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生平  (6)

 

 

首 頁

音樂園地


巴哈導論

巴哈生平 1

巴哈生平 2

巴哈生平 3

巴哈生平 4

巴哈生平 5

巴哈生平 6

巴哈的宗教音樂

巴哈作品簡介

 巴哈作品

待降節聖詩

第四號清唱曲

聖詩27首

聖詩34首

聖詩72首

聖詩73首

聖詩93首

聖詩106首

聖詩110首

聖詩137首

聖詩154首

聖詩157首

聖詩161首

聖詩163首

聖詩184首

聖詩217首

聖詩223首

聖詩258首

聖詩298首

聖詩309首

聖詩320首

聖詩343首

聖詩375首

聖詩376首

聖詩390A首

聖詩508首

新聖詩5首

新聖詩21首

新聖詩26首

新聖詩42首

青年時期(1703-1707):安斯塔特(Arnstadt)

Sebastian在威瑪只是一個過渡時期,當時的公爵是約翰•恩斯特(Johann Ernst, 1664-1707)和哥哥威廉•恩斯特(Wilhelm Ernst, 1662-1728)公爵共同統治(co-reigning) ,這是當時Weimar 宮廷的內規。Sebastiand 看到管風琴就有試彈的慾望 [1] 而他喜歡管風琴超過做為弦樂手。這時他對安斯達特(Arnstadt) [2] 聖龐尼菲斯教堂(St. Bonniface Church)又稱為新教堂(New Church) [3] 安裝的管風琴有測試的興趣。1703年8月他去安斯達特應徵管風琴師。這是他第一個穩定的職位,此時他年僅18歲。Wolff認為他在安斯達特開始建立他的聲譽。 [4] 他除了擔任管風琴師,還得負責培訓拉丁學校學生。這些學生因為Sebastian比大多數學生還年輕,所以他很難維持紀律。

Sebastian家Arnstadt有很深的人脈。1620年叔曾祖父 (Caspar, no. 3, c. 1600-) 就任鎮上音樂總監,祖父 (Christoph, no. 5, 1613-1681) 和叔公 (Heinrich no. 6, 1615-1692) 任管風琴師。他父親 (Johann Ambrosius, nno. 11, 1645-1695)在1667年還沒去Erfurt之前在此任職。 Ambrosius的孿生弟弟 (Johann Christoph, no. 12, 1645-1693) 在Liebrauen教堂任管風琴師和鎮音樂總監。Sebastian的大哥(Johann Christoph, , no.22, 1671-1721) 尚未到Ohrdruf工作之前曾替年老多病的叔公 (Heinrich, no.6, 1615-1692)代工到1690年為止。Sebastian的岳父住在此城市。他的繼母Barbara Margaretha Bartholomaei Keul (b. 1658) 是安斯達特市長的女兒。他大哥 (Johann Christoph) 的教父 Christoph Herthum(娶叔公Heinrich 的女兒 Maria Catharina)。 [5] 他們的人脈傳承至下一任管風琴師Johann Ernst Bach (1683-1739)。 [6]

1705年8月4日Sebastian和堂姐Barbara Catharina (b. 1679) 在回家途中(他前妻Barbara Maria之姊姊)遇到當時附屬學校高年級學生Geyersbach (b. 1682) 拿棍子打他,Sebastian 拔劍要反擊,被當時在場的其他五個學生拉開。該鎮議會(Arnstadt consistory) 接到Sebastian控訴 Geyersbach,宣稱若不處置,街道就不安全。而Geysersbach答辯說: Sebastian辱罵他是一隻母山羊巴松管手(Zippel Fagotist)。 [7] 議會乃判決Sebastian敗訴。 Sebastian 不服,此後便僅按合約教唱,不再唱清唱劇等大型曲目。議會雖然生氣,按合約卻無可奈何。

1705年11月 [8] Sebastian向議會申請四星期的留職停薪假徒步280哩 [9] 經過 Gotha, Mühlhausen, Braunschweig, Hanover, Lüneburg前往盧北克(Lübeck)聽聖馬利教堂(Marienkirche)風琴師巴士德胡(Dietrich Buxtehude, 1637-1707) [10] 的黃昏音樂會 (Abendmusik) [11] 當時他請堂哥Johann Ernst (no.25, 1683-1739)代替他的職務。但他從盧北克回來時,已經是三、四個月之後了。引起亞倫城議會的不滿。 [12] 他從Lübeck回來之後,因他繼承了圖林西亞的音樂,通曉正統路德的禮儀形式和聖詩,鍵盤音樂方面,他透過其兄向Johann Christoph學習南德Pachelbel 的風格。加上新學的北德賴因肯(Johann Adam Reinken, 1643?- 1722)和巴士德胡 (Buxtehude) 幻想曲風,再加入獨自鑽研過的采勒 (Celle) 法國管風琴音樂和器樂,他融會貫通後,將北、南德風格綜合為一體,自創一格。 [13] 然而於1707年2月議會報告書指出:巴哈用管風琴彈奏聖詩,將和聲和變奏處理得過於自由,過於奇怪,使會眾無法在他的伴奏下唱聖詩。而且他沒有新的創作,也不願教這批學生唱清唱曲,又與當地的歌手和樂器演奏者交惡,他們不聽他支配,當然達不到他的要求。 [14]

