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神益人 06-06-10

大波士頓臺灣長老教會

經文:加拉太 1:11-24

RR 29, SS 72, 444A, 510


11 弟兄姊妹們,我要你們知道,我所傳的福音不是人想出來的。12 我沒有從任何人接受這福音,也沒有向任何人求教過,而是耶穌基督親自向我啟示的。13 我從前信奉猶太教時的行事為人,你們都很清楚。我不留情地迫害上帝的教會,極力摧殘它。14 在同輩猶太人中,我比別人更積極地遵行猶太教規,更熱心遵奉祖宗的傳統教訓。15 但是,由於上帝的恩典,在我出生以前,他已經揀選了我,召我來事奉他。16 當他決定向我啟示他的兒子,使我在外邦人當中宣揚有關基督的福音時,我並沒有向任何人求教,17 也沒有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人,卻立刻到阿拉伯去,然後返回大馬士革。18 過了三年,我才上耶路撒冷去會見彼得,跟他住了十五天。19 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沒有見過其他的使徒。20 我說的都是實話;上帝知道,我不撒謊。21 後來,我到了敘利亞和基利家境內各地。22 那時,猶太省各教會的基督徒都還不認識我。23 他們只聽見別人說:「那從前迫害我們的人,現在卻在傳揚他過去所要摧毀的信仰!」24 因此,他們為了我的緣故頌讚上帝。


我們長老教會的信仰精神是一切榮耀歸於上帝。長老教會之父約翰加爾文 (John Calvin, 1509- 1564) 認為自己是一個溫和、沒有膽量的人,他曾自我表白說:「是上帝把我推到舞台上」。他說:「基督徒首先要拋棄自我,把自己完全獻給上帝;所說、所想、所行一切都以榮耀上帝為目的。」這種一切為榮耀上帝的態度,乃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精神所在。加爾文並遺言墓碑只寫拉丁文Soli Deo Gloria (only the glory of God)意思是「只為榮耀上帝」。正如保羅所說:「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們,好叫上帝的恩典臨到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獻上他們的感謝,來彰顯上帝的榮耀(林後4:15)」。

保羅第一次往加拉太地區旅行傳道時就建立加拉太教會(徒13-14章)。加拉太人常受強權的欺壓,他們沒有固有的文化、宗教信仰或社會結構,而是隨著不同的統治者而變更。當保羅傳遞自由、恩典、與愛的福音時,這種信息很快就被加拉太人接受,但是加拉太人因為文化背景的緣故卻不容易持守原來的信仰。保羅離開加拉太後,信奉律法主義的狂熱份子滲入教會,堅決主張外邦人若不遵守摩西的律法就不能作基督徒,嚴重地曲解了因信稱義的福音。當時的加拉太教會除了在信仰上偏離純正福音,在行為上也面臨偏離真道的危機。因此保羅在這封信裡有系統地介紹基督福音,並進一步的闡釋因信稱義的精神。

保羅是一個受過完整猶太教育的人,對當時代各領域的學問都有涉獵,他熱衷於真理的追求,不但熟練希臘的各派哲學,同時也熱衷猶太教傳統的信仰,是模範的猶太人(v.13-14)。他曾要求大祭司,給他一個公文,去大馬色追索基督徒,押解回耶路撒冷審判。大馬色距離耶路撒冷有220公里,這段路至少要走一個禮拜。他做這件事情完全是出於宗教的熱誠和對真理的堅持。但他和耶穌在大馬色相遇之後,完全改變。保羅特別述說這段獨特的經歷,目的是要指出他的信息是直接來自基督。之後,基督差遣他去向外邦人傳福音(v. 15-16)。保羅接受了使命之後,沒有跟任何人商量,虛心地退到阿拉伯曠野,有三年的屬靈操練。由於他特殊的與主相遇經歷和屬靈操練,使他能超越族群、傳統而與基督的生命結合在一起,為他一生的事奉奠定了良好的根基。除了主耶穌之外,上帝所用的僕人如:摩西、以利亞……都曾單獨到過曠野,受神的造就。因此保羅非常肯定的說:我所傳的福音是來自神,並非來自人。

每個基督徒都需要安靜在曠野,才能聽見主的話,經歷上帝的同在。或者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僅止於禮拜天,聽牧師講道或查經,但是有時候聽人講道太多,也需要聽聽神的聲音。如果我們沒有一顆安靜等候上帝的心,有時候談論上帝越多,離上帝就越遠。因此我們不一定要和保羅一樣到曠野中去經歷神,只要我們肯花時間每天讀經禱告,就能夠不斷從神的話中與祂建立親密的關係,又能夠在靈修讀經時體會到生活的應用,基督徒的生命,就會無形中被塑造。如此才能以聖潔的生活來榮耀上帝,活得更像耶穌基督。

