保羅設立的教會,保羅和這些教會都有很深的感情,他藉著寫信回答他們的信仰和屬靈的問題,他們在禮拜時,將保羅書信朗讀給會眾聽。由於這些教會的處境或面對的挑戰極為相似,又同時受到傳統猶太教的逼迫,有關信仰的詮釋,更需要保羅的指示和提醒,因此保羅的書信一直都在教會間傳閱。今天保羅和這些教會的互動,依然為我們的借鏡。

腓立比教會是保羅在歐洲建立的第一間教會。當地人歧視猶太人,因此猶太移民很少。整座城連一座猶太會堂(十個成年猶太男子即可成立會堂)也沒有,只有在城外有一個禱告處。保羅到腓立比傳福音,得到的第一個福音果子是一位販賣高級布料的女商人呂底亞,當她決志受洗後,不但接待保羅宣教團隊入住她家,更支助宣教所需費用,而且不只一次幫助保羅。腓立比教會可以說是保羅的後盾,讓他的宣教可以無後顧之憂。腓立比教會最大的恩賜是很有愛心,除了三番兩次設法資助保羅宣道 (4:15-18),而且超過能力所及募款來幫助耶路撒冷教會 (林後8:1- 5)。

保羅在第二次旅行佈道時設立了哥林多教會,哥林多教會由於地域之便,是一間極為富裕又人才濟濟的教會。可惜複雜的社會環境,使教會日漸世俗化,對保羅也出現雜音,甚至有人毀謗保羅,保羅不得不提出辯護(7:2)。保羅以他一貫的信心與愛心,苦口婆心的寫了四、五封信逐一討論他們的問題,希望他們能追隨基督,將所行歸榮耀與上帝。保羅在信中流露著非常豐富的牧者情懷,他時而溫柔,時而嚴厲,最後為了他們的悔改而喜樂。這份情在牧者與教會之間激盪著,是建立互相尊重、彼此提攜的重要基礎;也是興旺主道的教會應該學習與警惕的。

我在台灣神學院服事的時候,看到許多有使命感的年輕人剛從神學院畢業,因為不容於教會長執的僵化信仰、老大心態,而折損了滿懷熱情與獻身的異象。在這些案例當中,有一位新任傳道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傑出,結果派到教會,發生了問題,後來中會裁決時,為了教會的和諧,將他調職,可惜他後來灰心喪志,而離開傳道之路。

當然,也有很多教會很疼愛牧者,盡心配合牧者,成為好同工,有美好的見證,如腓立比教會。腓立比與哥林多教會最大的差別是:哥林多是趨於理性的教會,而腓立比是立基於愛的教會,也是保羅最愛的教會。保羅說:「每逢想到你們,我就感謝我的上帝」(1:3);他不但常常懷著喜樂的心為他們祈禱(1:4)。並且祈求腓立比教會「愛心會不斷地跟真知識和判斷力一齊增進,使你們能夠選擇那最好的。」(1:9-10),換言之,保羅祈求的是在他們原本就非常豐富的愛心之上有更高的智慧去選擇那上好的福分。

我們維加斯教會是一間剛要起步的教會。希望透過腓立比教會和保羅的互動一起來思考,我們要建立一間什麼樣的教會?

此書寫於保羅被囚的時候,一個坐監的人寫信安慰、鼓勵牢外的人,甚至勸勉牢外的人要靠主常喜樂、那是違反人性的。然而保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信充滿喜樂,短短的四章提到喜樂多達十九次,幾乎每段都有喜樂出現。因此腓立比書又被稱為喜樂的書信。保羅在腓立比書中之所以如此喜樂,乃是因為腓立比教會的信徒表現讓保羅喜樂。

當人在順境的時候,感謝上帝和保持喜樂都是比較容易的,因為上帝的祝福滿滿。但是當我們在逆境時,還能保持喜樂,那就不容易了。保羅長期被身體裡的一根刺困擾著,他曾祈求上帝將這根刺移開,但是病痛依然存在,上帝給保羅的回應是「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祂當然有能力免除保羅的痛苦,但是,上帝卻寧願加添能力與恩典給我們,使我們能憑著信心,跨越過去,從中去經驗上帝與我們同在的力量與喜悅。

基督教的信仰鼓勵信徒勇敢面對困境,但基督徒畢竟也是人,尤其是遇到困境,一樣會軟弱。前台大病理科主治醫師李豐,在三十年前罹患淋巴癌,但李豐現在活得很健康。為什麼會這樣?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三十多年來李豐每天在顯微鏡下看細胞的生老病死。她說:人在高興時,細胞很圓潤,就像十八歲的年輕人;人生氣時,細胞就像八十歲的老頭,皺皺縮縮。她說:我們的心情若改變,我們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我們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我們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我們的人生跟著改變。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喜樂,每天都認真活。因為聖經告訴我們: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箴17:22)。我的母親自 30歲起罹患嚴重的過敏,到2年前過世,一生與病魔對抗,使她對生命有深刻的領悟,她雖然因病過得很辛苦,卻從不抱怨,她憑著信心仰望神的恩典,使她的內心不致於痛苦,雖然肉體軟落,卻心靈剛強,時時用電話安慰鼓勵生病或不得志的人。基督徒沒有苦難豁免權,但是靠著上帝,許多人在患難中亦可享有喜樂,我想這是基督徒有別於一般人的最大福氣。

基督徒要時時反省將心的汙染排除,任何不是出於愛心的行為,即是汙染。當心的汙染減少時,情緒就會跟著改變,人生也會跟著改變。海倫凱勒幼年因發高燒而成為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女孩。雖然別人有的她都沒有,但是,她卻擁有許多人沒有的,那就是平安與喜樂。她曾說:「快樂很簡單,只要懂得感恩就可以了。」她活的辛苦嗎?我想是的,但她活的痛苦嗎?我想不會。因為她有信仰,她憑藉著信仰,留下許多讓人敬佩的故事。

這次我回台灣有機會到馬來西亞旅遊,當地的導遊告訴我們,在馬來西亞沒有遊民,因為政府很照顧人民,有完全的醫療保險和教育,政府嚴格控制基本物資、房價,甚至以極低廉的價錢租房子給窮人住,同時免費供電給低收入戶。身為馬來西亞的導遊對於國家的政策很窩心,一路一直推薦我們到馬來西亞定居。馬來西亞的國民所得只有台灣的一半,但是台灣的快樂指數是東南亞倒數第一名,而馬來西亞卻名列前茅。我想一間喜樂的教會也是一樣,我們不一定要很有錢,也不需要像哥林多教會有很高的學歷,我們需要的是一顆如保羅一般有智慧的愛心,和一顆如海倫凱勒一般有感恩的心。如此才能追求一生中更高的異象。

20年前當我就讀神學院時,我看到的是台灣神學教育的需要。後來上帝帶領我到波士頓進修,又要我放棄神學教育的專業,從頭學作傳道人。當時我看到的是波士頓地區台灣人教會的需要,2007年我有機會主辦北美教協研究會,開始看見北美台灣教會宣教的需要。2年前我開始投入北美弱小教會的巡迴事工,期間在紐約、辛辛那提、夏威夷、拉斯維加詩、紐澤西、加州南灣等做短期牧會,上帝改變了我的視野,這些年間,我一直在尋求上帝的呼召與異象,深深體會台灣人教會需要有「愛的智慧」,才能明白如何與人同工,才能茁壯教會,成為一間有見證,喜樂的教會。願主賜給我們有「愛的智慧」,叫我們靠主常喜樂,一生追求祂美好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