1706年年底他在教堂的合唱團裡安插一位年輕不熟識的姑娘唱歌。 Sebastian 傳記作者Philipp Spitta 認為是Maria Barbara (1684-1720後來他的前妻),但當時的合唱團只限男童參加。 [15] 隨著與當地有關人員的關係日漸緊張,他只好在1707年辭職離開亞倫城。 這時期的作品為數不多,包括:《兄弟離別隨想曲》(Capriccio sopra lalontananza del suo fratello dilettissimo, 1704)、聖詠前奏曲《星辰多燦爛》(Wie schon leuchtet, 1705?)以及《G小調前奏與賦格管風琴曲》(Prelude and Fugue in G Minor,作於1707年以前)、清唱曲第4號《基督受死亡捆綁》(Christ lag in Todesbanden) 、清唱曲第150號《遵照我主》(Nach dir, Herr, verlanget mich)。 [16]



[1] NBR, no. 306, p. 300。

[2] Arnstadt 是Thuringia省最老的城市,早在704年已經有文獻記載,於五個世紀多於1266年設立為市,十七、八世紀時為Schwarzburg 公國首府(Wolff, Johann Sebastian Bach: The Learned Musician, p. 77)。

[3] St. Bonniface Church於1581年被火燒毀,後來於1676-1783 重建,管風琴於1701-1703年安裝完成。1935年改名為Bach Church見NBR, no. 14, p. 40,Boyd編Oxford Composer Companions: J. S. Bach, p. 18 。 最近一次整修是1999年為了迎接巴哈去世250週年 (Wolff, Johann Sebastian Bach: The Learned Musician, p. 78)。我於1999年和台灣神學院信徒神學系學生及家屬一行十九人德、奧音樂之旅,走訪音樂家之足跡以及巴哈之遺跡。安斯塔的巴哈教堂 (Bachkirche, Arnstadt) 已整修完畢,正在油漆及善後工作。當我們到達時管風琴也已完成,管風琴師 Mr. Gottfried Preller正在整修與調音。他知道我們是巴哈迷,便請我們以風琴為背景照相留念,團員每人輪番上去,有人甚至彈琴並拍照。

[4] Wolff, Johann Sebastian Bach: The Learned Musician這本書的第四章用建立他的聲譽(Building a Reputation)為本章的標題。

[5] . Wolff, Johann Sebastian Bach: The Learned Musician, p. 69。

[6]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nd. ed., v.2, p. 303。Wolff, Johann Sebastian Bach: The Learned Musician, p. 78。

[7] NBR, no. 19, pp. 43-44。彭廣林,音樂說法(麥田, 1999),p. 93。但說法稍有出入。

[8] NBR, p. xlii。但Kerala J. Snyder, Dieterich Buxrehude  (N.Y.: Schirmer, 1987), p. 104,認為十月底已經抵達Lübeck。

[9] K. Snyder, Dieterich Buxrehude, p. 104,Boyd, Bach, p, 22認為是260哩。

[10]巴士德胡1637年出生於丹麥的赫爾新革(Helsingor)。他1660年為聖馬利教堂管風琴師直到去世。除了黃昏音樂會之外,巴士德胡當年被聘為聖馬利亞教堂管風琴師,條件之一是成為他前任琴師Franz Tunder(1614-1667)的女婿,這在當時社會有子襲父位,若無子者以女婿取代。巴士德胡66歲開始物色職位繼承人也效法岳父將招婿列為條件之一。他有三個女兒都未婚長女Anna Margreta 28歲,次女Anna Sophia25歲,三女Dorothea Catrin 20歲,若有意者要和他長女結婚。根據Johann Matteson (1681-1764) Ehrenpforte記載:1703年他和Handel在Hamburg歌劇前往欣賞。當時他21歲,韓德爾18歲,見到布氏的大女兒之後,打退堂之鼓。這個職位後來由他同事Johann Christian Schieferdecker (1679-1732)於1705年去Lübeck當巴士德胡的助手。1707年5月9日巴士德胡過世。他於1707年6月任聖馬利教堂管風琴師,同年8月和Anna Margreta結婚(Kerala J. Snyder, Dieterich Buxrehude (N.Y.: Schirmer, 1987), p. 103-104。)1705年Sebastian或許也想要繼承,但卻無足夠的證據(K. Snyder, Dieterich Buxrehude, p. 104。) 

