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一.
前言:
耶穌在離世前曾應許賜給門徒聖靈(約14:16—17),就在五旬節這天降臨了。當門徒被聖靈充滿、獲得從上面來的能力後,開始遵照耶穌升天前的吩咐,向各地佈道、傳福音,為復活的基督作見證。聖靈充滿使門徒不怕逼迫,更壯膽去傳講上帝的道,教會由此展開。從這一章我們看到上帝親自在推動宣教事工,主導宣教的方向。聖靈降臨的日子也是聖靈改變生命的日子,聖靈要我們謙卑自己,隱藏自己,為主作見證,而不是拿來推崇個人屬靈的權威。這一天,聽了彼得的講道後,扎心悔改的約有三千人。
使徒行傳中的演講佔1/5的篇幅,共有24篇,按其性質分為:
-
對基督徒演講 :1:16 - 20
-
對非基督徒的傳道演講:3:12-26; 4:8-12 ; 4:23-30 ; 7:1-53 ;
13:16-41
-
對非基督徒的護教演講:21:20-25 etc.
二. 解釋:
五旬節(聖靈降臨日)Pentecost
是猶太人慶祝農的收成的節慶,在五月二十日的前後。節期在逾越節後的第七個星期是收割的季節」(申命記16:1)。這個季節的高潮,是在第五十日那天,把初熟之物獻給上帝,故稱七七節或收割節,也就是新約的五旬節(利未記23:9—21)。猶太人相信在這一天,上帝在西奈山把舊約的律法給了摩西。逾越節(Passover),是猶太人紀念上帝帶領他們祖先出埃及而設立的感恩節日。上帝曾經派遣天使,擊殺每一家埃及人的長子和頭生的牲畜;天使越過以色列人的家門,保全長子和頭生牲畜的生命。節慶在四月一日的前後,當他們慶祝逾越節後的第五十天,就是「五旬節」。在這一天,聖靈降臨在聚會當中,
賜下能力給門徒。
v.1-13
聖靈充滿
v.2-4 聖靈降臨的現象:
-
忽然有聲音從天上下來,彷彿一陣大風颳過的聲音,充滿了整個屋子。
-
信徒們看見形狀像火燄的舌頭,散開,停落在每一個人身上。
-
他們都被聖靈充滿,按照聖靈所賜的才能說起別種語言來。
這三個疾風烈火的聖靈降臨現象是一個很特殊的事件。大風和火焰,表明聖靈的能力(結37:9、14
,約3:8),是從天上而降,蒙上帝的悅納。聖經說這群加利利的猶太人,未曾學過當地的語言,而他們竟然會說別國話,並且讓當場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聽懂這些話語。這個奇妙的神蹟,證實了聖靈的身份與權能。
「別種語言」希臘文是
glossa,英文翻譯為
tongues,是一種天使的語言,也就是方言,應該是指別人都聽得懂的話,特別是要讓那些久居海外的猶太人聽得懂。按保羅的說法,在教會裡若有人說靈語,就一定要有人翻譯,才能造就人。若是在個人的禱告和敬拜的場合,保羅說這是一種聖靈的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只能造就自己,不能造就別人(林前12:11)﹔雖然他自己說靈語比眾人還多,但他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林前14:18、19)。由於有人將「方言」當成「聖靈充滿」的一種記號,因此常常引起許多不必要的困擾。初代教會開始是因為聖靈充滿,勇敢地見證耶穌基督的福音。他們並不因為聖靈充滿而炫耀自己的能力。
v.5-11猶太人一年有三次全國性的大慶典,就是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所以,五旬
節時耶路撒冷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虔誠猶太人,要獻上感恩祭,非常熱鬧。當時從各地來朝聖的猶太人,離開巴勒斯坦已久,大多數都不會說希伯來語,用的是各地的鄉談。聖靈賜下同一
言語,叫他們說同一方言,得以彼此溝通,此乃是針對巴別塔事件(創世記11:1-9)所凸顯的意義:人的罪性導致語言的紛亂,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破壞與上帝的關係。如今罪得赦免,人在主裡得以合一,並藉此重建人與上帝之間和好的關係。
v.11-13「述說上帝偉大的作為!」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聚集在一起,聖靈降臨在門徒身上。「聖靈的洗」是主耶穌給門徒的一個應許,這個應許果然應驗了,聖靈有聲有形的降臨,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話述說上帝偉大的作為,見證基督的復活。聖靈的降臨開啟了一個新的世代,表明教會的誕生。神學家Alfred
McBride說:「一如舊的盟約在逾越節訂立,在西奈山上完成;新的盟約則是在基督的死亡和復活的神蹟中訂立,而在五旬節、聖靈降臨在門徒身上時完成」(
Story of the Church,( Cincinnati: St. Anthony Messenger Press, 1983.
