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理智

1-11-09

維佳詩台美基督長老教會

經文:創世記 1:1-5 RR5, SS 444A, 208, 507  

1太初,上帝創造天地。【1】 2 大地混沌,還沒有成形。深淵一片黑暗;上帝的靈【2】運行在水面上。 3 上帝命令:「要有光。」光就出現。 4 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和暗分開, 5 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晚間過去,清晨來臨;這是第一天。  

創造的故事往往是文學家,藝術家或音樂家創作的泉源,古典樂派作曲家海頓 (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 在1798年創作的神劇「創世記」(Die Schöpfung),第一部最後一曲第13曲「諸天述說祂的榮耀」(The Heavens Are Telling the Glory of God)以詩篇十九篇的釋義詩為歌詞,我們的聖詩444A曲調 (台語聖詩歌詞經過改變,英文聖詩大多沿用Joseph Addison, 1672-1718的聖詩The Spacious Firmament) 即出自於此。海頓於1791年前往英國發展時,正值韓德爾音樂節隆重上演彌賽亞。這種以合唱為主體的神劇,宏偉壯麗,尤其是第二幕「哈利路亞」終曲合唱,令海頓感動不已,於是決定投入神劇的創作。他採用萊德雷Thomas Linley(Lidley)Sr. (1733– 1795) 根據彌爾頓 (John Milton, 1608-1674) 的失樂園 (Paradise Lost) 第七章為腳本,配合舊約創世記第一章,花了約三年(1796-1798)的時間譜成「創世記」。1799年舉行首演,立即轟動全歐洲,盛況不亞於彌賽亞。
全劇分為3部、34曲,由合唱、獨唱、重唱和器樂組成。前兩部由佳百麗,尤利爾與拉飛爾三位天使訴說上帝如何在6日內創造世界與人類。混沌的天地在第一天分為二,第二天將天與水分開,雷電暴風雨與雪的出現,第三天造出海與陸地,草木生成,第四天上帝創造天體,海頓以管絃樂生動描述出日、月、星、辰,以及光驅散了黑暗,帶來希望與歡樂。最後就是著名的合唱曲「諸天訴說上帝的榮耀」。第二部上帝依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亞當與夏娃。第三部是亞當與夏娃對上帝的創造的讚美及對愛情的歌頌。海頓 77歲生日時,維也納的藝術家們為他獻上創世記,當演唱到「諸天述說神的榮耀」時,他激動地指著天說:「這是從天上傳來的樂音!」這作品呈現出開天闢地,從渾沌到太初的神聖與莊嚴,顯然是海頓一生虔誠信仰的表露。
創世記雖然談到宇宙的起源,可是它的重點顯然不是關於宇宙形成的科學論述,而是一種對於萬物根源的信仰告白。創世記表明一個根本信念:上帝是天地萬物的根源,黑夜與白晝、穹蒼與深淵、陸地與洋海、日月與星辰、五穀與菜疏、花草與樹木、禽獸與爬蟲、游魚與飛鳥,還有萬物之靈的人類,無一不是因為上帝的創造才得以存在,而且各得其位、各有其序。
有兩位天文學家一起欣賞日出,他們望著天空綺麗的雲彩,
其中一位讚嘆日出的光芒說:「上帝果真繪製了一幅美麗的圖案。」
另一位不以為然地說:「什麼?這只不過是陽光折射在大氣中,經過雲層產生的一種扭曲的波長!」
「咳!當然我也可以圖解產生這種光線的融合過程,但是我仍然可以看到上帝的手運行其間。」
「那麼你說,為什麼我可以看到相同的日出,卻看不到上帝的手呢?」
「因為你沒有用對的方法來看。」
同樣是天文學家,同樣看雲彩但是一位看到上帝的創造,一位卻看不見。
這也是我們今天的難題,如何說服一個受過科學訓練的人相信上帝的創造。尤其是自從達爾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提出進化論之後,激盪更大。創造的故事雖然是讓基督徒激盪不已的信仰事實,卻也是讓慕道友躊躇不前之關卡。
常有基要派信徒,雖然受過很深的科學訓練,但是仍然相信上帝在六天(每天廿四小時)創造天地萬物。我曾聽說:有一對很虔誠的醫生夫婦因為牧師在講道時提起,創世記「六日創造論」,乃是猶太人經歷上帝在歷史中的救贖,而體驗出來的信仰告白,強調上帝超越一切之上的權能。他為此質疑教會和牧師的立場,並宣稱若是小會不處理這件事他將離開教會。後來小會派代表和他談論之後不得要領,他終於離開該教會。
當今基督教界對於萬物起源有五種論點:自然進化論、神導進化論、漸進創造論、間隔論和六日創造論。其實每種學說都不能完全說服每一個人。我們不要太用科學來肯定聖經或否定聖經。因為科學會不斷修正,當一些數據或理論跟聖經相符合的時候,我們不必太興奮,因為它不久就要被修訂;當它跟聖經相衝突的時候,我們也不必太擔心。比方說:咖啡對身體有益或有害這個議題:有報告說咖啡對身體有害,但之後又有研究說,咖啡對心臟有益,但不要過量。所以說科學是可修正的。近幾百年來有人就以科學來質疑創造論,也有衛道者以科學為聖經辯護,不管哪方都把私意讀進聖經去。我們相信創世記所記載都是事實,所以我們要問創造的事實是什麼?
今天啟應文詩篇19:5-6:「太陽像新郎走出洞房…。它從天的這一邊出來,繞到天的那一邊…。」這是寫給當時的讀者看的,設想若是當時作者寫 :「地像新郎走出洞房…。它從天的這一邊出來,繞到天的那一邊…。」他不被當成異端用石頭打死才怪。即使到16世紀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1473-1543)發表天體運行論,認為地球繞太陽轉。唐斯(Robert B. Downs)寫改變歷史的書(Books that changed the World),認為自文藝復興以來,有十六本書改變歷史,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是其中之一。加利略(Galileo Galilei , 1564-1642)發明天文望遠鏡看行星、月亮等天體,證實了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羅馬教廷異端裁判所於1616年宣佈哥白尼是異端,並警告加利略不許宣傳其理論。加利略不甘心放棄真理,於1632年出版關於托勒玫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Dialogue Concerning the Two Chief Systems of the World)。異端裁判所將之列為禁書並判加利略為異端,逼他承認地球繞日是錯的,判他終身監禁。1992年加利略死後350年,教宗終於承認錯誤,他說:「十七世紀的神學家是根據當年的知識;他們冤枉加利略,因為他們不懂得把科學的範圍與信心的範圍分別處理。」他一方面承認教會以往的過錯,一方面指出教會與科學各有它的活動範圍。教會和聖經是關於宗教和信心的事;科學是探討和研究自然界的事。
伽利略說得好:「聖經是引導我們走上天國之路的書,並非關於天體運行的學說。」
身為21世紀的基督徒我們如何分辨信仰與理智?我用香港已故楊牧谷牧師的話做結論:信條若只憑信心接納,不能接受任何型式的理性辨認,它跟邪教的符咒語就沒有多大分別。它若只是理性的對象,不給信心適當的地位,它頂多亦只是哲學家的思想玩具,兩者都不配稱做大公教會的信條,因為兩者與聖經的啟示都沒有必要的關係。基督教的創造論以尼西亞信經的創造論為根基,認為創造論是信心的對象,因為它以創造的上帝開始,以與上帝同質的基督為中心,並與聖神為結尾,而三者緊密完成創造永恆計畫。這些觀念不是人所能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