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聖經研讀


馬太福音  導論

馬太福音第1章

馬太福音第2章

馬太福音第3章

馬太福音第4章

山上寶訓 1

山上寶訓 2

山上寶訓 3

山上寶訓 4

山上寶訓 5

山上寶訓 6
山上寶訓 7

山上寶訓 8

山上寶訓 9

馬太福音第 8 章

馬太福音第 9 章

馬太福音第10章

馬太福音第11章

馬太福音第12章

馬太福音第13章

馬太福音第14章

馬太福音第15章

馬太福音第16章

馬太福音第17章

馬太福音第18章

馬太福音第19章

馬太福音第20章

馬太福音 21章 I

馬太福音 21章II

馬太福音 22章 I

馬太福音 22章II

馬太福音 23章 I

馬太福音 23章II

馬太福音 24章 I

馬太福音 24章II

馬太福音25章

馬太福音 26章 I

馬太福音 26章II

馬太福音 27章 I

馬太福音27章 II

馬太福音第28章

馬太福音第23章 I


 3-2-2007 

前言

這段經文可分成兩部分。前半部是1-12節(其中23:6-7a在馬可12:38-39、路11:43 &46、20:46,多馬39 &102),重在描述文士及法利賽人的行為,但耶穌也提醒他們說:「你們要遵從他們的教訓,但是不要模仿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只會說,不會做。」舊約律法的教導是源於摩西來自上帝的啟示,它們是以『敬重』為基礎,敬重上帝,尊敬人的生命與產業,是永遠正確的。不會因為文士和法利賽人重禮儀勝於遵守上帝的話語的行為,而影響它的價值。第二部是13-36節,耶穌責備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共七次說他們有禍了,可見假冒為善是耶穌最憎惡的罪。「假冒偽善」不是某些人的專利,而是普世的人皆有的「罪性」,沒有人例外。其實外表的禮儀、律例是比較容易做,容易被人肯定的,通常律例的實現,極易產生一種錯覺,感覺自己比他人聖潔,甚至高人一等!這種屬靈的驕傲會造成總是看到對方眼中的刺,卻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樑木。因此耶穌說:你們當中誰是最偉大的,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上帝要把自高的人降為卑微,又高舉甘心自卑的人。」(v.11-12 )
 

譴責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太 23:1-36可 12:38-40 路 11:37-52 20:45-47

文士和法利賽人的行為 vv. 1-12

耶穌提醒眾人要提防文士和法利賽 人。這些領袖坐在摩西的位上,教導摩西律法。一般來說,他們的教導是可靠的,然而他們的行為與教義相去甚遠。他們不但只會說,不會做,又拘泥於律法的瑣碎事,對別人要求多,成為難以承受的重擔。

v.2 摩西位上:解釋摩西律法教授席。猶太會堂前面有石製座位為權威教師設。

v.4 宗教成千上萬條例,成為難以承受重擔。宗教成為重擔它就不是真正宗教。

v.5 配戴大經文袋:羊皮或牛皮造的小匣子,內有四段經文:出13:2-10、11-16、申6:4-9、11:13-21。
繸子(民15:38-39、申6:8、22:12)」:猶太男人袍子底邊繸子,袍子有四條繸子,兩條在前,兩條在後,由藍白線織成。繸子提醒配戴的人遵行耶和華的命令。

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要將他的話戴在手上作記號,戴在額上作紀念(出13: 9、16;申6: 8,11: 18),是指要以律法作為行事為人的準則,生活的指引。可惜法利賽人不能領會當中屬靈的意義,反而按字面把經文寫的皮袋上、系在頭上或手臂上。他們不遵守律法,只誇張地佩戴寬大的經文,意在顯示自己是屬靈的偉人。律法也吩咐猶太人在衣服邊上作遂子,又在底邊的遂子上,打一根藍細帶子(民15: 37∼41;申22:12)。這些裝飾物原是用來提醒他們是上帝的選民,有別於其他國家。法利賽人輕忽屬靈的教導,因為內在生命看不見,只有上帝知道,若真做給人看,誰能看得到呢?所以他們就系上更長的遂子,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v.6 喫飯時坐在大位上,就是坐在主人的左右側(約13:23-25、雅2:2-3)。會堂裡的高位:最尊貴的坐席就是面對會眾的長老們的席位。靠近擺律法書之處,背向律法書,面向會眾。

v.7 法利賽人喜愛被稱作拉比,得到最尊敬的待遇。他們可受到比父母更大的尊敬,人的父母祇給他普通肉體的生命,可是老師卻給他永遠的生命。由此可見其愛虛榮自以為義的心態。

v.8 唯一老師,這位老師就是基督。

v.9 他樂意被人稱為父親,也如同信仰的父親一樣。祇有一位父親就是上帝。

耶穌很清楚地說:不要把尊榮的稱呼歸給自己,因為在上帝國裡的一切信徒,人人平等,沒有誰比其他人強,可享有尊榮的稱呼。

v.11 太20:26-27、可9:35、10:43-44、路22:26。耶穌再一次提醒,天國所要求的品格是:凡是甘願謙卑,服侍眾人的,將來必得高舉。而法利賽人抬高自己,將來必降為卑微。今天在教會我們也常常看到一些牧者,有學養又有教導恩賜,卻品格欠佳。這些人雖像耶穌指責的文士和法利賽人「能說,不能行」,但是耶穌說我們可以否定他們的行為,卻不可拒絕他們一切的教導。耶穌也提醒身居教導職分的人,當謹慎自己的品格及行為,要言行一致成為榜樣,更要以謙卑的態度服事人。

v.12 原文的時態都是將來式,指的是末日審判時被上帝升高或降卑(路14:11、18:14)。