p.4)。五旬節代表著上帝與人訂立新的盟約的開始,藉著這新約,聖靈使上帝的新子民「教會」誕生。
從宣教史來看,基督教對人類歷史、教育、思想、文化與藝術的演進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如今聖經打破語文的藩籬,是世界上翻譯最多,影響最巨的一本書。至今世人依然讚嘆:「我們竟然都聽見他們用我們本地的語言述說上帝偉大的作為!」
v. 14-40
彼得第一次講道
這一段經文是先知約珥預言被擄的猶太人要回到耶路撒冷,上帝要重建他們,賜給他們新的生命(
約珥書2:28-32)。彼得引用這段經文來解釋五旬節的事件,當聖靈降臨,將是末日的開端。一方面表明耶穌基督已經成為上帝賞賜新生命的源頭。在末世,由於聖靈的普遍傾注,上帝非但不會收回預言的恩賜,反而是恩賜更加普遍。
v.14-21彼得宣告新時代已經來臨。在這個新時代裡,人人平等,聖靈降臨,將賜給每一位信徒傳福音、宣講信息的能力,而且使聽見的人,只要他們願意祈求耶穌的名,都能得到聖靈的傾注,必然得救。
v.22-24
彼得講道的中心主題:耶穌就是以色列民族所盼望的彌賽亞,而這位彌賽亞卻被猶太人釘死在十字架上。當彼得傳講耶穌是基督時,必論及耶穌復活事件,否則無法真正瞭解耶穌是基督的意義,因為復活是一股生命的動力,死不能拘禁主耶穌,因為耶穌是借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魔鬼(來2:14)。上帝把死的痛苦解除,叫耶穌復活。只有從復活的角度去體會十架救贖的意義,生命才能被改變。神蹟,英文是
signs,就是記號,藉此帶出屬靈的意義,把人指向上帝。上帝是透過耶穌在地上所行的,証明耶穌是祂差遣來的基督。同樣的,說各地語言的神蹟要等到彼得講道之後才能讓人了解,耶穌是彌賽亞這件事情是真實的,而有正面的反應。
v.25-28彼得引用大衛的話(詩16:8
- 11):「我時常看見主在我面前;他在我右邊,我不至於動搖。
因此,我心歡喜,我的言語充滿快樂;而我必朽之軀仍要棲息在盼望中。因為你不會讓我下陰間,也不會容許你忠心的僕人腐爛。你已經指示我生命的道路;你的同在使我充滿喜樂。」以上這段話回應了彼得與眾信徒生命的另一個高峰。當我們有主同行時,心是喜樂的;無論在多麼痛苦、絕望的情境中,我心依然充滿喜樂與盼望,這就是有主同在,被聖靈充滿的記號。譬如以前的使徒們是怕死的,軟弱的,當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時,他們有奇妙的改變,就是充滿喜樂、大膽地宣講耶穌死而復活的拯救福音,這樣顯著的不同,就是被聖靈充滿的記號。
v.29-36彼得宣告復活的意義,耶穌被高舉,從死裡復活,上帝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如今耶穌完成救贖的工作,回到全能者的右邊,上帝將聖靈的應許交給耶穌,澆灌在屬祂的教會。二千年來基督教會宣教的主題,就是使人認識耶穌是主,是基督。其存在的目的,是宣揚復活的基督,上帝藉著耶穌基督來拯救一切有罪的人。
v.37- 40
彼得呼籲眾人悔改,歸向基督耶穌。眾人聽到彼得的證道後,覺得很扎心,他們問說:「我們該做甚麼呢?」彼得說:
-
改變心志,認罪悔改。施洗約翰說:「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三:8)
-
離棄罪惡,成為真正自由的人。
-
奉主的名受洗。施洗約翰要猶太人悔改,預備他們的心,當時的人是奉施洗約翰的名受洗。現在彼得要信耶穌是基督的人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洗禮是一種象徵的行動,表示決心悔改,受洗後罪得赦免,此後生命由聖靈掌管。自五旬節起,受洗成為基督徒必經的禮儀,也是進入基督徒信仰團契的基本條件。
-
領受聖靈,要經歷生命的重生。
以上這段話顯示一個人要被聖靈充滿,唯一的途徑是「認罪悔改」、「離棄罪惡」、「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當天彼得講道後就增加了三千個受洗的信徒,他們是在羅馬帝國及主流猶太教的威嚇下,勇敢地宣告他們一生中的抉擇。
v.37-47悔改領受救恩
彼得被耶穌稱為教會的磐石,是早期教會的領袖,但是他曾三次不認主,甚至說與主一同死也願意,卻開溜了。為什麼?因為上帝要讓他知道人有軟弱,不能單靠自己,人要走出困境與內疚,只有倚靠那全能的上帝,將信心轉回耶穌基督那裡,才能領受上帝的恩典。
v.41「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耶路撒冷是殺害耶穌之地,他們聽從耶穌的吩咐,從各地來耶路撒冷見復活主後,沒有各自回鄉,卻順服地留守耶路撒冷。當他們留在耶路撒冷的時候是聚集在一起,同心祈禱、等候聖靈降臨,如此宣教事工才得以邁向成功之路。
v.42-47
初代教會的信徒相聚過團契的生活,有相同的信仰,共同的意念,凡物公用。要過這種同心合意的團契生活的先決條件,就是要甘心與人分享。他們不是委曲求全,而是放下自己,學習謙卑互相尊重,在耶穌基督裡一起營造同心合意的教會。耶穌將別人的需要擺在前面,這樣的意念成為信徒的意念與愛心,不論在什麼地方聚集,別人看見我們的心意,就知我們是上帝的兒女,這就是上帝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