巴士德胡是北德鍵盤音樂大師及領導人物,創作115首管風琴作品。Bux136-176是一般管風琴曲。Bux177-224是管風琴聖詩,Bux 225-250是管風琴舞曲。他的管風琴曲當中,市面上有MDG七張CD編號,MD+GL 3268-3270,3424-3427,由Harald Vogel演出,共收錄99曲。 Antoine Marchand Records公司發行,由 Ton Koopman 出品並演奏的巴士德胡作品全集(Opera Omnia) 其中 v. 3,4,8,9,10共五集,有六張CD,編號是 CC72242,43,47,48, 49。NCA60116-384 (6 CD)由Ulrik Spang-Hanssen 演奏巴士德胡管風琴全集。Wallet 也發行Ulrik Spang-Hanssen 演奏巴士德胡管風琴全集,也是6 CD編號為224050-383。Harmonia Mundi 2901484-88共5張CD,由Rene Saorgin演出,共收錄59曲。Marie-Claire Alain 演奏,Erato ECD 75370 (3CD套裝),共收36曲。這些創作影響了Sebastian 的管風琴音樂。
他使夏康舞曲(Chaconne)、帕薩喀利亞舞曲(Passacaglia)、幻想曲(fantasia)成為管風琴音樂重要形式,觸技曲(Toccata)及賦格(Fuga)充滿輝煌及複雜性。他為禮拜寫的「聖詩前奏曲」(Chorale Preludes)也是創新,Grove字典共列出四十八首。Sebastian受他影響也寫很多也寫了46首小管風琴曲集 (Das Orgel-buechlein, BWV599-644)。小管風琴曲集是巴哈重要聖詩作品,巴哈原來計畫寫164首,但最後不知是什麼原因只完成46首。Sebastian另外有一些聖詩前奏曲(BWV 645-770, 1090-1120)。巴士德胡教會清唱曲,也啟發巴哈的靈感。巴士德胡在聖馬利教堂直到1707年過世。  

[11]NBR, no. 303. p.300。Lübeck在當時管風琴師Franz Tunder (1614-1667) 開辦,後來他的女婿巴士德胡繼續舉行。音樂會在每年最後兩個三一主日、第二、第三和第四待臨節主日下午四點鐘開始的音樂會故名之。曲目通常是演出五場連續清唱曲。後來聖誕神劇 (BWV 248) 受此影響。當年演出的曲目是:Castrum (Bux134),Templum honoris (Bux 135),可惜這兩曲已經遺失。(Boyd編Oxford Composer Companions: J. S. Bach, p.1)。這音樂會的傳統在巴士德胡經營下,逐漸吸引了廣大群眾,聽眾由本地人到歐洲各地的人都慕名而來。現在成為Lübeck成觀光之賣點之一。

[12] NBR, no. 20, pp. 46-47

[13] C. P. E. Bach 在寫給他父親的傳記作者Johann Nikolaus Forkel (1749-11818) 的信中說他父親在大哥家居住,在晚上抄譜時的的作曲家有:Johann Jacob Froberger , (1616-1667), Johann Caspar Kerll (1627-1693), and Johann Pachelbel (1653-1706) 當Sebastian抄譜時救學習到他們的風格。之後Sebastian又學習了Girolamo Frescobaldi (1583- 1643)、Caspar Johann Ferdinand Fischer (c1670- 1746 )、Nicolaus Adam Strunck (1640-1700) 、一些法國作曲家、Buxtehude、Johann Adam Reinken, (1643?- 1722)、Nicolaus Bruhns (1665-1697)的樂風。1754年的故人略歷中又增加:Georg Böhm, (1661-1733)NBR, no. 395, p. 398。他亦熟悉 Johann Kuhnau, (1660-1722) 、Giovanni Legrenzi (1626-1690)、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 參見Hill, ABB & Möller Manuscript, 引Wolff, Johann Sebastian Bach: The Learmed Musician, p. 93。

[14] 當時信徒習慣於南德大師Pachelbel和Sebastian之叔父輩彈奏的方式。而他於Lüneburg受到北德大師Böhm, Reinken等人樂風之影響,彈奏幻想風之曲式(fantasia- like),參見Wolff, Johann Sebastian Bach: The Learned Musician, p. 85。

[15] 本事件始末見於NBR, no. 21, pp. 47-48。議會記錄是11月11日。NBR編者Wolff加註:Maria Barbara住在Arnstadt多年,而她父親Johann Michael (no. 14, 1648-1694)又是BACH家族要員,這些議會成員不可能不熟識(unfamiliar)Wolff, Johann Sebastian Bach: The Learned Musician, pp. 88-89。

[16]Wolff, Johann Sebastian Bach: The Learmed Musician, p.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