長老教會的主要信仰告白之一的威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 (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 1647),的問題中第一題問:人生的首要目的是什麼?答:(1)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榮耀上帝,(2)並以他為樂,直到永遠。這也就是耶穌在山上寶訓所說的:「你們的光也該照在人面前,讓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來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親。」(太5:16)。人一生最後的目的就是榮耀上帝。保羅為傳福音不斷經歷活在死亡的過程中(v.10-12),值得嗎?保羅肯定地說:為了教會與信徒,他可以承受逼迫和死亡,如是上帝的榮耀將因他做為僕人而更添容光。所以凡事益人榮神,就會覺得生命越來越充實。

日據時代在總督府工作的施乾,因工作受派到艋舺調查貧民生活狀態,當他看見殖民統治下的乞丐生活極為貧乏,不由得生出惻隱之心,便自掏腰包醫治患病的乞丐並教導其兒女讀書。為了幫助更多的乞丐,雖然當時他才24歲且剛新婚,竟毅然決然放棄世人艷羨的職位與優渥的薪水,說服父親與親友支助金錢,在台北大理街買一塊地,蓋了乞丐收容所,題名「愛愛寮」。

施乾不僅收容乞丐,而且一家人與乞丐一起生活,照顧他們,並親自為他們清潔身體、上藥、教導手工編織,又在後院空地養豬、種菜,培養他們自給自足的能力。經費來源,只靠有限的募捐所得。最困難的時候,施乾甚至變賣全部家產予以維持。有一天日本名作家菊池寬來台灣訪問,發現台北街頭竟然沒有乞丐,甚為不解,因為,在東京有乞丐,被殖民的台北怎麼沒有?後來在告知下,才知道原來是施乾將這些人收容到「愛愛寮」去。於是撰文報導,天皇讀到報導深受感動,還捐三千日圓給予鼓勵。

施乾的義行感動出身日本貴族的清水照子,於二十五歲那年離鄉背井到台灣下嫁給甫喪妻的施乾,她不僅需要照顧先生前妻留下的兩個女兒,還要照顧寮內二百多名大小乞丐,和他們一起生活、服事他們,從不以為苦。施乾於1944 年過世。隔年台灣終戰,她原本應遣送回日本,但她決心留下來繼續照顧那幾百位「家人」。在戰後艱困的局面中,照子女士認識了耶穌基督,找到了支撐她的一股力量。當她有了信仰之後,更懂得「愛」的意義,順服上帝的旨意,日日活得精神奕奕。多年來,愛愛院在經營上時常面臨困境,但是她始終保持單純善良的天性,將一切交託給上帝,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曾失落信心。在愛愛院,常可聽到她以不甚標準的北京話慢慢地說:「耶穌愛你!神祝福你!」而耶穌的教導「左手所做的事不讓右手知道」的精神,也讓她更加謙卑的把榮耀歸給主,對外界的褒獎一律婉謝。這位乞丐之母一生榮神益人,雖然工作得很辛苦,卻活很喜樂。他們的四女兒施香,後來和洪伯宗牧師結婚服事上帝。

人的一生當中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成就,也都會擁有一些上帝特別的恩賜,不管是在事業、學業、家庭、待人處事或是在教會的服事上一定都有,這是上帝在每一個人身上的特別計畫。為什麼?為什麼上帝要這麼的詳細的計畫每一個人、給於每一個人不同的成就呢?其實上帝就是要每個人在各樣的成就上榮耀祂,讓祂得著當得的榮耀與讚美。這是上帝在永恆的計畫中不變的道理,也是上帝創造宇宙萬物、創造人的目的。但是人性裡的驕傲,總是覺得我的成功,是自己的功勞,而不甘心把榮耀歸給上帝。保羅曾說他只誇自己的軟弱。意思是,他不敢竊取上帝的榮耀,恨不得誇耀自己的軟弱,而將榮耀全都歸給上帝。馬偕博士曾說:「就是痛苦至死,也要在台灣為主所用」、「寧願燒盡,也不願鏽壞」,他寧願為主而燒盡自己,也不願為了自己的成就而鏽壞一生。他們這種發之於內心的真誠與無偽的真愛,是上帝所喜悅的。

親愛的弟兄姊妹,也許上帝並沒有像呼召保羅、清水照子、或馬偕一樣,要你放下自己的職業或身分地位,全時間的來服事祂。也許有一天祂會這樣的呼召你,也可能不會,但我們應該學習這些信仰前輩,在每天的生活中,在各人的崗位上「全職事奉」,不管我們有任何的成就,要記得,「是上帝把我推到舞台上」,而把一切的成就、榮耀歸給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