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第16章 


 

首頁

聖經研讀


使徒行傳導論

使徒行傳第1章 

使徒行傳第2章

使徒行傳第3章 

使徒行傳第4章

使徒行傳第5章

使徒行傳第6章

使徒行傳第7章

使徒行傳第8章

使徒行傳第9章

使徒行傳第10章

使徒行傳第11章

使徒行傳第12章

使徒行傳第13章

使徒行傳第14章

使徒行傳第15章

使徒行傳第16章

使徒行傳第17章

使徒行傳第18章

使徒行傳第19章

使徒行傳第20章

使徒行傳第21章

使徒行傳第22章

使徒行傳第23章

使徒行傳第24章

使徒行傳第25章

使徒行傳第26章

使徒行傳第27章

 

 

 

淑真府上 10. 05. 2005    

 一.      前言:

這章是在耶路撒冷會議成功地調解了猶太與基督徒對律法禮儀的爭論之後,保羅開始踏上第二次傳道旅行(15:36-18:23) 。還是從安提阿開始。首先訪問敘利亞和基利家教會,重訪特庇、路司得、以哥念等教會。在路司得遇到提摩太,後來作者路加也加入佈道的工作前往馬其頓、腓立比,由於保羅全力拓展,福音得以從小亞細亞進入歐洲。

二.      解釋:

 I.   V.1-5 在路司得呼召提摩太

V.1-5 提摩太:父是希臘人和母是猶太人(V.1),名字是敬畏上帝的意思。母親和祖母是好人(提後1:5),提摩太是保羅的使者(林前4:17;帖後3:2-6),曾陪伴他下監(腓1:1,;2:19;西1:1;門1),與保羅同心於事工(腓2:19),故保羅視提摩太為後繼者,又稱他為兒子(林前4:17)。提摩太的名字曾多次出現於保羅書信的問安裡,如:羅16:21,林後1:1,腓1:1,西1:1 等。保羅甚至將牧養以弗所教會的重責交給提摩太。此外保羅也寫提摩太前、後書給他,勉勵他如何牧養教會。保羅為了宣教的工作能順利,讓猶太信徒能接受提摩太,就為提摩太行割禮。這種策略上的妥協應用有時候是必須的。

2.    v.6-12 馬其頓的呼聲

V.6-10 亞西亞(Asis):或稱小亞細亞,位於今日的土耳其,其間有許多省。包括了當時西北部的每西亞(Mysia)、西部的呂彼亞、西南的迦利亞、東部的弗呂家(Phrygia)、北部的庇推尼(Bithynia)等。省內的大都市有以弗所、米利都、特羅亞、別迦摩、推雅推喇、老底嘉、歌羅西、非拉鐵非等。在見到馬其頓的異象後,作者的口氣由“他們"(v.6) 轉為“我們"(v.10),可見路加開始加入佈道。

V.6-7耶穌的靈:新約只有此處提到耶穌的靈,但是有基督的靈(羅8:9;彼前1:11)、他兒子的靈(加4:6)、基督耶穌的靈(腓1:19),此強調聖靈為耶穌所派(路24:49)。

V.8 特羅亞(Troas):每西亞的大海港,是馬其頓來亞細亞的登陸港,有定期船隻航行歐亞兩洲,是典型的希臘城市。為亞歷山大大帝部將雅提高流(Antigonus)所建造,原名雅提高流特羅亞,於主前三百年改名為亞歷山大特羅亞,主前一百三十年為羅馬佔領,之後成為羅馬帝國軍事大道,控制了黑海進入地中海的咽喉。在特羅亞的異象中,馬其頓人求保羅到馬其頓去幫助他們。路加在使徒行傳中經常提到「異象」,如:9:10、12 ; 10:3 、17 ; 18:9 ; 22:17等,舊約將異象與律法相提並論如:「 沒有上帝的引導,人民就放蕩無羈;遵守上帝法律的人多麼有福!」(箴29:18)保羅在此受聖靈的特別引導,應馬其頓的呼聲,轉往歐洲開拓教會,這表示上帝主導整個佈道的工作。

V.9 馬其頓: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故鄉,是羅馬帝國的行省,西邊有大道通羅馬。它的南邊為亞該亞(Achia)、東北是色雷斯(Thrace)、以拉利亞(Illyria)。省內有帖撒羅尼迦、腓立比、暗非波利等大城,整個地區可說是東西方的橋梁,對福音的傳播具有戰略性的位置。

V.10 Ramsey認為路加是馬其頓人,因此以下用『我們』,因為路加加入宣教行列。一說路加是安提阿人(見導論)。

  1. 隨即出發:立即採取行動。

  2. 傳福音給那裡的人 (腓立比是馬其頓第一個城)。

  3. 保羅們順服異象,隨即往馬其頓去 。

3.  V.11-40 腓立比的事工

V.11-撒摩特喇是愛琴海中島,船隻夜間停靠處。尼亞波利在腓立比東十哩之海港。

V.12 腓立比是亞歷山大大帝為紀念父親腓立二世所建,以產金著名。為羅馬殖民地,是一個羅馬退伍軍人居住於此的自治城市,當地的公民享有羅馬公民的一切特權,有羅馬大道經過,尼亞坡里為其在愛琴海的港口,是重要的軍事基地。

V.13禱告之地:腓立比是軍事駐防城,猶太居民不多,沒有會堂只有禱告之地,需要十個以上的猶太人才能有會堂的設立。

V.14呂底亞賣紫色布:因為推雅推喇的水質和特殊的草根對染布有特別的功效,所以染織業是該城的重要工業。紫色布疋是當時羅馬貴族衣服所用的名貴材料,呂底亞以賣紫色布疋為生,其本身即擁有相當的財富。 「素來敬拜上帝」表示她是一個信仰猶太教(proselyte)的婦人。按呂底亞為腓立比第一位信徒,保羅等人住她家,接受呂底亞的盛情款待。為何在腓立比書,保羅沒提到呂底亞?反倒提起友阿爹和循都基,學指認為其中一人可能是呂底亞,也可能她已回了天家。腓立比教會和保羅的關係親密,保羅想到腓立比教會時就感謝神,且歡喜地為他們祈求(腓1:3、4),在傳福音的事工上,腓立比教會向來支持保羅(腓4:10),而保羅也只接受該教會的經濟支援(腓4:15、16),按他的說法,腓立比是他的喜樂,他的冠冕(腓4:1),即使保羅在牢獄中,寫給他們的信(腓立比書)仍是充滿喜樂。推雅推喇(Thyatira)每西亞是軍事要地,見啟2:18-29。

V.15全家洗禮:在當時猶太人常有之事情,向一家之主傳福音,然後帶領全家,特別是與上帝立約時(創17;徒16:33;林前1:16)。如: 哥尼流、呂底亞、禁卒,他們都是一家之主。當一家之主信了主後,其家人也容易歸主。

V.16-24 邪靈在這裡是指愛琴海聖地 Delphi 的守殿蛇,傳說它是阿波羅神(Apollo) 的化身。有解經家認為是指 口技表演者(ventriloquist ),按七十士譯本是指行巫術(利19:31)和交鬼的人(撒上28:7),他們被鬼控制說鬼話。保羅在腓立比趕鬼後,斷人財路,惹來牢獄之災。被鬼附身的人遇到聖靈充滿的人時,會害怕, 邪靈知道耶穌基督的確實身份,認得上帝因此想辦法大聲呼叫來破壞聖靈的工作(參考可1:24;3:11;5:7;9:20)。那女 奴的主人假借種族主義來報復,他控告保羅和西拉的罪名是「這些人是猶太人,竟來擾亂我們的城』。 幸好路加是外邦人,提摩太還很年輕而且父親是希臘人,可能因此被放過。保羅在帖前2:2 曾提起這件事,說:「我們從前在腓立比被害受辱。」保羅是羅馬公民,本來可以提出申訴,可見當時的騷動是相當的混亂,根本來不及申訴。

V.26在使徒行傳當中這是第三次神蹟逃獄( 5:19-21;12:6-11)。在希羅或猶太文化中地震常被視為神蹟的徵兆(士師記5:4-5;詩篇18:7;48:5;82:5;97:4;99:1)

V.27 羅馬法律嚴格,禁卒失職必定要被處死,因而拔刀自殺。

V.30 禁卒的發問,導致他一家得救 。

 

比較呂底亞與禁卒的全家歸主

呂底亞

禁卒

v.13

保羅講道

v.25-29

聖靈做工

v.14 a

聖靈做工 

v.30

如何得救

v.14b

用心聽道

v.31-32

保羅講道

 v.15

全家受洗

v.33

全家受洗

 

V.36 吃過飯後可能又送回監獄。

V.37 羅馬公民:羅馬法律很能保障羅馬公民權益。公民可在羅馬領土旅行,在受檢控時,可上訴羅馬,免受地方政府審判,更不能被毒打、傷害、或殺害。並在上訴時免除綑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